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會員中心 我的購物車 線上留言 付款說明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退出登入   

首次訂購請先參閱訂購說明〕 非會員可直接訂購

購物車   線上留言     免費課程  


課程(名稱.編號)簡索

 

  帳  號:  

  密  碼:  

 
    
            關於我們
            課程說明
            訂購說明
            付款說明

       領導藝術.綜合管理
       人力資源.企業培訓
       職務能力培訓系統班
       銷售實戰.市場行銷
       職場技能.個人成長
       Office白領辦公達人
       財經金融.投資理財
       語言學習.出國留學
       中國大陸證照培訓
       資格考試.考証培訓
       文化.生活.興趣.保健
       生產管理.採購物流
       移動開發
       前端開發
       後端開發
       數據庫.服務器
       網頁平面設計
       雲計算.大數據
       網絡營銷推廣
       自然學科
       工程技術學科
       經濟管理學科
       醫.藥.農.林學科
       法律 學科
       計算機工程學科
       哲學.歷史學科
       文學.藝術學科
       教育社會學科
       外語 學科
       醫藥農林
       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
       工程技術
       基礎科學
       經管法學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哲學.歷史學科 > 歷史|文獻|考古|史學


課程名稱:     晚清政治史
課程編號: SR_1851 系列: (大學)學術課程
授課學校: 北京師範大學

授時:

全 132 講

授課語言: 中文

光碟版:

 2   片教程光碟(flv檔)

其他說明: ..........
簡      介: 攘外必先安內。在晚清政治鬥爭中,安內成為一個尤為重要的話題。眾所周知,清政府的覆滅,正是由封建社會這一落後社會形態所導致。這期間經歷的各種變革與掙扎,為新的社會..........
光碟版: NT$ 470 購 買:
訂購說明: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攘外必先安內。在晚清政治鬥爭中,安內成為一個尤為重要的話題。眾所周知,清政府的覆滅,正是由封建社會這一落後社會形態所導致。這期間經歷的各種變革與掙扎,為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晚清


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中國歷史時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1856年—1860年)開啟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歷史階段


開啟近代

近代前夜的世界形势 近代前夜的世界形勢
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貿易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佈禁煙,此即虎門銷煙。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爆發之初,中方只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懿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在封鎖珠江口之後,北上進攻浙江舟山。7月5日,英軍開始進攻戰略要地定海縣城,鴉片戰爭正式爆發。7月6日,定海淪陷。是役,英軍旗艦「馬利拿」號在岱衢洋百畝田礁觸礁,船底洞穿,「威裡士裡」號成為旗艦。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 。

 

《南京条约》原本 《南京條約》原本

道光帝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但義律先下手為強,於1841年2月23日進攻虎門炮台,雖然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靖遠炮台將士奮力抵抗,但仍不敵英軍,虎門炮台最終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餘人,於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次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名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奕山豎起白旗求和,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英軍收錢後也撤出廣州。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發生了三元裡抗英事件。而奕山為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南京条约》签订仪式 《南京條約》簽訂儀式

1841年9月26日——1841年10月1日,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鎮海鎮總兵葛雲飛及四千清軍與英軍發生戰鬥,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鎮海鎮總兵葛雲飛先後陣亡,清軍全軍覆沒。英軍傷亡人數不詳。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被殖民狀況

咸丰帝 咸豐帝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併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各地乘機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捻亂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回變為主。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義,1851年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並且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 。


後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為保護儒家文化 ,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後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捻軍。太平天國最後於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歷史詳情


第二次鴉片戰爭

圆明园 圓明園

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共同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攻入京師,闖進皇家園林-----圓明園。在裡面打,砸,搶。奪走了無數財寶。圓明園被洗劫一空。最後竟還被放火燒掉。曾輝煌一時的圓明園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到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中俄不平等條約

俄罗斯侵占清朝北方领土示意图 俄羅斯侵佔清朝北方領土示意圖

正在清朝內憂外患之際,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占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約達六十萬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合計四十萬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間,中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巴爾喀什湖以東及以南地區,共約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1865年,由於中亞浩罕國派阿古柏侵入新疆,俄國也參與其中,妄圖通過阿古柏,吞併整個新疆。這時清廷派左宗棠全力以赴收復新疆。最後只剩下伊犁時,1881年中俄通過《改訂條約》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占中國西北約七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並索取五千萬兩白銀賠款收回伊犁。


從1858年到1881年間,清朝總共被沙俄割占的國土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財富,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战争前清朝所剩疆域 甲午戰爭前清朝所剩疆域

