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目的與要求
1.要求明確組織學和胚胎學的研究對像和在醫學中的地位。
2.瞭解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常用研究技術原理和本學科近代發展概況。掌握HE染色的含義以及各種染色特性。
3.掌握基本組織的概念。
(二)教學內容
1.組織學的研究內容和意義
(1)組織學:概念。
(2)組織:由細胞與細胞外基質構成。
(3)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神經組織。
2.組織學發展簡史和當代組織學
3.組織學的學習方法
4.組織學技術簡介
(1)光鏡技術:
1 石蠟切片:HE染色、嗜鹼性、嗜酸性、中性、嗜銀性、異染性。
2 其他製片法:冰凍切片、塗片、鋪片、磨片。
(2)電鏡技術:
1 透射電鏡:電子密度高,電子密度低。
2 掃瞄電鏡:
(3)組織化學技術:概念。
1 一般組織化學技術
2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5.鏡下常用長度單位,正確使用國際單位制。
第一章 細胞(複習,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複習鞏固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內容。
2.掌握細胞的基本結構及主要功能。
(二)自學內容
1.細胞的概念及結構組成。
2.細胞膜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3.細胞質的組成、各種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包含物的種類。
4.細胞核的結構。
第二章 上皮組織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上皮組織的特徵與分類。
2.掌握被覆上皮的結構和功能以及上皮游離面特殊結構,細胞連接和基膜的結構與功能。
3.瞭解腺上皮的概念和分類。
(二)教學內容
1.上皮組織的一般特徵和分類。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覺上皮的概念和一般功能。
2.被覆上皮:各類被覆上皮的結構和功能。
3.上皮的極性。游離面的微絨毛和纖毛光鏡、電鏡結構與功能。
4.上皮細胞側面連接結構——細胞連接。即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橋粒、縫隙連接的超微結構特點和功能。連接復合體的概念。
5.上皮細胞基底面的質膜內褶、半橋粒的超微結構和功能。基膜的成分與形成。
6.腺上皮:腺細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發生和分類。
7.上皮組織的生理性更新,上皮組織的再生。
第三章 結締組織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結締組織的特徵和分類。
2.掌握疏鬆結締組織各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基質的主要化學成分和生理意義。瞭解纖維與基質的形成。
3.瞭解緻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網狀結締組織的結構與功能。
4.掌握透明軟骨的結構與功能。
5.瞭解彈性軟骨與纖維軟骨的特點。
6.掌握骨組織的結構及發生。
7.瞭解骨的形成過程及骨的改建。
8.瞭解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在血鈣調節中的作用。
9.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結構、功能和血液中所含細胞的正常值。
10.瞭解淋巴的細胞組成。
11.瞭解紅骨髓、黃骨髓的組織結構及功能。
12.掌握造血干細胞的基本概念。
13.瞭解各種血細胞及血小板發生中形態變化的基本規律。
(二)教學內容
1.固有結締組織
(1)結締組織的特徵和分類。
(2)疏鬆結締組織
細胞成分:成纖維細胞與纖維細胞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纖維與基質形成過程。巨噬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及功能。漿細胞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及功能。肥大細胞、脂肪細胞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及功能,未分化間充質細胞的概念;各種白細胞。
