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業:
廣大新聞從業人員所從事的,通過具有相當規模的各種專門機構,以各種方式採集和傳播新聞,反應輿論,從而對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的經常性活動。通常可以把新聞事業分為新聞機構和新聞傳播媒介(簡稱傳媒)兩個部分構成,但是新聞事業是指人們所從事的社會活動,而不僅僅是機構或傳媒本身。新聞傳媒:是指以傳播新聞、引導輿論為基本任務和主要活動的傳播媒介,有報紙、廣播和電視三大主要類別,通訊社也包括在內。
媒介產業:
又稱傳播產業,是信息產業的一個分支產業,主要有報業、報業集團、通訊社、出版社(集團)、電台、電視台、廣告公司等。它使用的基本原材料是信息,應用的基礎設施與技術設備都是信息產業部門提供的高技術產品,執行的職能基本上是收集、加工、傳輸信息,進行信息生產的目的基本上是為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它的產品都是信息高度密集的產品,具有信息價值的多層次性、間接性、增值性和高滲透性,媒介產業的從業人員是知識與智力密集型的勞動者。
新聞事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聞輿論性,所有新聞機構和新聞媒介都把傳播新聞與信息、引導輿論視為己任,這是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文化教育事業的基本特徵。傾向性,新聞事業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必然帶有鮮明的思想傾向,在階級社會裡,思想傾向主要表現為不同階級的階級性。社會性,新聞事業所屬的新聞機構和傳播媒介,都面向社會,面向受眾,強調為廣大讀者、聽眾和電視觀眾服務,在我國,新聞事業強調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
新聞事業發展和形成的一般規律是什麼?
主要有下列四個規律:一、新聞事業的形成和發展受社會經濟水平的制約;二、物質科技手段直接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三、社會政治生活的狀況,對新聞事業的盛衰有重大影響;四、新聞事業自身總是朝著不斷增強新聞性,擴大信息量,加快傳播速度,重視經營管理和產業化的程度,使形式和功能日益多樣化,並與廣大受眾更加接近的這一方向發展。
1.新聞事業所從事的活動並不全部都是經濟活動,我國的新聞事業是我們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負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的重要社會職責,編輯部門與生產經營部門兩者都不可輕視;2.新聞事業不能獨立承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法律責任和市場風險,而且最終的盈虧仍然要由上級主管部門負責,因而不能算是盈利性的經濟組織;3.新聞事業同時要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決反對精神產品商品化;
簡述新聞事業經營管理的兩重性。 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存在兩重性,一種是與生產力相聯繫的管理的自然屬性,另一種是與生產關係相聯繫的管理的社會屬性。
從新聞事業的實際情況看,一方面,新聞媒介的生產流程和它所依靠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的方式方法、市場預測、經濟分析等,都屬於自然屬性這一類的活動;另一方面,新聞事業的宗旨、辦報辦台的方針、新聞和其他傳播內容的選擇標準、新聞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以及經營管理的指導原則等,都具有社會屬性,必須服從國家法律法規,以人民群眾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準則,受到社會制度的制約。
經營管理在新聞事業中的作用:
新聞事業抓好經營管理,最顯著的作用就是促進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一、積累資金,增強技術裝備,促進新聞改革,豐富傳播內容,適應新聞媒體發展的需要;
二、為媒介產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集團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事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發生了哪些根本性的轉變?
1、由計劃經濟觀念向市場經濟觀念轉變,市場經濟觀念包括競爭意識、開拓意識、風險意識和超前意識;
2、由「單兵作戰」向「兩個輪子一起轉」轉變:既抓好編務工作又抓好經營管理工作的思想; 3、從機關管理模式向企業化理思想的轉變;
4、從「等、靠、要」的思想向自主經營思想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