1894年,日本悍然侵略朝鮮,進而以其為跳板挑釁大清國。清光緒二十年九月,甲午戰爭爆發。但由於海軍裝備不足和清政府的腐敗至極,清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朝慘敗。

 

 

 

 

 

 

馬關條約的簽訂

甲午战争後清朝疆域 甲午戰爭後清朝疆域

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籐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澎湖列島,釣魚島和台灣島割讓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5億兩。
沙俄認為,日本割佔了遼東半島阻礙了自己向清朝東北的擴張勢力,故聯合法國、德國強迫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清朝(詳見三國干涉還遼),但清朝又必須給予日本三千萬兩「贖遼費」。

改良中興

 

曾国藩 曾國藩
1861年,咸豐帝去世,其六歲之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咸豐帝本任命肅順等八大臣贊襄政務,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䜣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垂簾聽政,最後由兩宮之一的慈禧太后獲得實權。被稱為洋務派的奕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部分漢臣在消滅太平軍時認識到西方的船堅炮利,並且鑒於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為方針展開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

 

奕譞(1863年) 奕譞(1863年)
當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隨後的北洋通商大臣負責對外關係與自強運動的策劃與推行,先後引入國外科學技術,建立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鋪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建立翻譯機構同文館、新式教育(新學),培訓技術人才並派遣留學生到歐美日等先進工業國家,培育出唐紹儀與詹天祐等人才。

 

開設礦業、建立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與漢陽兵工廠等等製造工廠與兵工廠,同時也建立新式陸軍與北洋艦隊等海軍。洋務運動使得中國社會出現較安定的局面。其間太平天國於1864年滅亡。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捻軍,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亂到1868年為止。1862年-1878年間左宗棠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平定新疆回亂,並收回伊犁。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到慈禧太后與恭親王聯合執政的同治年間,清朝在文武齊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現了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其間清朝在西方人的幫助下成功消滅太平軍、平定捻軍之亂,並收復新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當大的改善。至19世紀80年代,清朝軍隊的裝備和洋務運動之前相比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的一系列戰役中,清軍和法軍互有勝負。當殺法軍74人的鎮南關之戰傳到法國後,法國內閣否決茹費理的「增加軍費案有先議權」提案,茹氏內閣倒台,但是之後法國馬上就向法軍增撥了軍費,而且此時台灣已快守不住了。於是雙方停戰。戰後,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

 

對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國為越南(安南)主權爆發中法戰爭。清朝失去藩屬國越南,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台灣也宣佈建省。1885年英國入侵緬甸,清朝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隔年被迫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1872年日本強迫清朝藩國琉球改屬日本,清朝拒不承認,中日交惡。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最後以清軍落敗而告終  。

戰敗與覺醒

  •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國王李熙恐慌,向北京告急。四月,直隸提督葉志超奉令率軍馳赴朝鮮,清軍登陸駐屯於牙山,並按《中日天津條約》之規定電告日本。東學黨亂兵聞中日軍隊已至,不戰而潰。五月,袁世凱以東學黨潰散、叛亂已平,要求日本同時從朝鮮撤兵。但日政府反要求中日兩國留兵,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為清廷所拒。北洋大臣李鴻章發覺事態不妙,急調總兵衛汝貴、提督馬玉昆率軍火速由大東溝登陸,進駐平壤;另調北洋陸軍十餘營分梯次渡海馳援朝鮮。

邓世昌 鄧世昌

1894年7月25日日軍在豐島悍然偷襲清軍運兵船,挑起甲午戰爭。至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佈宣戰詔書,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是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海軍失利,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陸戰為主。9月25日,日軍在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被迫撤出陣地。日軍攻陷虎山。其他清軍各部不戰而逃,山縣有朋即將第一軍司令部移於虎山。26日,日軍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同日日軍在莊河花園口登陸,10月9日,攻佔金州,10日陷大連灣,至此清軍在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

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簽訂《馬關條約》的情景

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2月24日,鎮遠退入威海衛時觸礁,經搶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戰,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岸炮台。營官周家恩陣亡,炮台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攻陷威海衛城,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10日,定遠號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沉,隨後劉步蟾生吞鴉片自殺。

11日,丁汝昌自殺。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在英國籍海軍軍事顧問建議下,由最年輕管帶、日後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薩鎮冰向伊東中將獻降,濟遠,廣丙,鎮中等10艦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隨後薩鎮冰駕駛康濟艦並載著丁汝昌等六人靈柩離開劉公島。北線日軍在海軍配合下,一路攻陷鳳凰、海城、營口、田莊台,提督宋慶揚言再戰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1895年4月17日,清日簽定《日清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二萬萬三仟萬兩銀即二億兩白銀。證明了洋務運動未能根本地改變清的落後。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維新運動

