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賓
王洛賓的歌曲優美、舒展,深受群眾喜愛且富有民族風味。他創作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
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
王洛賓的作品極為豐富,光收集入冊的創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還創作了8部大型歌劇及大量其他音樂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為可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敬業精神。在他發表的歌曲中,有63首創作於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創作於他80高齡以後,其最後兩首歌曲創作於1996
年1月6日入住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治療以後。1996年3月14日,王洛賓因患膽囊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王洛賓曾制定過一個500年藝術生命計劃,並且說:「一個青年人問我,一個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計劃?我解釋這是藝術生命計劃,要寫出最好的歌,讓大家傳唱500年。」可以這樣講,王洛賓畢生為之奮鬥努力要去實現的,正是這樣一個計劃。
王洛賓作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樂家,洛賓先生從三十年代起就以滿腔的愛國激情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和中華民族的解放鬥爭事業,創作了大量高吭奮進、鼓舞中華民族革命鬥志的音樂作品,許多歌曲為愛國軍民廣為傳唱。全國解放後,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他又譜寫了大量歌頌人民子弟兵、歌頌領袖、人民和歌頌祖國的音樂作品,成為時代的旋律、民族的心聲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洛賓先生不僅以他搜集、整理、創作的西部民歌著稱於世,他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創作的激動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國音樂藝術海洋中的精華。在長達62年的音樂創作中,他為人們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譽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他是在聯合國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國人。他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第一位華人音樂家頒發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響起王洛賓歌曲迷人的旋律。
阿炳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那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