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醫.藥.農.林學科 > 醫學|醫藥|中醫|護理 |
|
|
課程名稱: 中醫學(金匱要略) |
|
課程編號: |
SR_2538 |
系列: |
(大學)國家級課程 |
授課學校: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授時: |
全 43 講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2 片教程光碟(flv檔) |
其他說明: |
.......... |
|
簡 介: |
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外延: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外延相當寬廣,既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又聯繫中醫臨床各科疾病的診治。具體包括《內經》、《難經》等經典著作,又涉及病因學、病機學.......... |
|
光碟版: |
NT$ 585 元
|
購 買: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
|
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內涵:為以辨證論治理論及其方藥運用規律研究為主體,具體包括《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
(1)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屬性: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是在學習了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後,為進一步學習臨床課程打基礎的學科,是介於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之間的一門橋樑學科。
(2)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主要任務:學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傳統中醫經典理論的精華,全面掌握中醫學理論的實質,進一步昇華中醫學基礎理論;充分發揮中醫經典理論對臨床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對臨床辨證論治和方藥運用規律的揭示與運用。
(3)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研究對像: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對外感熱病、內傷雜病及傳染性熱病辨證論治理論及方藥運用規律的研究。
(4)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認識方法: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包含傷寒、金匱、溫病三門課程,而這三門課程均以《內經》、《難經》等經典著作為理論基礎,因此,學科的認識方法亦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陰陽五行理論、整體觀念等。
(5)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研究內容:是經典理論的辨證論治思想及方藥的運用規律。傷寒學是以六經辨證為主治療外感病及某些內傷雜病;金匱要略是以臟腑辨證為主治療內傷雜病,以內科、婦科病為主;溫病學是以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為主治療溫熱病。
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外延: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外延相當寬廣,既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又聯繫中醫臨床各科疾病的診治。具體包括《內經》、《難經》等經典著作,又涉及病因學、病機學、預防學、以及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急症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推拿學等臨床各科疾病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處方用藥等。學科的主要功能為深化中醫基礎理論特別是辨證論治的理論知識,提高臨床運用辨證論治理論的能力和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水平,開拓臨床各科疾病的診治思路、豐富診療手段。
|
|