  •  

康有为 康有為

維新運動開始於1895年於北京發生公車上書。當時齊集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各省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清國割去台灣及遼東,並且向日本賠款白銀兩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康有為和梁啟超作出成上皇帝的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人連署。5月2日,二人、十八省舉人及數千北京官民,集合在都察院門前要求代奏光緒帝。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是由各省派送,依照漢代舉孝廉乘公家馬車赴京接受考核之慣例,對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又俗稱為公車,故此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公車上書在當時沒有得到直接實質的效果,但是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風氣,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議政團體。當中由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發起的強學會最為聲勢浩大,一度得到帝師翁同和和湖廣總督張之洞等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7]  。
1897年底,發生山東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膠州灣(今青島),俄國同時進佔旅順大連,法國進佔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英國進佔山東威海,並且要求拓展九龍及新界。

 

1898年(戊戌年),康有為多番上書要求推行新政,但是康有為非四品官,無權力上書皇上。1月29日,康有為的奏折首次轉呈光緒,光緒命令允許康有為隨時上書。於同日,康有為第6次上書。2月,康第7次上書,再次建議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並且呈上他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大彼得變政記》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籍。皇帝之後每日閱讀,加強了改革的決心。

光绪帝 光緒帝

5月29日,恭親王奕䜣去世,死前對光緒說:「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他逝世兩日後,康有為以御史楊深秀名義呈上奏折,請求明定國是。6月6日,徐致靖上書《請明定國是疏》(康有為代擬)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
1898年6月10日,光緒令翁同和起草《明定國是詔》,送呈慈禧審查,得到批准,於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布《明定國是詔》,表明變革決心,百日維新由此開始。
隨後,光緒又召見梁啟超,並且僅委派其出任六品的辦理譯書局事務。梁啟超獲得任命後,離開北京,沒有再次參與新政。在整場百日維新中,作為骨幹成員的康有為與梁啟超,各自僅見過光緒一次。改革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清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期後遭到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的反撲,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出中國,許多維新人士被追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當政。

反抗運動

  •  

时局图 時局圖

義和團原為山東省一些學習神打的拳民組織,初為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基督教會;後在各國壓力下,清廷改派袁世凱入魯取締,義和團乃轉移至順天府、涿州等地,京師亦漸有拳民活動。
當時,慈禧太后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神靈附體」、「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欲借助義和團之力排外;她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剛毅回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在部分朝廷親貴支持下,義和拳開始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大舉進京勤王,到處殺害外國人及教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並攻進天津租界。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义和团运动 義和團運動

1900年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

英、俄、法、美、義、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海軍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6月11日,西摩爾率領之聯軍二千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向北京推進。團民拆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又設下埋伏,在廊坊和楊村之間包圍聯軍。數千團民及二千名清軍(聶士成指揮之武衛前軍)在廊坊襲擊聯軍,聯軍死傷近四百人,只得就地防守。清廷將此役稱為「廊坊大捷」。


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倉皇離京,珍妃遭投井溺斃。慈禧太后等人先逃至懷來縣,又輾轉逃亡至大同、太原,最後來到西安;在西安,太后以皇帝名義下罪己詔,召慶親王后奕劻和兩廣總督李鴻章與聯軍議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清。德軍在北京陷落之後兩個月才到達清國。此後聯軍陸續增兵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甚至進入山西境內。同時,俄國單獨調集步兵、騎兵十七萬,分六路進佔南滿洲。

立憲與革命

  •  

孙中山 孫中山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1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朝於八國聯軍後國勢大墜,知識分子莫不提出各種方法拯救中國,主要分成立憲派與革命派兩種改革路線。1901年立憲派康有為梁啟超推動立憲運動,梁啟超發表《立憲法議》,希望讓光緒帝成為立憲君主。而慈禧太后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歐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憲、建立清朝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對清廷的改革失望,他們鼓勵推翻清朝,建立中華共和。1894年孫文於夏威夷檀香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於長沙成立的華興會、1904年蔡元培於上海成立光復會,此外還有其他革命團體。1905年孫文在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並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革命派聯合舊有反清勢力如三合會、洪門等,在華南地區發起十次起事,並將勢力滲入華中、華南的清朝新軍。


當時立憲派與革命派為改革方式發生爭執,一開始立憲派佔上風,清廷也承諾實行立憲。1907年清廷籌設資政院,預備立憲,並籌備在各省開辦咨議局。1908年7月頒布《各省咨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內成立咨議局。同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以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代議會。在立憲派成員的請願下,清廷宣佈把預備立憲縮短三年,預定在1913年召開國會。同年光緒