細胞間質: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網狀纖維的光鏡、電鏡結構。基質的組成、特性、功能,分子篩的意義。
(3)緻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的結構特點及功能、網狀結締組織的構造、功能。
2.軟骨
(1)軟骨組織的結構,軟骨細胞的光鏡、電鏡特點,軟骨基質與纖維。
(2)軟骨的分類及分佈。
3.骨
(1)骨組織的結構:骨細胞及細胞間質—骨板的結構。骨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及功能。
(2)骨組織發生的基本過程,類骨質。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形態、來源、功能。
(3)長骨的結構:骨松質與骨密質的結構。內、外環骨板、哈弗氏骨板系統,骨膜的結構功能。
(4)骨的形成:膜內成骨過程,軟骨成骨過程。骨的改建。
4.血液與淋巴
血液:
(1)血液的組成:血漿及有形成分。
(2)紅細胞:形態、大小、功能、壽命。網織紅細胞的結構特點。正常值。
(3)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光鏡結構及超微結構、功能。正常血液中白細胞數量及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
淋巴的細胞成分及淋巴液。
血細胞的發生:
(1)骨髓的組織結構及功能。
(2)造血干細胞的基本特點。多能造血干細胞及其分化。定向造血干細胞。
(3)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細胞系的發生階段及其形態變化的規律、巨核細胞的發生與血小板的生成。
第四章 肌組織
(一)目的與要求
掌握三種肌組織的光鏡、電鏡結構與功能。
(二)教學內容
1.肌組織的特點
2.骨骼肌:骨骼肌纖維的光鏡結構、肌節、肌原纖維、明帶與暗節,骨骼肌的超微結構:肌膜、肌絲、橫小管、肌質網、三聯體。骨胳肌收縮的結構基礎。肌衛星細胞與肌細胞再生。肌肉的結構:肌內膜、肌束膜、肌外膜。
3.心肌:心肌與骨骼肌光鏡、電鏡下的主要不同點。閏盤的超微結構。
4.平滑肌:光鏡、電鏡結構特點,平滑肌細胞的連接方式。
第五、第六章 神經組織、神經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神經組織的基本結構、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2.掌握突觸的超微結構特點與分類。
3.掌握神經纖維的結構與分類。
4.熟悉神經末梢的分類與結構。
5.瞭解神經纖維的潰變與再生。
6.瞭解神經節、脊髓、大腦皮質、小腦皮質的結構。
7.掌握血腦屏障的結構。
(二)教學內容
1.神經組織的基本結構。
2.神經細胞:細胞體、樹突、軸突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軸突運輸的結構基礎。神經細胞的分類。神經細胞間的連接:突觸的光鏡結構。化學性突觸及電突觸的超微結構。
3.神經膠質的分類: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類型結構和功能。
4.神經纖維:有髓神經纖維、無髓神經纖維的光鏡與電鏡結構。
5.神經末梢:
(1)感覺神經末梢:
1 游離神經末梢的結構與功能。
2 有被膜神經末梢——觸覺小體、肌梭、環層小體的結構與功能。
(2)運動神經末梢: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內臟運動神經末梢。
6.神經纖維的潰變與再生。
7.神經節、脊髓、大腦皮質、小腦皮質的光鏡結構。
8.腦膜與血腦屏障的組織結構。
第七章 循環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毛細血管的分類、結構、分佈與功能。
2.掌握大動脈、中等動脈、小動脈的結構與功能。
3.瞭解靜脈管壁結構特點、靜脈的分類及靜脈瓣的結構與功能。
4.瞭解微循環的血管組成、各段結構特點與功能。
5.掌握心臟壁的組成、結構與功能,心瓣膜的結構與功能、心傳導系統的組成與分佈。瞭解起搏細胞、移行細胞,掌握蒲肯野纖維的光鏡結構。
6.瞭解淋巴管、毛細淋巴管的結構與功能。
(二)教學內容
1. 毛細血管光鏡、電鏡結構、有孔毛細血管、連續性毛細血管及血竇的結構與功能。
2. 大動脈、中等動脈、小動脈的結構與功能。
3. 靜脈管壁結構特點、靜脈的分類及靜脈瓣的結構與功能。
4. 微循環的概念、血管組成、各段結構特點與功能。
5. 心臟壁的組成、結構與功能,心瓣膜的結構與功能、心傳導系統的組成與分佈。起搏細胞、移行細胞,蒲肯野纖維的光鏡結構。
6. 淋巴管、毛細淋巴管的結構與功能。
