管理哲學的定義
所謂管理哲學,就是對一般管理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總稱,是管理學與哲學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學兼具二者的特性。
「管理哲學」一般是指科學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則和哲學觀。美國哈佛管理叢書《企業管理百科全書》認為所謂管理哲學是指最高管理者為人處事的信仰和價值觀等。
所謂管理哲學,是指企業最高主管人為人處事之基本信仰,觀念及價值偏好。影響一個企業家決策品質優劣之因素,在於他本人管理哲學的進取或守舊程度。
從廣義抽像層方面說:管理哲學是激發企業家信仰、觀念、原則、價值的動力。
就狹義實務層面言:管理哲學是企業家選擇行為典型的成本,促進效益評估的決策體系。
在管理行為上,哲學的基礎決定行為的趨向。
管理哲學與企業經營的因果關係宛如火車頭與車廂的關係。
人們在實踐中體驗到改進企業的有效途徑:高層應有管理哲學素養,中層應研究管理科學方法,低層應具備企業經營技術。使知識傳播積累形成的管理哲學,凝聚成為企業高層的決策,而中、低層則形成管理實務,以牽動管理的成效。
管理哲學的探討與比較
1、時間哲學的探討比較
所謂時間哲學,是指高級主管在解決問題時,所偏好選擇之時間基礎。
一般而言,持保守時間哲學觀念的人,皆較偏好採取「過去性」,即抗拒變化及緩慢行動之保守哲學。所以,在遇到困難問題須加以解決的,總是先看過去有無慣例可循,若有成例(如法條、規章、手續、規定等),則依樣畫瓢將之引用,而不理會該「過去」之成例是否尚適應於「未來」之情況。若無成例可循,則常以查無前例,礙難為準予以駁回或擱置。而不大願意以未來情況為主,好好思考「創新」,以解決問題。
這種向後看的哲學就是造成惡法亦是法的根源。常因此形成「崇惡法務不實」之奇怪現象。而持積極時間哲學觀念的人,則遇事多取「實事求是」、「一切向前看」態度。
第二個不同的時間哲學,是持保守時間哲學觀念的人常懷以不變應萬變或一動不如一靜之抗拒變化心理。反之,持積極時間哲學觀念的人士則常以主動變化及歡迎變化之心理,把改變視為人生常態及進步之必要措施(經典: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第三個不同的時間哲學為:持保守哲學觀念的常趨緩慢,而持積極時間哲學觀念的人士則常系快速步調。所以現實生活中常常發生比別人先提出之構想,我們尚在牛步化作業,別人卻後來居上產生後果,佔盡先機。
「打鐵成熱」的快速哲學,是今日高度競爭世界謀生的必須。此種積極的速度哲學,再配合上述未來性之變化哲學,構成頗具威力的現代管理哲學:既看未來,又歡迎變化,再加上快速行動,掌握時機,凡事沒有不得最佳決策之理。
所謂時間哲學的現代化,就是拋棄過去,持積極心態,面向現實和未來,用腦去競爭,用智慧去取勝。
2、系統哲學的探索比較
所謂系統哲學是指高級主管解決問題時,所偏好採用之思考基礎的廣狹性與深淺性。凡是偏好思考廣、深者,則屬於具有大系統之哲學,反之則屬於小系統之哲學。
持大系統哲學觀的人,在決策過程中,首先會注意「目的」、「組成因素」及「相應關係」等三要件;而具有小系統哲學的人,則常陷於個別組成因素的斟酌之中,易犯見木不見林、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毛病。
有甚多人士尚不知將系統哲學應用於企業管理之上,所以常以個人主觀之「價值判斷」來代替客觀之「事實情報」。反之,重視事實情報及情報尋求工作,以擴大系統範疇之作法,則成為先進人士之生活習慣。
系統哲學之第二種差異,反應於認定資源使用之經濟有效性或實體可用性。持大系統哲學觀者,在審定資源是否更新或購置時,常將有形及無形的經濟效益及成本綜合考試。反之,則常只考慮到該資源實體外形之可用性,而不在於繼續使用是否會產生許多無形成本。
許多人因受農業窮國文化之影響,以(狹義之)節儉為美德,所以重視部分實體之可用性觀念,遠普遍於重視全體經濟效率這一觀念。
第三種系統哲學的差別,常見於執行工作時之「目標導向」或「手續導向」。具大系統觀者,常持目標導向態度,凡事以能否達成目標為取決手段之指導中心。反之,持小系統保守哲學的人,則常持「手續完備第一」;變成「手續管理」的奴隸。