帝與慈禧太后皆去世,溥儀繼位,即宣統帝,其父載灃擔任監國攝政王。1911年5月清廷組成由慶親王奕劻領導的「責任內閣」,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不過,該內閣中的很多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和失望,很多轉向於革命派合作。

清王朝的覆亡

  •  

摄政王载沣 攝政王載灃

1911年5月8日,清朝廷成立皇族內閣,顯示出清統治者毫無立憲誠意,令各地立憲派大失所望。5月9日,清政府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佈收回由民間出資建造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這一舉措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的強烈不滿,掀起了四省保路運動,尤以四川最為強烈。


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晚,共進會會員士兵程定國與正目金兆龍抱著步槍睡覺,且在身上藏匿子彈。被值夜哨長(相當於排長)陶啟勝發現,痛罵「要造反嗎?」,金兆龍與陶啟勝扭打,程定國背後開槍,擊斃了陶啟勝,發出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起義士兵首先發難攻佔楚望台軍械庫,繼而深受文學社和共進會等革命團體影響的大部分新軍共同響應。吳兆麟、熊秉坤率起義部隊攻打湖廣總督府,在南湖炮隊的炮擊下,起義軍在次日黎明前,佔領總督衙門,湖廣總督瑞澄逃走。
 

武昌起义 武昌起義

10月11日黎明,起義軍聚集在湖北咨議局大樓會議廳,新軍八鎮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蔡濟民召集會議,商討組建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除革命黨人吳醒漢、徐達明等十餘人外,還邀請咨議局議長湯化龍、副議長張國溶以及議員,還有舊軍官吳兆麟參加。會議請湯化龍主持。吳兆麟提議由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擔任都督,立憲派一致擁戴,部分革命黨人也因為黃興、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被害,孫武被炸傷,蔣翊武被迫逃跑,沒有更好的人選表示同意,因此會議通過了以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

黎元洪 黎元洪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復。晚上成立謀略處。在謀略處的主持下,

 

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公佈軍政府檄文和《安民佈告》,宣佈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用黃帝紀元,宣統三年改為黃帝紀元4609年。軍政府建立參謀部、軍務部、政事部、外交部。以咨議局大樓為辦公地,以十八星旗為軍旗。謀略處以軍政府名義發佈《佈告全國電》,《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電全國。
10月12日,革命黨人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標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等在漢陽發動起義,光復漢陽;隨後趙承武率起義軍攻佔漢口。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掌握在革命軍手中。在武昌起義成功之後,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攻擊武漢三鎮的江北漢口(夏口)和漢陽,隨後啟用了早先被罷黜的原北洋軍首領袁世凱,以穩定北洋新軍。袁世凱在被清廷起復前夕,便會見過來訪的革命黨人朱芾煌。朱勸告袁世凱同南方議和以換取大總統之位,袁世凱權衡利弊,上台後採取了剿撫兼施的策略,進而準備和南方開始談判。

正大光明殿上的宣统皇帝溥仪 正大光明殿上的宣統皇帝溥儀

11月16日,孫文在巴黎也致電國民軍政府,表示同意舉袁世凱為總統。1912年1月29日,召開清廷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和逼迫下,宣統帝溥儀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遜位詔書》,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國正式終結,並被中華民國取代與繼承。清朝自 1616年開始入主中原,統治了中國長達300年,終於在1912年宣統退位,清王朝徹底結束,國祚296年,標誌著中國兩千年來的帝制也宣告滅亡。

 

少數民族狀況


 
除阿古柏妄圖侵佔新疆外,列強勢力並沒有擴張到邊疆地區,也沒有造反活動。少數民族的生活一如既往。平靜祥和。但1899年,蒙古部盟率領將士攻打朝廷。意圖謀反,獨立。但被清軍打敗、鎮壓了下去。蒙古謀反勢力逐漸退縮,從此少數民族邊疆地區沒有謀反活動,生活得很安寧。

國旗國歌


 

清朝国旗 清朝國旗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樣,清朝本來並無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著清朝與西方國家的交往,清朝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1888年(光緒十四年),清政府認定「黃底藍龍戲紅珠圖」(即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清朝曾先後使用《普天樂》、《李中堂樂》、《頌龍旗》作為半官方國歌或代國歌。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鞏金甌》為正式國歌,不過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鞏金甌》後來沒有流行開來。