第八章 免疫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免疫系統的組成。
2. 掌握淋巴細胞的分類及特點。掌握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概念及組成。掌握抗原呈遞細胞的概念及組成
4. 掌握淋巴組織的分類、結構、分佈與功能特點,掌握中樞淋巴器官與周圍淋巴器官的概念。
5. 瞭解胸腺的一般結構,皮質與髓質,血胸腺屏障的結構基礎
6. 掌握淋巴結的結構及功能。掌握毛細血管後微靜脈的結構與功能。掌握淋巴細胞再循環途徑與功能意義。掌握淋巴結的功能。
7. 掌握脾的結構及功能。
(二)教學內容:
1. 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免疫的概念。
2. 淋巴細胞的分類。B淋巴細胞與體液免疫,T淋巴細胞與細胞免疫,K淋巴細胞與NK淋巴細胞的特點。
3.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概念、組成與分佈。抗原呈遞細胞的概念及組成
4. 淋巴組織的結構、分佈與功能特點,中樞淋巴器官與周圍淋巴器官的概念。
5. 胸腺的一般結構,皮質與髓質,血管分佈,血胸腺屏障的結構基礎
6.淋巴結的結構:皮質、髓質。淋巴小結、副皮質區、淋巴竇、髓索的結構與功能。樹突狀細胞的來源、結構、分佈及功能。毛細血管後微靜脈的結構與功能。免疫應答時淋巴結的結構變化。淋巴細胞再循環途徑與功能意義。淋巴結的淋巴通路、血管分佈。淋巴結的功能。
7.脾的一般結構:白髓與紅髓、邊緣區。動脈周圍淋巴鞘、脾小結、脾索、脾血竇的結構。脾的功能。
第九章 皮膚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皮膚的基本結構。掌握角質形成細胞的角化過程,非角質形成細胞的分佈、光鏡、電鏡結構特點和功能。
2. 瞭解皮膚的附屬器。
3. 瞭解皮膚的再生。
(二)教學內容:
1. 皮膚的基本結構:表皮和真皮的結構、表皮及真皮的分層。角化過程。黑色素細胞、郎格罕細胞、梅克爾細胞的分佈、光鏡、電鏡結構特點和功能。皮下組織。
2.
皮膚的附屬器:汗腺的光鏡結構和功能。肌上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大汗腺的結構特點與分佈。皮脂腺結構和功能。毛髮的組成:毛干和毛根的結構、毛囊的結構。毛球和毛乳頭的結構、功能。立毛肌的位置、結構和功能。
3. 皮膚的再生:皮膚的生理性再生與補償性再生。
第十章 消化管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消化管的基本結構。
2. 瞭解口腔黏膜的結構、舌黏膜結構,瞭解舌乳頭。
3. 瞭解牙的結構: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的結構,牙髓、牙周膜、牙齦的結構。
4. 瞭解咽的結構特點。
5. 掌握食管的結構特點。
6. 掌握胃黏膜的結構,掌握胃底腺的細胞組成,胃底腺主細胞與壁細胞的的光鏡、電鏡結構及功能。
7.
掌握小腸黏膜結構,絨毛結構及功能,上皮吸收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與功能。小腸腺的細胞組成及其潘氏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瞭解小腸壁其他各層結構。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的結構特點。
8. 瞭解大腸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掌握闌尾結構特點。
9. 瞭解消化管與免疫:消化管淋巴組織的分佈,掌握微皺褶細胞的結構特點與功能。
10. 瞭解消化管的內分泌細胞:幾種主要細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意義
11. 瞭解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
(二)教學內容:
1. 消化管的基本結構:黏膜、黏膜下層、肌層與外膜(或漿膜)的結構.
2. 口腔(自學)
(1)口腔黏膜的結構。
(2)舌黏膜結構、舌乳頭的類型與結構,味蕾的分佈、結構和功能;
(3)牙的結構: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的結構,牙髓、牙周膜、牙齦的結構。3. 咽:咽的結構特點。
4. 食管的結構特點,食管腺。
5. 胃:黏膜的結構特點,胃小凹。上皮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胃底腺的細胞組成,胃底腺主細胞與壁細胞的的光鏡、電鏡結構及功能。頸粘液細胞的結構特點。
賁門腺與幽門腺。胃壁其他各層結構。
6.