緒論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診治雜病的專書,是辨證論治古典醫著。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本篇以整體觀為指導思想,對發病和預防、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護理等均做了原則性的提示,相當於全書的總論。在全書中具有綱領性的意義。
痙濕暍病脈證並治第二
本篇論述了痙、濕、暍病的病因病機、證候、治療及其預後,痙病的病痊在筋脈,由外感風寒、津液不足、筋脈失養所致,以項背強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張為特徵。本篇痙病與溫病盛津傷以及內傷引起的痙厥不同。濕病為感受外濕並兼風夾寒,侵犯肌表,流注關節所致,以發熱身重、骨節疼煩為主症。暍即傷暑,以發熱身重、汗出煩渴、少氣脈虛為主症,與後世所謂烈日下運行,猝然昏倒之中暑有所不同。
痙、濕、暍三病都由外感誘發,起病多有太陽表證,與傷寒相似,故合為一篇。此外,痙、濕、暍三病具有傷寒與雜病的過渡性質,故該篇作為論述雜病具體證治的開端,寓意深刻。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第三
本篇論述了百合病、狐或蟲病、陰陽毒的辨證論治。由於這三種病的臨床表現多有變幻無常的神志方面症狀,故合為一篇討論。百合病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脈微數為特徵,「百脈一宗,悉致其病」為其病機。狐或蟲病是由於濕熱蟲毒所致,以咽喉、前後陰潰瘍為特徵,人為狐病和或蟲病。陰陽毒根據其發斑和咽喉痛等症狀的明顯與隱暗而分為陰毒、陽毒,均與感受疫毒有關,屬急性熱病範疇。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本篇論述中風與歷節病的成因及其證治,因二者均屬廣義風病的範圍,且皆有內虛邪犯的病機特點,故合為一篇。中風以卒然昏僕,半身不遂,口眼口咼斜為其特點,多因正氣虧虛,偶受外邪誘發致病;歷節主要表現為疼痛遍歷關節,其發病除正氣虧虛外,尚與感受風寒濕有較密切的關係。
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本篇論述血痺與虛勞的成因與證治。由於這兩種病均屬陰陽氣血不足的虛證,故合為一篇論述。
血痺以肢體局部麻木為主症,由氣血不足,加被微風所引起。因痺與痺證有所不同,後者以肢體筋骨疼痛為主症,是風寒濕三氣雜感所致,兩者應予以區別。 虛勞是勞傷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總稱,與後世所說的肺癆不同。由於論述的重點包括陰陽氣血兩虛,以及以虛而招邪夾風,因虛而致血瘀等,故與一般《內科學》中泛論各種虛證也有所區別。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
本篇論述了肺痿、肺癰、咳嗽上氣三種疾病的證治。因其病變部位均在於肺,都有咳嗽症狀,病因病機上又都存在著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故合為一篇討論。肺痿是肺氣痿弱不振,以多唾濁沫和短氣為主症。分虛熱和虛寒兩種證型。肺癰是感受風邪熱毒,致使肺生癰膿,以咳嗽、胸痛、吐腥臭膿痰為主證。本篇論述了肺癰三個病理階段的證治。咳嗽上氣,即是咳嗽氣逆。有虛實之分,本篇所論多是外寒內飲,肺失宣降,咳嗽氣逆、吐痰或喉中痰鳴,甚則不能平臥的咳喘病證。
奔豚氣病脈證並治第八
該篇主要論述奔豚氣病的成因、症狀與治療。至於吐膿、驚怖、火邪三種病,篇中雖有涉及,均散見在有關篇章中,此未詳論。
奔豚氣病的症狀,以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為其特點。與腎積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諸證形似而實異。此述「奔豚氣」是「氣」;《靈樞》所述「腎積奔豚」是「積」;《素問》所述「奔豚疝氣」是「疝」,三者應予鑒別。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本篇篇名雖為胸痺、心痛、短氣三篇,但實際上是論述胸痺與心痛病因、脈症及證治,其中又以論胸痺為主。所謂胸痺,痺者,閉也,不通之義,指胸膺滿悶窒塞甚至疼痛,影響及肺,則喘息咳唾;心痛與胸痺密切相關,以心痛徹背為主要特點;短氣,為呼吸短促,常為胸痺、心痛病兼見的症狀。由於胸痺、心痛及短氣都是心胸部位的病變,三者在症狀上又相互聯繫,所以合為一篇討論。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
本篇論述腹滿、寒疝、宿食病的病因、脈症、診斷和治療。因三病的病位、症狀、治法有相類之處,即病位均涉腹部脾胃腸,症狀均具腹部脹滿或疼痛,治法可互參,故合為一篇討論。
腹滿是以腹部脹滿為突出表現的一種證候,常見於以脾胃病為代表的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病因病機較複雜,但按《素問太陰陽明論》「陽道實,陰道虛」的理論,可分為如下兩類證候:實熱證,病位多在腑,每與胃腸有關,或兼涉於表,治宜攻下;虛寒證,病位多在髒,每與脾腎有關,或兼涉於肝,治宜溫補。寒疝指因寒氣攻沖而引起的以腹中拘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其病性除少數屬於表裡俱寒外,多數屬於裡寒,惟裡寒尚有虛實之分,故治法有溫散和溫養之異。宿食即傷食,又稱食積,指因脾胃功能失常或暴飲暴食致使食物滯留於胃腸,經宿不化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每因食停在胃、在腸之不同而分吐、下兩法。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本篇論述五臟風寒和真髒脈象,三焦各部病變及臟腑積聚脈症,指出積、聚、谷氣三者之鑒別,所述病證都以臟腑進行分類,故合為一篇討論。