國防軍事


團練

1852年12月,曾國藩就任湖南「團練大臣」,他整合了境內各支地方武裝,組成後來被稱為湘軍的地方部隊的核心。當1860年5月作為清軍主力駐紮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攻破後,湘軍的重要性逐漸提高。清政府於1860年6月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和欽差大臣,指揮長江下游的軍事作戰。同年,他的門生李鴻章受命於安徽淮河一帶編練軍隊,1862年,這支被稱之為淮軍的部隊正式投入戰鬥。
除湘軍和淮軍外,外國力量也加入了鎮壓太平天國的戰鬥。除組建中外混合部隊如常勝軍外,英法軍隊亦參加了一些戰鬥。而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後,元氣大失,戰局得以扭轉。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城破。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結束。

海軍

清末各国对中国的瓜分 清末各國對中國的瓜分

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曾國藩為其湘軍建立了附屬的內河水師(1853年,咸豐三年),至1864年(同治三年),在曾國藩建議下,清廷成立「長江經制水師」,制提督一人。長江沿岸各地水師得以統一。
直到洋務運動時,在地方疆臣的推動下,才開始有新建海軍的動作。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馬尾成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以沈葆禎為船政大臣。同年,李鴻章要求其江南製造局建造炮艦。1868年8月,第一艘中國製造的蒸汽軍艦「恬吉」號在南京下水。到1875年,江南製造總局中止了其造船計劃。於是李鴻章等官員便著手從國外買船。為人所熟知的定遠、鎮遠兩戰艦即為外國製造(1880年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至1882年清王朝擁有約50艘西式戰艦,其中半數為自造。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成立了天津水師學堂。後來又有張之洞的水陸師學堂,曾國荃的南洋水師學堂。

1885年10月清政府宣佈成立海軍衙門,以醇親王為總理大臣。海軍衙門的成立並不意味著新式海軍的統一。洋務運動中最終建立了四支艦隊:受北洋大臣節制的北洋水師,受南洋大臣節制的南洋艦隊,受福州船政局節制的福建水師,受兩廣總督節制的廣東水師。

屈辱外交


對外戰爭

  • 鴉片戰爭

晚晴时期的紫禁城 晚晴時期的紫禁城

鴉片戰爭後至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被打敗,簽訂了割地、賠款、通商、喪失主權的不平等條約、章程和協定等,但清政府的統治者並不認輸,對於以英國為代表的各國在華所取得的特權與地位並不心服,對於條約的束縛及其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總之,天朝上國、自大主義碰了釘子,但並未放棄。對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雖有一些有識之士進行了研究,但統治階級中大多數是不知道而且有的是不願知道的,仍然頑固地堅持天朝上國那一套[20] 
  • 庚申夷亂
洋务派官员 洋務派官員
第二次鴉片戰爭至中法戰爭時期。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合進犯北京後,清政府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有了改變。過去把英、法、美等國視為夷狄野蠻如禽獸一般,現在卻認為他們不是心腹之患,並可以進一步聯絡,結為盟友,共同鎮壓國內人民的起義;過去把簽訂條約視為臨時安撫換取撤退洋兵之計,現在要「執行條約」,以信取人;過去對於西方的武器軍火、輪船機械是一方面深惡庸絕,一方面又害怕,現在開始提出來要學習洋人的洋槍機械,並以此作為「自強」的基礎,來抵禦外辱;過去堅決不許外國使節駐在北京並覲見皇帝,現在改變了,外國公使可長駐北京,皇帝也讓覲見了;過去關於洋人案件,只在廣州通過總督巡撫等辦理,現在則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有親王大臣主管外事並與公使們接觸會談[20] 
自1860年到1884年中法戰爭時,清政府推行「執行條約」、「保全和局」的外交政策,保持了近二十多年的「和平」。在這期間,洋務派興起,差不多與日本明治維新同一時期搞「自強」運動。學習外國變成了依賴外國,結果失敗了。同時「執行條約」卻使外國的在華特權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此期間為外人侵犯中國主權打下了很深的基礎,從掌握海關、協定關稅、取得領事裁判權、破壞司法獨立,到內河航行、設立祖界、干預財政等等,中國逐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國家[20] 
  •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後至中日中日甲午戰爭時期。在保存了二十多年的和局之後,清政府被迫在越南與法國開戰。傳統史觀認為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朝統治者從過去二十年中所推行的「執行條約」、「保全和局」的政策中嘗到了「甜頭」,在中國在軍事上取得勝利,法國內閣垮台出境較為困難的有利形勢下,仍與法國侵略者簽訂了出賣越南、出賣中國利益的條約。這是清政府推行投降外交的真實寫照。帝國主義更加認識到了清政府軟弱可欺實質。但是這些說法都是忽略了清軍在陸地上已經是強弩之末,同時台灣也已經快要守不住,法國新內閣絲毫不打算向中國示弱這些重要事實。之後十年中中國在與印度相鄰的西藏、在緬甸、在帕米爾高原、在澳門都發生了國土被侵佔,利益被掠奪之事,尤其是在與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較量中,也被打得慘敗,盡失「大國」尊嚴,李鴻章的地位也因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受到嚴重削弱,執行條約的投降主義派走進了死胡同[20] 
  • 甲午戰爭