小腸黏膜結構,絨毛結構及功能,上皮吸收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與功能。杯狀細胞的分佈、結構與功能。小腸腺的細胞組成及其潘氏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小腸壁其他各層結構。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的結構特點。
7. 大腸的結構特點和功能,闌尾結構特點。
8. 消化管與免疫:消化管淋巴組織的分佈,微皺褶細胞與消化管免疫功能。
9. 消化管的內分泌細胞:消化管內分泌細胞的分佈,幾種主要細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意義。
10.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
第十一章 消化腺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唾液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的基本結構特點。
2. 漿液腺、粘液腺與混合腺腺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3. 掌握胰腺的一般結構:外分泌部及內分泌部(胰島)的分佈、結構,胰島的細胞組成及功能。
4. 掌握肝的組織結構與功能:肝實質與間質、肝小葉與門管區。
5.瞭解膽囊與膽道的結構與功能,膽汁排泄途徑。
(二)教學內容:
1.
唾液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的基本結構,實質與間質,分泌部與排泄部。各級導管的結構。漿液腺、粘液腺與混合腺腺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的結構特點。
2. 胰腺:胰腺的一般結構:外分泌部與內分泌部。胰腺泡的光鏡、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導管的結構。胰島的分佈與結構,A、B、D細胞的數量及其分泌的激素。
3. 肝的組織結構與功能:肝實質與間質、肝小葉與門管區。
(1)肝小葉:肝板的結構。肝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膽小管的超微結構。肝竇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特點。枯否氏細胞結構與功能,竇周隙、貯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2)門管區:門管區的組成與結構。肝血循環特點及其與肝功能關係。
(3)門管小葉與肝腺泡的概念與意義。
4. 瞭解膽囊與膽道的結構與功能,膽汁排泄途徑。
第十一章 呼吸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鼻腔的分部、結構與功能。掌握鼻黏膜的結構(自學)。
2. 瞭解鼻咽與喉黏膜的結構特點(自學)。
3. 掌握氣管與支氣管管壁結構。
4.
掌握肺的組織結構:肺內導管部和肺呼吸部的組成及管壁結構變化。肺泡Ⅰ型上皮細胞、Ⅱ型上皮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氣血屏障的組成與功能。肺泡吞噬細胞的分佈與功能。肺內分泌細胞的分佈及其分泌的激素。肺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
(二)教學內容
1. 鼻腔的分部。前庭部、呼吸部及嗅部黏膜的結構與功能。鼻黏膜的結構。
2, 鼻咽與喉黏膜的結構特點。
3. 氣管與支氣管管壁結構。上皮的光鏡、電鏡結構特點與功能。氣管與支氣管的免疫功能。
4.肺的組織結構:肺小葉。肺內導管部的組成及管壁結構變化。終末細支氣管結構。肺呼吸部的組成: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結構特點,肺泡Ⅰ型上皮細胞、Ⅱ型上皮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與功能。氣血屏障的組成與功能。肺泡吞噬細胞的分佈與功能。肺內分泌細胞的分佈及其分泌的激素。肺的血管、淋巴管與神經。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腎的組織結構及功能。
2. 瞭解排尿管道的一般結構。瞭解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光鏡結構。
(二)教學內容
1. 腎的組織結構及功能。
腎的一般結構:被膜、皮質、髓質、迷路、髓放線和腎柱等位置和組成。
腎單位
:腎單位的分段和各段的分佈位置。1腎小體的光鏡、電鏡結構和功能,濾過屏障的組成和功能;2腎小管(近端小管、細段、遠端小管)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各段的功能特點、髓袢的組成。皮質腎單位和髓旁腎單位。
集合管和乳頭管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
腎小球旁器:腎小球旁器的位置和組成。球旁細胞的光鏡結構、超微結構和功能;緻密斑細胞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球外系膜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腎間質的組成和分佈,間質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腎血液循環的特點。腎小葉的組成。腎的淋巴管和神經。
2. 排尿管道的一般結構。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光鏡結構。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內分泌腺的一般結構。
2. 掌握分泌不同性質激素(氨基酸、肽類、類固醇)的腺細胞超微結構特點。
3. 掌握甲狀腺的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
4. 掌握甲狀旁腺的一般結構和功能。
5. 掌握腎上腺的結構及功能。
6. 掌握腦垂體結構、功能及其與下丘腦的關係。
7.瞭解松果體結構、功能(自學)
(二)教學內容
1. 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內分泌腺的一般結構。分泌不同性質激素(氨基酸、肽類、類固醇)的腺細胞超微結構特點。激素的靶器官和靶細胞的含義。
2. 甲狀腺的一般結構。甲狀腺濾泡的光鏡與超微結構,甲狀腺激素的形成與釋放過程,濾泡旁細胞的分佈、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
3. 甲狀旁腺的一般結構。主細胞的光鏡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嗜酸性細胞的光鏡結構特點。
4.
