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賦學》主要內容:賦,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體。賦在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一向很高,我們看各家的別集,賦往往排在最前面。漢代有向帝王獻賦的風氣,所以賦體從一開始就與廟堂結下因緣,後來獻賦成為一種傳統,杜甫向唐玄宗所獻的文章便是「三大禮賦」。賦體中的抒情小賦,可以用來自由地抒發個人的志向和感情,一般說來篇幅比詩歌長,可以淋漓盡致地揮灑,深受文人的喜愛,佳作層出不窮。在中國文學中,賦體是散文和詩歌這兩種文體之外不可缺少的一種具有獨立功能的文體。深入研究「賦」這種文體,對於深入理解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的特點,顯然是很有幫助的。
賦,古代文體名,是一種押韻的文體,由楚辭演變而來。賦這種體制是較為特殊的,由外表看似乎非詩非文,而其內卻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詩文的混合體。
賦在漢初逐漸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它繼承《楚辭》形式上一些特點,講究文采、韻律和節奏,又吸收了戰國縱橫家鋪張的手法[1],內容上著力「體物」,也注意到「寫志」,即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志。[2]此外,賦趨於散文化,經常使用排比、對偶的整齊句法,既自由又謹嚴,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古人寫賦大都是虛構。漢朝的賦更是充滿神話色彩,桓譚的《仙賦》對神仙的生活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夫王喬赤松,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天矯經引,積氣關元。精神周洽,鬲塞流通。乘凌虛無,洞達幽明。諸物皆見,玉女在旁。仙道既成,神靈攸迎。乃驂駕青龍……」。劉歆的《甘泉宮賦》描寫:「回天門而鳳舉,躡黃帝之明庭。冠高山而為居,乘崑崙而為宮。按軒轅之舊處,居北辰之閎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張衡的《西京賦》稱「清淵洋洋,神山峨峨。列瀛洲與方丈,夾蓬萊而駢羅」。司馬相如曾言:「合纂組以成文,列綿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3]姚鼐稱《大人賦》說:「此賦多取於《遠遊》。《遠遊》先訪中國仙人之居,乃至天帝之宮,又下周覽天地之間,自於微閭以下,分東西南北四段。此賦自橫厲飛泉以正東以下,分東西南北四段,而求仙人之居,意即載其間。末六句與《遠遊》語同,然屈子意,在遠去世之沈濁。」[4]。漢賦的構篇方式還有一個特點是一問一答,所謂「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
杜牧的《阿房宮賦》即通過誇張的手法來展現阿房宮,甚至說「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鮑照的《鶴舞賦》中認為鶴是胎生。《日知錄》卷十九云:「古人為賦,多假設之辭,序述往事,以為點綴,不必一一符同也。」錢鍾書亦表示「詞章憑空,異乎文獻徵信,未宜刻舟求劍」。
課程列表
名稱 時間長度
第01講 賦家(一) 00:18:24
第02講 賦家(二) 00:18:35
第03講 賦家(三) 00:18:26
第04講 賦家(四) 00:19:59
第05講 賦序(一) 00:18:22
第06講 賦序(二) 00:19:19
第07講 賦序(三) 00:18:24
第08講 賦序(四) 00:19:54
第09講 賦注(一) 00:18:45
第10講 賦注(二) 00:19:27
第11講 賦注(三) 00:22:09
第12講 賦注(四) 00:23:23
第13講 賦類(一) 00:22:30
第14講 賦類(二) 00:22:09
第15講 賦類(三) 00:18:06
第16講 賦類(四) 00:19:31
第17講 考賦(一) 00:21:20
第18講 考賦(二) 00:22:54
第19講 考賦(三) 00:22:01
第20講 考賦(四) 00:19:36
第21講 習賦(一) 00:23:04
第22講 習賦(二) 00:22:14
第23講 習賦(三) 00:22:00
第24講 習賦(四) 00: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