五臟風寒部分脫簡較多,脾中寒、腎中風、腎中寒和肺、脾、肝、腎四髒「所傷」等均未論述,三焦各部病證和積聚病證亦略而不詳。唯對肝著、脾約、腎著三種病的證治論述較為具體,在臨床上也頗有實用價值。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本篇論述痰飲與咳嗽,重點在於論痰飲。所論咳嗽,僅指由痰飲引起的一個症狀,而不包括所有的咳嗽。因飲邪所致的咳嗽是支飲的主症這一,將其冠於篇名之中,提示四飲之中支飲為其重點。
痰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篇名之「痰飲」為其總稱,屬廣義,賅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四飲之中的「痰飲」屬狹義,僅指飲邪停留於腸胃的病變。「痰飲」作為病名是張仲景首創。雖名曰「痰飲」,實質上重在論飲,而「痰」字只是修飾限定「飲」的形容詞。因在漢晉唐時期,「痰」字與「淡」、「澹」相通。《說文解字》:「澹,水動貌」,說明水飲具有運行流動之特性。因此,《金匱》所論「痰飲」與宋楊仁齋《直指方》中「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的概念是不同的。
痰飲病總的治則是「以溫藥和之」,並提出了溫、汗、利、下等具體治法以及痰飲咳嗽之隨證應變法則。這些治則對後世臨床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消渴小便不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本篇論述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種病。由於這三種病都有口渴或小便異常的表現,病變部位主要在腎與膀胱,有的方治可以互相通用,故合為一篇論述。論述的重點是消渴和小便不利。
消渴病以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小便頻多,久則形體消瘦為主要特徵。臨床根據其症狀及病理變化,可分為上、中、下「三消」。本篇對消渴病的發生,突出了胃熱、肺胃津傷、腎虛三個方面,所創製的方藥,亦為後世三消證的治療奠定了基礎。小便不利,指小便短少或尿出不暢,是許多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症狀。從本篇內容來看,既可見於傷寒太陽、陽明病,也可見於雜病。病變均與腎及膀胱有關。淋病是以小便淋瀝澀痛為主的病證。本篇所論僅涉及淋病的主症和治療禁忌。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本篇主要論述水氣病的脈因證治。篇中將水氣病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及黃汗,講述了水氣病的發病機理,在治療上明確提出了腰以上腫當發汗、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以及對於病水腹大、小便不利者可攻下逐水的治法,在具體證治上偏重於風水、皮水、氣分和黃汗。另外,本篇還提及五臟水及氣分、水分、血分等概念及相應證治,這些都應看作水氣病的相關內容而加以重視。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本篇論述了黃疸病的脈症及治療。黃疸病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症,有谷疸、酒疸、女勞疸之分。其病因有濕熱、寒濕、火劫、燥結、女勞以及虛勞等,但以濕熱為多。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但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均貫穿其中。本篇的治法、方劑在臨床上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
本篇論述驚、悸、吐、衄、下血和瘀血等病,而胸滿僅是瘀血的伴見症狀,不是獨立的疾病。由於上述病證均與心和血脈有密切聯繫,故合為一篇討論。
驚與悸有別,驚指驚恐,精神不安,臥起不安;悸是自覺心中跳動不安。驚之證發於外,多自外來,悸之證在於內,多自內生。但驚與悸又互有聯繫,突然受驚必然導致心悸;心悸又易並見驚恐,故常驚悸並稱。吐、衄、下血和瘀血,皆為血脈之病,均屬血證範圍。因其發病機理和病變部位不同,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治有溫涼補瀉之異。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七
本篇論述嘔吐、噦、下利病的病因病機和證治。嘔為有聲有物,吐為有物無聲。因嘔與吐多同時發生,故臨床常嘔吐並稱。噦即呃逆,是胃膈氣逆所致。下利包括洩瀉和痢疾。上述病證均屬胃腸疾患,且相互影響,多合併發生;在病機上因脾胃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者多;在辨證上以脾胃為中心,治療上又以恢復升降為原則,故合為一篇論述。