腎上腺的一般結構。皮質:球狀帶、束狀帶及網狀帶和各帶分泌的激素,皮質細胞超微結構的共同特點。髓質細胞的光鏡結構與超微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神經節細胞。腎上腺的血管分佈特點及意義。
5. 腦垂體及其與下丘腦的關係。
(1)腦垂體的結構
腺垂體:遠側部嗜酸性細胞的光鏡結構和分類-----生長激素細胞、催乳激素細胞;嗜鹼性細胞的光鏡結構和分類-----促甲狀腺激素細胞、促性腺激素細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嫌色細胞。中間部的濾泡和促黑色素細胞的光鏡結構。結節結部的結構。腺垂體腺細胞超微結構的共同特點。
神經垂體:神經部的光鏡結構,赫令氏體的結構及釋放激素(催產素、抗利尿激素)。
(2)下丘腦與腦垂體的關係
神經分泌細胞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聯繫及其軸索分佈。
下丘腦神經垂體系:視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
下丘腦腺垂體系:垂體門脈系統的組成。下丘腦弓狀核等的神經分泌細胞軸索分佈及其產生的釋放激素和釋放抑制激素。
6. 松果體(自學)
第十四章 眼和耳
(一)目的與要求
1. 眼
(1)掌握眼球壁角膜、視網膜及的結構。
(2)瞭解鞏膜、血管膜及屈光裝置的結構。
(3)瞭解眼瞼的結構,蔡氏腺、摩氏腺、臉板腺。
2. 耳:
(1)外耳:瞭解耳廓與外耳道管壁的結構。
(2)中耳:瞭解鼓膜與咽鼓營管壁黏膜的結構。
(3)內耳:掌握骨迷路、膜迷路的組織結構。球囊斑、橢圓襄斑、壺腹峭的位置、結構與功能。蝸管壁的結構、螺旋器的結構與功能。內淋巴和外淋巴的形成和吸收。
(二)教學內容
1. 眼
(1)眼球壁角膜、視網膜及的結構。
(2)鞏膜、血管膜及屈光裝置的結構。
纖維膜:角膜各層結構與生理特性。鞏膜的結構。血管膜:脈絡膜的結構。睫狀體的結構:睫狀肌的分佈與功能。睫伏體上皮的超微結構及其與房水形成的關係,血
—房水屏障的組成與意義。虹膜的結構,瞳孔開大肌與瞳孔括約肌的結構與功能,鞏膜靜脈竇與小梁網的結構及其在房水循環中的作用。
視網膜:色素上皮的光鏡、超微結構與功能。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的光鏡、超微結構與功能,苗勒氏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視網膜的分層。黃斑結構特點與功能。視神經乳頭和視神經。
屈光裝置:眼房與房水,房水循環途徑。晶狀體與睫狀小帶的結構與功能,玻璃體的結構。
(3)眼瞼的結構,蔡氏腺、摩氏腺、臉板腺。
2. 耳:
(1)外耳:耳廓與外耳道管壁的結構。
(2)中耳:鼓膜與咽鼓營管壁黏膜的結構。
(3)內耳:掌握骨迷路、膜迷路的組織結構。球囊斑、橢圓襄斑、壺腹峭的位置、結構與功能。蝸管壁的結構、螺旋器的結構與功能。內淋巴和外淋巴的形成和吸收。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睪丸:瞭解睪丸的一般結構。掌握生精小管的結構。掌握睪丸間質細胞的光鏡、超微結構特點及功能。瞭解細直精小管及睪丸網的結構。
2. 附睪:瞭解附睪的結構與功能。
3. 瞭解前列腺的組成,腺泡的結構特點,前列腺的間質(自學)。
(二)教學內容
1.