谭嗣同 譚嗣同

中日甲午戰爭至八國聯軍戰爭時期。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更深地被帝國主義國家所控制。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國際資本主義者利用在中國的特權,掠奪廉價而豐富的原科、剝削中國勞動力,免去一切稅收,霸佔中國市場,把中國傳統的手工業、家庭副業逼上破產的道路,壓制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0] 
這個時期的另一特點,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各自強佔中國領土,用租界地、勢力範圍等方式分割中國,使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境地。這是帝國主義時代企圖重新分割世界的一個側面[20] 
清政府統治者被日本打敗非常不甘心,全國人民中的有識之士也奮勇起來,要求變革。清政府這時在外交上重大行動就是聯俄反日。但是帝俄並不是一個要與中國結盟的對象,聯俄恰恰是「引狼入室」,遺害無窮 。

 

 

  • 庚子夷亂
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中國至辛亥革命時期。 1900年後,清政府的當權派慈禧太后及其追隨者完全屈服於帝國主義勢力之下,只圖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對於帝國主義列強有求必應,已從盲目排外變為投降主義者,實際成為各國在中國維護其特權的代理人。列強甚至撇開清政府自行協議分割中國的領土和權益。各帝國主義關於中國鐵路建築權的爭奪與私分,日俄幾次關於東北、蒙古的分割,英俄關於西藏等的私自協議等等,已經開始了對中國的瓜分。這期間,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培養自己的勢力,也為後來軍閥割據的局面鋪設了道路。清政府己離分崩離析的日子不遠了。嚴格的來說,這段期間已經談不上有什麼外交了,更談不上什麼軍事外交了[20] 

簽訂條約

近代我國與西方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覽
條約名稱
中方簽約人
失地
賠款
時間
中英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1841年5月27日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裡布
香港島
二千一百萬圓
1842年8月29日
中英 南京條約補充條款
耆英
六百七十萬兩
1843年7月22日
中美望廈條約
耆英
1844年7月3日
中英虎門條約
耆英
1844年10月24日
中法黃埔條約
耆英
1844年10月24日
中俄璦琿條約
奕山
60萬平方公里(黑龍江以北)
1858年5月28日
中俄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58年6月13日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58年6月18日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四百萬兩
1858年6月26日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二百萬兩
1858年6月27日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1858年11月8日
中英北京條約
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
一千三百萬兩
1860年10月24日
中法 北京條約
八百萬兩
1860年10月25日
中俄 北京條約
40萬平方公里(烏蘇里江以東,含庫頁島)
1860年11月4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44萬平方公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1864年10月7日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1868年7月28日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1869年10月23日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871年8月13日
中日 北京條約
1874年10月31日
中英煙台條約
李鴻章
二十萬兩
1876年9月13日
中俄裡瓦幾亞條約
崇厚
 
1879年10月2日
中俄伊犁條約
曾紀澤
7萬平方公里
九百萬盧布
1881年2月24日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884年11月5日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85年4月18日
中法新約
李鴻章
1885年6月9日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桂良
1885年6月9日
中葡 北京條約
奕劻
1887年12月1日
中英 印藏條約
昇泰
1890年3月17日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1894年3月7日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3。6萬平方公里(台灣及澎湖列島)
二億兩
1895年4月7日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贖回遼東半島
三千萬兩
1895年11月8日
中俄密約
李鴻章
1896年6月3日
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1896年6月3日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李鴻章
新界(租借九十九年)
1898年6月9日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兩,實際賠付約60%
1901年9月7日
中英 續訂藏印條約
唐紹儀
1904年7月9日
中日滿州善後條約
奕劻、瞿鴻禨、袁世凱
1905年12月22日
中俄滿洲裡界約
宋小濂
1400平方公里(額爾古納河北部)
1911年12月20日

