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人食五穀而生百病,在這世間,避無可避,但是萬事萬物皆有來歷,疾病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對疾病的瞭解多一些,防患於萌芽之時,就能*限度地規避疾病,促進健康。
中藥,又稱漢藥(han-io̍h)[1],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由於其來源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宜物類藥比例最多,使用也最普遍,自古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古代眾多典籍和文獻資料均以本草命名,如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藥涵義廣泛,主要分為中藥材(中草藥和中藥飲片)和中藥製劑,包含傳統臨床製劑(丸、散、膏、丹、湯等)、中成藥、供配伍用中藥顆粒等。中藥傳統稱為本草、生藥等;目前,日韓等地仍稱中藥為漢藥或漢方藥。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採製、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傳統上,中藥學一般稱為本草學或生藥學,及至近代,隨著西方醫藥學的傳播,本草學逐漸改稱為「中藥學」。
中醫學,亦稱漢醫學,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且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的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比較時,其常被歸入傳統醫學的範疇。因此,現今世界上的中醫學的發展目標,多是追求自身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目前中醫以中華文化圈傳統醫療為主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名詞,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
廣義:是指所有的中華民族醫學、宗教醫學、中國化西洋醫學,如漢醫、藏醫、蒙醫、苗醫、彝醫、維醫、哈薩克醫、佛醫等。
狹義:全世界的漢族醫學,簡稱漢醫學。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跌打、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傳統醫學。
「漢醫」(han-i)[2]一詞,一是來自日本之稱,一是來自清代的稱呼。[3]又稱漢醫學或漢方醫學,是在中國地區發展出的傳統醫學思想及治療技術,因為它是漢民族發展出的醫學傳統,所以稱呼它是漢醫學。隨著漢文化的發展,它被傳播至韓國、越南、日本等地,與當地醫學結合,形成各種不同的流派。
最早使用「漢方醫學」這個名詞的是日本,在江戶時期,日本人用這個名詞來與他們本土醫學—「漢方醫學」,及西方醫學—「蘭醫學」(荷蘭),來作區分。清朝時也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中國的傳統醫學。
1949年之前,漢醫一詞比較普遍。清後民國,也用國醫來稱呼。在中國,「中醫學」(意為「中華的」醫學)比「漢醫學」更常用。但在日本及韓國等地仍然使用這個較中性的名詞。
日本的漢方醫學,南韓的韓醫學,北韓稱的高麗醫學、越南的東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課程列表
名稱 時間長度
第01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一) 00:23:53
第02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 00:24:25
第03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三) 00:21:51
第04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四) 00:22:45
第05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五) 00:34:07
第06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六) 00:21:41
第07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七) 00:31:38
第08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八) 00:22:41
第09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九) 00:23:18
第10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 00:22:01
第11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一) 00:22:27
第12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二) 00:28:54
第13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三) 00:22:14
第14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四) 00:35:30
第15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五) 00:22:48
第16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六) 00:24:22
第17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七) 00:23:21
第18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八) 00:22:36
第19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十九) 00:22:29
第20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十) 00:21:54
第21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十一) 00:20:52
第22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十二) 00:23:44
第23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十三) 00:22:53
第24集_中醫藥治病常識(二十四) 00:2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