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雷爾森:以「沒有報紙對人們意味著什麼」為題進行調查。
看報是一種習慣,沒有報紙,人們就會尋找一種新的辦法來消磨這段時間。所以,沒有了報紙,他們便感到與某種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脫節。在這個意義上,報紙能夠給予人們最大的滿足可能就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
刻板印象: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某個社會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形成的途徑:1個人的親身經驗 2.社會學習,即從父母、老師、同學、課本及媒體習得而來。
傳播學四大先驅: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勒溫、(美國社會心理學)霍夫蘭。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造人
早期行為主義或古典行為主義時期:(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等。新行為主義理論時期:托爾曼、斯金納等。
替代強化:貝貝玩偶實驗。
強化:斯金納認為強化就是通過強化物增強某種行為的過程,而強化物就是增加反應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負強化與懲罰的區分:負強化是去掉令學習者討厭的刺激物,由於刺激的退出而加強了那個行為。(關在監獄裡的人,表現好就減刑)懲罰就是企圖呈現負強化物或者排除正強化物去刺激某個反應,僅是一種治標的辦法,它對被懲罰者和懲罰者都是不利的。
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巴普洛夫)。
科學研究的特點:開放、重複、預測。
抽樣研究(節約成本、時間、抽樣要有代表性):
1抽樣研究的基本原則:首先,保證隨即性原則的實現,即總體中的每個單位有同等的中選機會,或者中選的概率已知。這種同等的中選機會或者已知的概率不能認為破壞。
其次,保證實現最大抽樣效果的原則,即用最小耳的費用取得足夠準備的數據。
2等概率抽樣研究方法:抽樣研究氛圍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概率抽樣又分為等概率抽樣和不等概率抽樣。等概率抽樣有以下五種方法:1.簡單隨即抽樣 2.分層抽樣 3.機械抽樣 4.整群抽樣法 5.多段抽樣法
內容分析法的主要步驟
潛網:媒介行業常規,指那些已經規範化的、形成一定模式的,被媒介從業人員反覆實踐的工作形式。沃倫。布裡德在對報紙記者的社會化過程的研究中指出,剛進入新聞行業的記者在其所作的報道被編輯的過程中,逐漸瞭解到什麼內容適合新聞報道,什麼不適合,布裡德把這種微妙的影響成為「潛網」。
1.受眾觀念:主要是指大眾傳播者對受眾的態度。受眾觀念是大眾傳播者傳播行為的指南,涉及到傳播目的與傳播效果。
2.認知偏差:受眾的認識偏差是指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形成的傳播者或者對傳播信息的誤解,從而導致其對傳播者意圖的理解偏差。受眾的認知偏差會嚴重影響受眾對信息的接受與認同。常見的受眾認知偏差包括逆反心理、刻板印象等等。
3.選擇性理解:受眾的內在機制不同,所以對傳播信息的理解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