晚清文化

清朝末年,由於封建禮教的衰微和歐美科學的澎湃東來,促成了科舉制度的廢除和新式學校的興起。淮安最早的一批新式學校,如江北師範學堂、江北農林學堂、淮安府中學堂等等,都是清末創辦的。而且教育中已經或多或少地注入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圆明园遗址 圓明園遺址

第一個翻譯出版法國資產價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 的張相文,在清光緒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出任江北師範學堂教務長,使清江浦一度成為宣傳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思想的最早陣地之一。在反對封建禮教、解放婦女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早在光緒三十二年前後,清江的知識婦女唐治英、唐治平、李芄等就組織了「天足會」,為謀求婦女解放而呼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子還在駐清江浦的新軍中秘密傳播革命思想。所有這些,都為淮安各地響應辛亥武昌起義,迅速實現光復打下了思想基礎

 

 

          全 132 講   每講授時 依列表各章節配置     總授課時間:   3069 分鐘
第001講 黃爵滋禁煙奏疏的再評價問題(一) 00:27:55
第002講 黃爵滋禁煙奏疏的再評價問題(二) 00:21:43
第003講 黃爵滋禁煙奏疏的再評價問題(三) 00:18:41
第004講 黃爵滋禁煙奏疏的再評價問題(四) 00:23:26
第005講 鴉片戰爭前後清統治集團禁煙方針的錯位(一) 00:19:34
第006講 鴉片戰爭前後清統治集團禁煙方針的錯位(二) 00:20:47
第007講 鴉片戰爭前後清統治集團禁煙方針的錯位(三) 00:21:56
第008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一) 00:21:02
第009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二) 00:19:32
第010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三) 00:20:41
第011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四) 00:18:33
第012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五) 00:19:48
第013講 辛酉政變與正統皇權思想(六) 00:21:52
第014講 晚清論駁上諭風潮(一) 00:31:37
第015講 晚清論駁上諭風潮(二) 00:31:37
第016講 晚清論駁上諭風潮(三) 00:29:19
第017講 晚清論駁上諭風潮(四) 00:30:31
第018講 甲午戰爭期間是否已經形成帝黨與後黨 00:28:07
第019講 「帝黨主戰 後黨主和」辨析 00:31:12
第020講 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探因(一) 00:29:04
第021講 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探因(二) 00:30:21
第022講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傳統的觀點與理解 00:29:59
第023講 「量中華之物力 結與國之歡心」傳統觀點與新解(一) 00:19:02
第024講 「量中華之物力 結與國之歡心」傳統觀點與新解(二) 00:21:29
第025講 「量中華之物力 結與國之歡心」傳統觀點與新解(三) 00:19:54
第026講 安慶起義對晚清政局的影響(一) 00:22:00
第027講 安慶起義對晚清政局的影響(二) 00:19:29
第028講 安慶起義對晚清政局的影響(三) 00:19:00
第029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中外關係的認識與對外交涉(一) 00:30:36
第030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中外關係的認識與對外交涉(二) 00:24:44
第031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中外關係的認識與對外交涉(三) 00:20:09
第032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中外關係的認識與對外交涉(四) 00:22:28
第033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中外關係的認識與對外交涉(五) 00:21:42
第034講 古史之夷與近代之夷 00:29:10
第035講 傳統思維模式的產物——以商制夷 00:31:08
第036講 傳統制夷思想的應用以夷制夷 00:31:31
第037講 傳統思維模式的復歸和制夷新思路的瞬息閃光點 00:30:57
第038講 傳統思維模式與嚴酷現實撞擊下的權益之計——以民制夷 00:32:14
第039講 類似鴕鳥的制夷方略——以靜制夷 00:30:59
第040講 以民制夷法寶失靈 00:30:30
第041講 清廷外交的僵硬性和隨意性 00:30:01
第042講 19世紀40年代清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一) 00:31:41
第043講 19世紀40年代清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二) 00:30:42
第044講 19世紀40年代清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三) 00:32:26
第045講 19世紀40年代清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四) 00:31:26
第046講 英軍焚燬圓明園的原因辨析(一) 00:31:04
第047講 英軍焚燬圓明園的原因辨析(二) 00:30:51
第048講 英軍焚燬圓明園的原因辨析(三) 00:31:21
第049講 英軍焚燬圓明園的原因辨析(四) 00:30:06
第050講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的中外交涉(一) 00:30:35
第051講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的中外交涉(二) 00:33:25
第052講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的中外交涉(三) 00:31:23
第053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概說(一) 00:30:27
第054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概說(二) 00:30:59
第055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概說(三) 00:30:06
第056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不同立足點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一) 00:20:32
第057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不同立足點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二) 00:24:35
第058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不同立足點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三) 00:19:01
第059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不同立足點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四) 00:16:00
第060講 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不同立足點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五) 00:16:03
第061講 主戰論者與主和論者的同一性與滲透性 00:31:10
第062講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的主戰與主和(一) 00:30:11
第063講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的主站與主和(二) 00:31:41
第064講 清廷預備立憲的醞釀與確立(一) 00:19:17
第065講 清廷預備立憲的醞釀與確立(二) 00:17:57
第066講 清廷預備立憲的醞釀與確立(三) 00:23:34
第067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一) 00:19:43
第068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二) 00:21:03
第069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三) 00:21:37
第070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四) 00:21:31
第071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五) 00:18:22
第072講 清統治集團圍繞預備立憲問題的爭論(六) 00:21:26
第073講 清統治集團君主立憲論評價(一) 00:18:49
第074講 清統治集團君主立憲論評價(二) 00:19:10
第075講 清統治集團君主立憲論評價(三) 00:19:22
第076講 清統治集團的君主立憲論與晚清政局(一) 00:18:05
第077講 清統治集團的君主立憲論與晚清政局(二) 00:18:04
第078講 清統治集團的君主立憲論與晚清政局(三) 00:18:04
第079講 清統治集團的君主立憲論與晚清政局(四) 00:18:11
第080講 清統治集團的君主立憲論與晚清政局(五) 00:18:03
第081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一) 00:18:52
第082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二) 00:19:40