睪丸的一般結構。生精小管的結構。基膜和類肌細胞的結構特點。生精上皮在青春期及青春期後的結構特點。支持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功能;血睪屏障及精子發生的內環境;各級生精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分佈規律;精子的光鏡和超微結構特點;老年生精小管的結構改變。睪丸間質細胞的光鏡、超微結構特點及功能。瞭解細直精小管及睪丸網的結構。
2. 附睪的結構與功能。輸出小管、副睪管及精子的成熟。瞭解輸精管與射精管的結構。
3. 前列腺的組成,腺泡的結構特點,前列腺的間質(自學)。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統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卵巢的一般結構及卵泡的發育成熟過程。
2. 瞭解輸卵管的結構與功能,上皮的週期性變化。
3. 掌握子宮的構造,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及與卵巢激素的關係。
4. 瞭解陰道的組織結構(自學)。
5. 瞭解乳腺的結構以及靜止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結構特點(自學)。
(二)教學內容
1.
卵巢的一般結構。卵泡的發育成熟過程、各期卵泡的結構和內分泌功能,卵細胞成熟分裂。排卵過程與機理,黃體形成、結構與功能。白體形成。閉鎖卵泡與間質腺。卵巢結構和功能與腦垂體激素的關係。絕經期的卵巢。
2. 輸卵管的結構與功能,上皮的週期性變化。
3.
子宮內膜、肌層,外膜的構造,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變化及與卵巢激素的關係。增生期與分泌期子宮內膜的光鏡結構特點。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機理。子宮頸黏膜結構特點。子宮的血管和神經。
4. 陰道的組織結構,上皮的週期性變化(自學)。
5. 乳腺的結構以及靜止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結構特點(自學)。
胚胎學
緒論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胚胎學的概念,瞭解胚胎學的研究內容和意義。
2.瞭解胚胎學的發展簡史與現代胚胎學。
(二)教學內容
1.胚胎學的概念
2.胚胎學的研究內容
3.胚胎分期:胚前期;胚期;胎期。人體發生學。
4.胚胎學的主要分支:
(1)描述胚胎學
(2)比較胚胎學
(3)實驗胚胎學
(4)化學胚胎學
(5)分子胚胎學
(6)畸形學
(7)生殖工程學
5.學習意義
6. 胚胎學發展簡史與現代胚胎學
(1)發展簡史
(2)現代胚胎學
第十七章 生殖細胞和受精
(一)目的與要求
1.瞭解獲能的意義及受精過程。
2.瞭解生殖細胞,掌握受精的概念。
(二)教學內容
1. 生殖細胞和受精
(1)生殖細胞:精子產生部位,核型,獲能。卵子產生部位,卵丘。
2. 受精:概念、部位、過程:頂體反應、透明帶反應、雄原核、雌原核、合子。
3.受精的意義
(1)激發卵裂
(2)恢復2倍體核型
(3)形成新個體
(4)決定了性別
第十八章 人胚早期發生及胚的計算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卵裂、胚泡形成及胚泡植入的過程。
2.掌握人胚胎第二、第三周發育過程。
3.掌握人胚胎第四周至第八周的發育過程。瞭解胚胎齡的測算方法。
4.瞭解胎兒期的主要變化(自學)。
5. 瞭解孿生,單卵孿生與雙卵孿生的成因(自學)。
(二)教學內容
1. 第一周——受精至胚泡形成:
受精時間、地點、條件及過程。受精的意義。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特點。內細胞群與滋養層。
2. 第二周——二胚層期
植入過程與條件。異位植入及其原因。羊膜腔與卵黃囊的形成。胚盤的組成,外胚層與內胚層。滋養層、胚外中胚層。絨毛的結構與功能。
3. 第三周——三胚層期
原條的出現與胚胎中軸的決定。脊索及胚內中胚層的形成。神經板、神經溝及神經管的形成。體節、間介中胚層、側板及胚內體腔的形成。口咽膜、洩殖腔膜。體蒂。
