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喚基礎理論
一種社會事業,反映在科學領域便是一門專業。每門專業大體要開展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基本理論研究;二是歷史發展研究;三是實踐應用研究。前兩部分屬基礎學科,後一部分屬應用學科,合起來稱之為「學術」。任何專業,倘使有學而無術,則脫離實際,沒有用處;倘使有術而無學,則缺乏目的性與自覺性。既有學又有術,既重學又重術,學與術密切結合。才能自覺把握所從事的專業活動規律,更好地開展工作,促進科學事業走向繁榮。
編輯學這門專業目前在實際工作中成績很大,有許多經驗需要科學地加以總結。編輯活動的歷史也很長,有不少優秀的傳統,特別是那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需要研究。當前編輯實踐中的許多新現象、新問題更需要編輯學去探討、去認識、去解決。總之,這個專業的實踐正在呼喚自己的理論,缺乏基礎理論的專業是不成熟的專業。呼喚理論,正是目前編輯學專業發展的需要。
加強編輯學的基礎理論建設,是當前整個編輯學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編輯學學術研究的一項主攻目標。近幾年,筆者在編輯和教學工作之餘,盡力涉獵有關編輯學理論方面的資料,從多方面思考編輯學基本理論問題,大體上形成了這麼一個思路,即編輯學的基礎理論應包括以下三條基本原理:第一、文化締構原理;第二、符號建模原理;第三、訊息傳播原理。一切編輯活動大體上都是以這三條原理為基礎的。這三條原理可以說概括了編輯活動的基本規律。
二、文化締構原理文化締構原理是從社會精神文化的構成方面研究編輯活動而得出的一個規律性的結論。它也是編輯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編輯活動是一種頗有特性的社會精神文化活動。它貫穿在精神產品的創造、審辨、選擇、組合等有序化構成的整個過程中。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連結著一個被稱為文化世界的領域,編輯作為一種活動,主要就活動在這個文化領域。它一方面將精神生產組織起來,將產品收集起來,經過審理、鑒別、選擇、核訂、重組、編序和排列。造成社會共有的文化結構;另一方面,又將這種文化結構借助特定的物質載體,製成文化媒介,傳播於社會。物質變精神離不開文化,精神變物質也離不開文化。編輯活動恰恰是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互相轉化、溝通的中間世界。它以物質世界為基礎。以精神世界為主導,締造著記載人類精神發展歷程的整個文化結構及其歷史。
當然,作為精神產品文化首先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進步的文化人、作家、藝術家、科學家和各種專家學者,都是在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文化基礎上,進行精神文化產品的創造活動的。這些產品大都是帶有獨創性和首創性的,其特徵主要在於它是從無到有的初始發現或初始發明。屬於初創性質的活動。但是,一切初初草創的精神文化產品,都又帶有很大的個別性、分散性和不穩定性。只有當這些精神文化草創物,經過編輯締構,即經過分析,選擇與組合,編纂,經過類似電影蒙太奇那樣的分切與組接工作,才能凝結定型,形成社會的整體的和比較穩定的文化結構,才能納入某種媒體,被儲載、被積累、被傳播、被推廣,成為有價值的精神財富。迄今為止,編輯史上所有的圖書、報刊、影視等編輯實踐都在締構著自身的文化模式,同時又都在共同締構著總的文化結構系統——一個活生生的文化世界。其中不僅儲藏著人類自古迄今積累起來的全部文化成果,而且這些成果之間還能夠互相對比參照,滲透、結合,以各種方式、各種向度和在各種層面上實現著多種文化內容的傳播與交流。
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文化是以語言、文字、圖像、音響等符號所表徵的各種訊息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知識等為精神內容,而又以承載著這些訊息符號的甲骨、金石、紙張、磁帶、屏幕、光盤等為物質媒體的東西。編輯活動便是編製這種文化結構、組成文化建築群落的創造性活動。比起那種始初的、原稿式的創作活動來,這是一種修訂複製的、綜合性的、配套組裝式的創造活動。如同磚、瓦、門、窗、預制板之類的部件屬於個體創造,而亭、台、樓、閣、廳、堂建築等屬於整體構造那樣。這兩種創造活動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歷史上那種重創作、輕編輯的習慣看法是不正確的。事實上,這兩種文化創造活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後者以前者為始基。前者以後者為指歸。人類文化史的發展表明,後一種組合性文化構造較之前一種元件性文化創造將越來越顯示出其重大的系統功能和整體價值。一部大型系列圖書較之其中每一種書加起來的和意義更大。
三、符號建模原理
精神文化如果沒有符號就不可能存在,沒有符號指示,人類不可能記載和積累任何的文化成果。文化符號,不論是語言、文字、還是圖像、音響等等,都是含有特定意義的,即包含某種思想的、感情的、或知識的、技術的內容,同時又有特定的形、聲、光、色等構成某種軟性物體結構。這種軟性物體結構,既可按一定的法則分解,又可按同樣的法則組合,就像語言文字,既可將一部分詞、字、按特定句法組成句子,又可按同樣的句法,解析這些句子。同樣,一些句子聯結起來,構成一個語篇,形成一種文化模式,但又可以解讀這種文體模式。從中接受其文本意義。譬如,可以用若干詞句寫成一首詩,也可以把一首詩解析開來,領略其意義。如此,才能藉以達到表示意義和傳播交流的目的,文化符號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軟性物質。它的主要功能是指物、表意和傳播、交流,而且,只有依托某種硬性物質作為符號載體。如甲骨、金石、布帛、紙張、膠帶、磁盤、屏幕等等,才能實現其功能。所以,符號在其外在的硬體結構形態中,便又構成一定的媒體模式,如圖書、報紙、期刊、影視屏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