第083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三) 00:19:40
第084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四) 00:18:36
第085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五) 00:20:06
第086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六) 00:20:52
第087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七) 00:18:51
第088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八) 00:20:06
第089講 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中的立憲派(九) 00:21:02
第090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一) 00:17:22
第091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二) 00:20:27
第092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三) 00:22:20
第093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四) 00:20:23
第094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五) 00:19:58
第095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六) 00:22:02
第096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七) 00:19:38
第097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八) 00:20:25
第098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九) 00:20:47
第099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 00:20:18
第100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一) 00:19:58
第101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二) 00:22:25
第102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三) 00:20:12
第103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四) 00:18:39
第104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五) 00:22:51
第105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六) 00:19:05
第106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七) 00:19:59
第107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八) 00:23:28
第108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十九) 00:19:38
第109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二十) 00:26:42
第110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二十一) 00:27:34
第111講 中外覲見禮儀之爭與跪拜禮儀的廢除(二十二) 00:20:46
第112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一) 00:20:31
第113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二) 00:21:08
第114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三) 00:19:54
第115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四) 00:22:08
第116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五) 00:18:38
第117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六) 00:21:52
第118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七) 00:20:27
第119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八) 00:19:58
第120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九) 00:22:06
第121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 00:21:09
第122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一) 00:21:44
第123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二) 00:20:43
第124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三) 00:21:48
第125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四) 00:20:36
第126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五) 00:22:09
第127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六) 00:19:35
第128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七) 00:20:50
第129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八) 00:20:01
第130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十九) 00:19:13
第131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二十) 00:19:16
第132講 清廷的洋務運動與財政(二十一) 00:20:10
課程編號 課 程 名 稱 集 數(全) 主講人(單位) 課程系列
  SR_1863  歷史學理論與方法  全 101  集  北京師範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13  鄭成功一家四代開拓與經營台灣  全 57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471  閩南歷史文化  全 53  集  泉州師範學院 國家級課程 
  SR_1861  漢匈四千年之戰  全 57  集  上海藝術研究所 大學學術課程 
  SR_1361  隋唐史研究  全 119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52  清代宮廷文化  全 162  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51  晚清政治史  全 132  集  北京師範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49  從「協和萬邦」到「海內一統」  全 90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11  河洛文化概論  全 60  集  河南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10  地理環境與中華文明  全 47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034  台灣歷史與文化  全 35  集  福建師範大學 國家級課程 
  GS_6227  史學概論  全 41  集  天津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808  古代的中國與世界  全 46  集  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1009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  全 199  集  清華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302  天道與人事十講  全 59  集  蘇州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2536  中國歷史地理  全 29  集  渤海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3502  中國歷史文化  全 64  集  吉林大學 遠距教育課程 
  MS_5425  中國歷史  全 100  集  職教建設委員會 國家級課程 
  SR_2617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全 32  集  瀋陽工業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803  中國民族史專題  全 59  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 大學學術課程 
  MS_3516  中國民族史  全 42  集  北方民族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802  中國古代史(隋唐——明清)  全 132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01  三藩史  全 244  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 大學學術課程 
table>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