本篇所述病證的具體論治則根據《素問太陰陽明論》「陽道實,陰道虛」的理論。凡屬實證、熱證者,多責之於胃腸,即所謂「實則陽明」,治以和胃降逆、通腑去邪;而屬於虛證、寒證者,多責之於脾腎,即所謂「虛則太陰」,治以健脾溫腎。這在臨床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本篇專論婦女妊娠期間常見疾病的證治。內容涉及妊娠與癥病漏下,妊娠嘔吐、腹痛、下血、小便難、水氣、傷胎等病下的診斷和治療。由於妊娠腹痛在孕期很常見,妊娠下血則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孕育,故本篇將其作為重點論述。
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本篇論述了婦人產後常見病的證治。首先指出新產婦人有痙病、郁冒與大便難三病;其次論述了產後腹痛、產後中風、煩亂嘔逆與下利虛極等證治。治法上,既強調針對產後亡血傷津、氣血虧虛的特點以補其不足,又要根據臨床證候具體分析,因證制宜。示人治療產後病,既不可拘泥於產後,又必須照顧到產後。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本篇論述婦人雜病之病因、證候及治法。病因不外乎虛、積冷、結氣;病證有熱入血室、經水不利、漏下、帶下、轉胞、腹痛、梅核氣、髒躁及前後陰疾患等;治則有審陰陽、分虛實、行針藥之別;內治可服湯、丸、散、酒等劑,外治則有針刺、洗劑、坐藥及潤導之法,為後世辨治婦人雜病奠定了良好基礎。
|
知識模塊講次 (共 43 講) |
緒論
第01講 緒論(23分35秒)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第02講 病因、發病與預防(31分39秒)
第03講 病機、診斷、治則與調攝(31分20秒)
痙濕
第04講 痙病(16分55秒)
第05講 濕病(20分17秒)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第三
第06講 百合病(39分24秒)
第07講 狐惑病(36分36秒)
第08講 陰陽毒病(6分11秒)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第09講 中風病(11分0秒)
第10講 歷節病(22分30秒)
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第11講 血痺病(6分8秒)
第12講 虛勞病(18分58秒)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第七
第13講 肺痿(8分37秒)
第14講 肺癰(9分23秒)
第15講 咳嗽上氣(11分2秒)
奔豚氣病脈證並治第八
第16講 奔豚證治(12分20秒)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第17講 胸痺(88分53秒)
第18講 心痛(21分47秒)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
第19講 腹滿(94分54秒)
第20講 寒疝(35分23秒)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第21講 肝著(18分28秒) |
第22講 腎著(28分26秒)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第23講 四飲分類與治則(32分48秒)
第24講 痰飲證治(59分30秒)
第25講 懸飲、溢飲、支飲證治(60分37秒)
消渴小便不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第26講 消渴(34分29秒)
第27講 小便不利、淋病(31分9秒)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第28講 四水分類與治則(22分59秒)
第29講 風水、皮水證治(24分7秒)
第30講 黃汗與氣分(18分30秒)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第31講 黃疸病機與分類(14分19秒)
第32講 濕熱黃疸證治(55分30秒)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
第33講 驚悸(28分46秒)
第34講 吐衄下血證治(57分39秒)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七
第35講 嘔吐(57分49秒)
第36講 噦(17分58秒)
第37講 下利(36分54秒)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第38講 婦人
第39講 胞阻、胎動不安(5分38秒)
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第40講 產後腹痛(9分27秒)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第41講 梅核氣與髒躁(5分41秒)
第42講 月經病(10分57秒)
第43講 帶下病、轉胞、前陰病(7分41秒) |
|
|
|
|
|
|
tabl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