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成都理工大學核工類本科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校內講授課時根據專業不同授課32~64學時,總體上,本課程既包含較強的理論知識,與對實際應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單一教學方式較難兼顧不同要求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輻射劑量學,一部分是輻射防護。輻射劑量是預測導致受照物質發生真實效應和潛在影響程度的物理指標,因此,學習輻射劑量學是我們合理應用放射源、科學研究輻射效應的一個基礎。而輻射防護是保障著人類安全和健康。保護環境。允許可能產生輻射的必要活動,促進科學技術核能和其他輻射應用事業的發展。總的來說本門課程是放射性學科的基石,也是輻射理論研究和安全應用研究的前提。
基於本課程定位和目標,依托成都理工大學核輻射與安全虛擬仿真國家示範試驗項目的優勢,將課堂理論講解、在線學習、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相結合,直觀性展示輻射防護知識點的應用實踐,提升在線課程的易理解程度。本課程教學團隊擬總體採用「教師講解+翻轉討論+實驗實踐」混合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合理安排,充分考慮各種教學內容的最優教學模式。對於基本理論和物理概念的課程內容以教師講解講授為主;在教師講解基礎上設計討論思考題或討論主題引導學生課後討論和更深入主動學習形成翻轉討論;對於課程基礎知識應用,實驗實踐能夠提升學生對抽像概念和輻射防護基本原理的理解。
教學單元
1 第一章 輻射場的描述
2 第二章 電離輻射能量在物質中的轉移過程
2.1 帶電粒子能量在物質中的轉移過程
2.2 不帶電粒子能量在物質中的轉移過程
3 第三章 能量轉移劑量學量與吸收劑量
3.1 能量轉移劑量學量
3.2 輻射平衡
3.3 能量轉移劑量學量與吸收劑量的近似
4 第四章 輻射效應與輻射防護量
4.1 電離輻射生物效應
4.2 輻射防護量
4.3 環境電離輻射來源
5 第五章 電離輻射外照射監測量
6 第六章 外照射劑量的理論計算
7 第七章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與外照射防護
7.1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和基本措施
7.2 γ、X射線外照射防護
7.3 β射線外照射防護
7.4 中子外照射防護
8 第八章 內照射估算、監測與防護
8.1 核素體內代謝途徑和隔室模型
8.2內照射劑量估算和防護方法
8.3 內照射劑量監測
9 第九章 輻射監測基本原理
9.1 標準劑量監測原理
9.2 β和中子輻射劑量測量原理
9.3 測量儀器的刻度和校準方法
10 第十章 輻射劑量監測基本方法
10.1 輻射防護監測常用儀器
10.2 輻射監測的基本原則
11 第十一章 實用輻射安全技術
12 第十二章 放射事故案例分析與核安全文化
13 課程實驗
課程實驗1. γ射線外照射防護設計與驗證
課程實驗2. 熱釋光個人劑量監測
14 輻射防護設計實習(課程配套實習-選做)
15 案例分析討論-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課程列表
名稱 時間長度
第01講1.輻射場的描述 00:06:24
第02講2.1電離輻射能量在物質中的轉移過程 00:11:11
第03講2.2 不帶電粒子能量在物質中的轉移 00:10:31
第04講3.1 與能量轉移關聯的劑量學量 00:09:55
第05講3.2 內照射輻射平衡、外照射輻射平衡 00:06:44
第06講3.3 吸收劑量及其與能量轉移劑量學量的近似 00:07:10
第07講4.1 輻射效應 00:13:21
第08講4.2 輻射防護量 00:11:51
第09講4.3 環境輻射來源 00:07:25
第10講5. 電離輻射監測量 00:06:00
第11講6. 外照射劑量的理論計算 00:06:39
第12講7.1 輻射防護基本原則和基本措施 00:07:47
第13講7.2 γ、X射線外照射防護 00:06:03
第14講7.3 β射線外照射防護 00:05:20
第15講7.4 中子外照射防護 00:11:14
第16講8.1 核素體內代謝途徑和隔室模型 00:07:47
第17講8.2 內照射劑量估算和防護方法 00:06:53
第18講8.3 內照射劑量監測 00:06:02
第19講9.1 標準劑量監測原理 00:10:06
第20講9.2 β和中子劑量測量原理 00:08:31
第21講9.3 測量儀器的刻度和校準方法 00:04:11
第22講10.1 輻射防護監測常用儀器 00:15:36
第23講10.2 輻射監測的基本原則 00:07:50
第24講11. 實用輻射安全技術 00:23:23
第25講12. 放射事故案例分析 00:09:28
第26講熱釋光測量實驗 00:34:56
第27講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01:3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