4. 第四周至胚胎期
體形建立:頭褶、尾褶、側褶的卷褶。胚胎外形變化概要。胚胎期縱、橫切的基本模式結構。
5. 第九周至出生——胎兒期。
6. 觀察內容:胚胎早期發育、植入過程模型。胚胎早期發育教學錄像片。
第十九章 胎膜與胎盤
(一)目的與要求
1. 掌握胎膜的組成及其功能。
2. 瞭解胎膜的形成及結構。
3. 掌握胎盤的結構與功能。
(二)教學內容
1. 胎膜組成,絨毛膜、卵黃囊、羊膜、尿囊及臍帶的形成及其功能。
2. 胎盤的結構與功能。胎盤屏障、葡萄胎。
3. 觀察模型:大體標本:胎盤。胎膜、胎盤的形成教學錄像片。
第二十章 顏面及頸和口腔的發生(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鰓弓和鰓溝的發生,掌握咽與咽囊的發生和分化
2. 瞭解甲狀腺的形成。
3.掌握顏面的形成過程及其先天性畸形。
4. 瞭解顎、舌和牙的形成過程及其先天性畸形。
5. 瞭解頸部的形成與先天性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鰓弓與鰓溝的形成。咽囊與鰓弓和鰓溝的關係,咽與咽囊的發生和分化,各對咽囊的衍生物,胸腺與甲狀旁腺的發生,後鰓體。
2. 甲狀腺的發生、先天性畸形:甲狀舌管囊腫。
3. 顏面的形成:額鼻隆凸、下頜隆凸的形成與發育。口凹與鼻窩的發生。先天性畸形:唇裂、面斜裂等先天性畸形。
4. 顎的發生:正中顎突和外側顎突的發生與融合。先天性顎裂。
5. 舌的發生。牙的發生:釉質的形成。牙本質的形成。牙骨質的形成。
5. 頸部的形成及先天性畸形。
6. 觀察模型:咽囊的分化、甲狀腺的發生、顏面的形成過程
第二十一章 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的發生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原腸形成和分化。
2. 瞭解掌握咽、食管和胃的發生。
3. 掌握腸的發生及先天性畸形。
4. 掌握肝、膽囊、胰腺的發生及先天性畸形。
5. 掌握呼吸系統的發生及先天性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原腸形成和分化——前腸、中腸、後腸的分化、口咽膜與洩殖腔膜。
2. 咽、食管和胃的發生,先天性畸形。
3. 腸的發生:腸袢的形成與生理性臍疝。腸的旋轉過程。洩殖腔的分隔。肛凹,肛膜的破裂。先天性畸形:美克爾憩窒、臍糞漏、先天性臍疝、腸管狹窄或閉鎖、肛門閉鎖等。
4.
掌握肝、膽囊、胰腺的發生:肝憩室的發生與生長,肝的形成,膽囊與膽道的形成。背胰與腹胰的發生與融合,主胰導管和副胰導管的形成。胰島的形成。先天性畸形:無膽囊、肝管或膽管的狹窄或閉鎖等。
5. 呼吸系統的發生:喉氣管溝的發生與生長。喉、氣管與肺的形成,先天性畸形,氣管、食管瘺。
6. 觀察模型:消化管與消化腺的發生。呼吸系統的發生。大體標本:消化系統發生中的畸形。
第二十二章 泌尿系統與生殖系統的發生
(一)目的與要求
1. 泌尿系統的發生
(1)瞭解前腎、中腎的發生。
(2)掌握後腎的發生及先天性畸形。
(3)掌握洩殖腔的分隔及演變:尿生殖竇的形成、膀胱及尿道的發生。
2. 生殖系統的發生
(1)掌握生殖腺的發生。
(2)掌握生殖管道的發生。
(3)瞭解外生殖器的發生。
(4)掌握先天性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泌尿系統的發生
(1)前腎、中腎的發生。
(2)後腎的發生:輸尿管芽和後腎組織的形成及演變。後腎位置的改變。先天性畸形:馬蹄腎、多囊腎及異位腎等。
(3)洩殖腔的分隔及演變:尿生殖竇的形成、膀胱及尿道的發生。
2. 生殖系統的發生
(1)生殖腺的發生:原始生殖細胞的來源,生殖脊的出現,生殖腺的分化與H-Y抗原,睪九的下降。
(2)生殖管道的發生:中腎管及中腎小管在男女性的不同演變,中腎旁管的形成及其在男女性的不同演變。生殖管道的性分化與雄激素的關係。
(3)外生殖器的發生:生殖結節、尿生殖褶及陰唇陰囊隆突的形成與性分化。外生殖器性分化與雄性素的關係。
(4)先天性畸形:真性半陰陽、假性半陰陽、雙子宮、陰道閉鎖、隱睪、腹股溝疝等。
3. 觀察大體標本:泌尿系統畸形、生殖系統畸型。模型:泌尿生殖系統的發生。
