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散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種舒緩、淡雅、優美的藝術形式。其宗旨是表現天地人、音詩畫、真善美;通過電視語言和文學語言的雙重表達和有機結合,再現以至昇華文學作品中那至純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靈。無論是名家名作,還是新人新作,都力求達到選材獨到、個性鮮明、製作精良,實現其通過電視藝術手段達到對人類命運終極關懷的目標。
文體理論闡釋
電視散文是運用特殊的電視藝術手段和屏幕造型手法,來營造濃郁的文學氛圍,傳遞作者情感、思維信息的散文文本。這種文本形式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引起關注。其特點在於以電視這樣一種新的傳播方式介入散文創作,改變了散文原有的文學形態呈現方式,形成一種嶄新的物質結構形式。這是散文載體的一次革命,即從平面呈現走向立體呈現;從表現手段的單一化走向了多樣化,使散文從文字藝術形式變成了視覺藝術形式。
審美元素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視不僅僅作為一種機器,且作為一種文化影響甚至支配著大眾。電視藝術是作為當代一門全新的藝術形態,它以數字電子視聽技術為依托,把聲像動態地結合為一體,借助電視系統對人的精神、情感、理念進行藝術化的顯現和演繹。
《電視詩歌散文》創辦於1998年,是中央電視台,乃至全國電視界到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電視文學欄目之一。欄目的編導從浩瀚的詩文經典中遴選出適宜表現的佳作名片,傾力將中國美學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及「畫面的詩意追求」自覺地融為一體。《電視詩歌散文》是洋洋大觀的電視熒屏上並不很起眼的藝術角色,它涵蓋所有用電視手段來表現文學形式的熒屏聲畫作品。包括電視小說、電視詩歌、電視散文、電視報告文學等等。它們都是把文學用電視藝術手段加以編排,小而有味、過目難忘,在極其靜謐、詩意的畫面當中演繹出動人心脾的藝術境界,產生出人意料的欣賞效果。電視詩歌散文的審美評價是從影像之美與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上來看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內容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構成了辯證統一的相互關係。一方面內容具有主導作用,它決定和制約著形式,在藝術創作中,形式的選擇和確定都應當以能否恰當地表現內容為原則。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但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的內容的表達和體現,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內容與形式兩者是在互相征服中,達到統一的!影像作為電視敘事的基本敘事元素,就如同文學的語言一般,需要傳神達意。
《CHINA·瓷器·景德鎮》系列節目的片頭,是用黑、紅、白、青幾大色彩構成:一條從中間劃入的紅線,將黑色的屏幕分為兩半。一邊是半個青花瓷盤在緩慢轉動,另一邊是白色的片名不時劃入。簡潔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對比,就在這兩個上下左右、不斷變化的空間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城之眼——中國名湖》伴隨著「一個城市的湖是一個城市的眼睛,通過一個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畫外音,電視屏幕上打開了一幅淡雅的國畫,一葉扁舟緩緩地劃入畫面。就在扁舟即將隱入畫面的同時,「城之眼」三個字漸漸淡出,由小到大。這時,一滴晶瑩剔透的水珠自上而下滴落,迅速暈染開來,幻化為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穎州西湖等經典畫面,它們與話外謳歌這些名湖的佳詞麗句對應成輝,交融互補。
精品
電視散文作品的拍攝則不斷以有價值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主,如《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中國系列》、《名家名作》系列、《古代名人》、《當代名家》系列、《魂系瀘沽湖》系列、《井岡山》系列、《CHINA·景德鎮·瓷器》系列、《皖風·皖韻》系列、《馬背日記》系列、《星光獎獲獎作品系列》等。由於採取「主題系列組合,精品與新作捆綁」的策略,欄目風格呈現集約式和規模式效應。電視散文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要求較高,創作隊伍以國內專業作家和電影學院、廣播學院的高材生及文化公司、地方電視台的實力派導演為主,以達到文學語言和電視語言的完美結合。
經典的電視散文作品有:《夢》、《畫緣》、《梅殤》、《雪鄉》、《夢裡水鄉》、《問路天門》、《溪口印象》、《逝水忘川》、《村語呢喃》、《遙遠的岸》、《天門遺夢》、《魅力韶山》、《歌者流雲》、《崛起的一中》、《雪中黃石寨》、《美麗的項鏈》、《尋夢天門山》、《走進貓兒山》、《畢業了》、《最憶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