小系統觀念人多屬「手續管理」崇拜者,以「不錯」為最高行為法則,放棄大腦對系統作業之創新思考能力,而讓小腦發揮保守過時手續規定之威風,與大系統觀念人士奉行的「目標管理」哲學--以追求「實效」為最高行為準則--大相逕庭。
所謂系統,就是規律化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賴的事物結合,達成共同目標所構成的整體。
如何針對客觀事物,決定主觀價值;如何在經濟有效性與實體可用性間取捨;如何注意大節,兼顧小節,運用之妙,介乎一心。
3、權威哲學的探討比較
所謂權威哲學是指高級主管解決問題時,偏好選擇可以改變他人行為影響力之來源
人人皆信服某種權威,只是權威的來源,之認定有所不同而已。具先進權威哲學的人,認為經營管理之知識含有「科學性」及「藝術性」。其科學性部分可按部就班學得;其藝術性部分可利用創新能力,科學知識及經驗導衍而得;反之,具保守權威哲學觀者,只相信管理知識之藝術面,以為臨床經驗是最寶貴的影響他人行為之力量,沒有其他知識可參予影響,國人懷保守哲學遠較外國人士為多,故常有「反」先進知識之論調出現。
權威哲學的第二點不同在於,持保守權威哲學的人「官大學問大」之觀念廣泛而根深蒂固。而權威哲學的先進人士較常採用專家知識高於官位之觀念。
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多數活動均由人透過組織來完成,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政府公共關係服務,幾乎全是群體努力的結果。以往所謂閉關自守,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經在效率的要求下而遭淘汰。不僅如此,更由於各種變遷極為迅速,經濟的快速成長,廠商日漸增多,導致競爭情勢愈演愈烈,凡此種種,均促使各種組織規模日漸增大,以求適應生存。這種情形下,要想一個組織能夠達到預定目標,就必須依賴良好的組織管理工作。
管理哲學—舉例
X.Y.理論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有關人性的兩種載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基本上消極的X理論(Theory
x);另一種是基本上積極的Y理論(Theory
Y)。通過觀察管理處理員工關係的方式,麥格雷戈發現,管理者關於人性的觀點是建立在一些假設基礎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據這些假設來塑造他們自己對下屬的行為方式。
1、X理論以下面四種假設為基礎:
A、員工天生不喜歡工作,只要可能,他們就會逃避工作。
B、由於員工不喜歡工作,因此必須採取強制措施或懲罰辦法,迫使他們實現組織目標。
C、員工只要有可能就會逃避責任,安於現狀。
D、大多數員工喜歡安逸,沒有雄心壯志。
2、與這些消極的人性觀點相對照,麥格雷戈還提出Y理論,它基於這機關報假設:
A、員工視工作如休息、娛樂一般自然。
B、如果員工對某些工作作出承諾,他們會進行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務。
C、一般而言,每個人不僅能夠承擔責任,而且會主動尋求承擔責任。
D、絕大多數人都具備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而不僅僅管理者才具備這一能力。
當然並無證據證實某一種假設更為有效,也無證據表明採用Y理論聯繫的假設並相應改變個體行為的做法,更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採用
X理論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案例。例如,豐田公司美國市場運營部副總裁鮑勃·麥格克雷(Bob
Mccurry)就是X理論的追隨著,他激勵員工拚命工作,並實施「鞭策」式體制,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這種做法使豐田產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