第二十三章 循環系統的發生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胚胎早期血循環的建立。
2. 掌握心臟的發生。
3. 瞭解弓動脈的發生及演變。
4. 掌握胎兒血循環的途徑、特點及生後改變。
5. 掌握先天性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胚胎早期血循環的建立:胚外血管與胚內血管的發生、造血干細胞的發生。卵黃循環、臍循環及體循環的建立。
2. 心臟的發生:
(1)心管的發生——生心區和心周體腔的發生,心管的形成及轉位,
(2)心臟外形的演變:心管的分區(動脈球、心室、心房、靜脈竇),心袢的形成。(3)心臟的內部分割:
1 心內膜墊與房室管的分隔。
2 心房的分割第一房間隔、第一房間孔、第二房間孔,第二房間隔、卵圓孔。
3 心室的分隔:肌性室間隔、膜性室間隔。
4 心球與動脈干的分隔。
5 靜脈竇及相連經脈的演變。
3. 弓動脈的發生及演變。
4. 胎兒血循環的途徑、特點及生後改變。
5. 先天性畸形: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樂氏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等。
6. 觀察大體標本:胎血循環標本及畸形。模型:心臟發生模型,弓動脈發生模型。
第二十四章 體腔與系膜的發生(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體腔發生的過程。
2. 瞭解系膜的發生和演變。
(二)教學內容
1. 體腔發生的過程。原始體腔的形成、分隔及膈的形成。先天性畸形。
2. 系膜的發生和演變。腹系膜的演變,背繫膜的演變,先天畸形。
第二十五章 神經系統的發生(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生
2. 瞭解周圍神經系統的發生
3. 瞭解腦垂體的發生。
4. 瞭解神經系統的先天性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生:神經管的早期分化;脊髓的發生;腦的發生。
2. 周圍神經系統的發生:神經脊的發生,神經脊細胞的遷移與分化;神經節的發生,周圍神經的發生。
3. 腦垂體的發生。
4. 神經系統的先天性畸形。無腦畸形與脊柱裂;腦膜膨出和腦膜腦膨出、腦積水。
5. 觀察模型:神經系統發生模型。大體標本:神經系統先天性畸形——無腦畸形、脊椎裂、腦積水。
第二十六章 眼與耳的發生(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眼的發生
(1)瞭解眼球的發生。
(2)瞭解眼瞼的發生。
(3)瞭解眼的先天性畸形。
2. 瞭解耳的發生
(二)教學內容
1. 眼的發生
(1)眼球的發生:視杯的形成與演變。表面外胚層的演變,中胚層的演變。
(2)眼瞼的發生。
(3)眼的先天性畸形。
2. 耳的發生:外耳、中耳、內耳的發生及耳的先天性畸形。
3. 觀察內容:眼與耳發生模型。眼與耳的先天性畸性。
第二十七章 骨骼和肌肉系統的發生(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骨骼及四肢的發生。
2. 瞭解肌肉的發生。
3. 瞭解相關畸形。
(二)教學內容
1. 骨骼系統的發生:中軸骨的發生、顱骨的發生、四肢骨的發生、關節的發生。
2. 肌肉的發生:骨骼肌的發生、心肌的發生、平滑肌的發生。
3. 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八章 先天性畸形(自學)
(一)目的與要求
1. 瞭解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2. 瞭解致畸因素的作用
3. 瞭解先天性畸形的產前診斷法。
(二)教學內容
1. 起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致畸因素的種類:環境致畸因素;遺傳因素。
2. 致畸因素的作用:胚胎的致畸敏感期,致畸因素的作用與基因型的關係。
3. 先天性畸形的產前診斷法:羊水測定。胎兒鏡檢查。羊水造影和胎兒造影。超聲波掃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