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工程技術學科 > 土木|材料|建築|水利 |
|
|
課程名稱: 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 |
|
課程編號: |
MS_5491 |
系列: |
(大學)國家級課程 |
授課學校: |
東南大學 |
授時: |
全 51 講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2 片教程光碟(mp4檔) |
其他說明: |
.......... |
|
簡 介: |
發揚國家精品課程《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的教學傳統,凝聚三十餘載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的成果,由教學名師、長江和傑青等老中青教學團隊全力打造。課程由通常的「建築結構.......... |
|
光碟版: |
NT$ 750 元
|
購 買: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原授課大學伺服器直接下載(附全套下載包)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
|
|
發揚國家精品課程《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的教學傳統,凝聚三十餘載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的成果,由教學名師、長江和傑青等老中青教學團隊全力打造。課程由通常的「建築結構」拓展至「工程結構」,通過災源→災害→抗災/減災,將地震、風、火聯繫起來,反映由單純抗震向「抗、防和減震」相結合的理念。 |
|
—— 課程團隊 |
課程概述
「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課程由80年代初開始設立,現為土木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的主幹專業課程。最初採用的教材是《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僅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課程的改革設想,源於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的老、中、青教師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為適應土木工程專業教改的繼續和深化,本課程組編寫了新的教材《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課程網站向全社會開放;2013年獲批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課程內容分為七個部分:結構抗震基本知識、結構抗震計算、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建築結構基礎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橋樑結構抗震設計、建築結構抗風設計和建築結構抗火設計。課程內容體系圍繞「災」,從「災源」到「災害」,把地震、風、火聯繫起來;從「抗災」到「抗、防」結合。依托學科建設優勢,集成優質教學條件,有利於學生瞭解防災減災學科最先進的研究思想,掌握最先進的研究方法和設計方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體現了理論與實踐、原理與工程、基礎性與先進性的有機結合。課時為48學時,12周課程學習。
課程團隊的14名主講以及輔導、設計、技術等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全部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以及工程實踐經驗,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高校土木專業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總體目標:
1、掌握常用建築結構、橋樑結構的抗震理論和設計方法;
2、初步掌握常用建築結構抗風、抗火及消能減振的理論設計方法;
3、瞭解防災減災學科的研究動向、研究思想;
4、建立初步的工程經驗,培養解決和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章節的要求:
1、掌握地震成因及有關地震的基本知識;掌握震級、烈度及地震動三個基本特性;掌握三水準抗震設防目標和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掌握建築場地劃分方法;掌握場地液化概念與判別方法。
2、瞭解地震作用的概念和各種地震作用確定方法的適用範圍。理解單質點彈性體系地震影響係數及動力係數的物理意義;熟練運用抗震規範設計反應譜計算單質點系的水平地震作用;正確掌握按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多質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和按底部剪力法計算多質點彈性體系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掌握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正確運用結構構件地震作用效應和其它荷載效應組合、抗震驗算的計算公式。
3、瞭解結構抗震設計所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掌握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要點。瞭解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震害特點;掌握結構的抗震等級的確定;掌握框架結構、抗震牆結構、框架—抗震牆結構的受力特點、結構佈置原則、屈服機制、基礎結構要求和各自適用範圍;掌握框架結構內力和變形的計算及驗算;掌握框架柱、梁及節點的抗震設計要點及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瞭解抗震牆結構、框架—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及抗震構造措施。掌握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要點及抗震構造措施。瞭解高層鋼結構體系及其各自特點;瞭解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要點;瞭解鋼樑、鋼柱、鋼支撐等構件及其連接的工作性能和抗震設計要點。
4、掌握基礎隔震體系的減震機理、工作特性和適用範圍;理解基礎隔震計算的簡化方法—水平向減震係數法;瞭解的基礎隔震設計的要點和構造措施。掌握結構消能減震的概念,瞭解結構消能減震的方法、手段、優越性和應用範圍;瞭解結構消能減震的設計參數確定和計算要點;瞭解阻尼器的減震機理;瞭解消能減震結構的設計要點和設計步驟。
5、瞭解橋樑震害的基本特點;掌握依據規範反應譜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一般步驟;瞭解地震反應時程分析中對各種非線性因素、阻尼、地震波輸入等問題的處理;掌握橋樑抗震延性設計的基本思想;瞭解橋樑抗震延性設計原理。
6、瞭解風的產生機理及其對結構的作用;掌握風荷載的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理解建築結構順風向抗風設計;瞭解橫風向風振與扭轉風振等效荷載的計算方法;瞭解順風向風荷載、橫風向風振及扭轉風振的荷載工況組合。
7、瞭解火災的發生、發展及其對結構的影響;掌握受火承載力極限狀態;掌握火災下結構的荷載效應組合;掌握標準升溫曲線的概念;掌握等效爆火時間的概念;瞭解結構抗火設計的原則;理解建築材料的高溫性能;掌握建築結構及構件的耐火等級;掌握構件和結構的耐火極限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瞭解鋼筋混凝土構件和鋼構件的抗火設計方法。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結構抗震的基本知識
第1講 地震的基本知識
第2講 抗震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和建築分類
第3講 抗震設防目標、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和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
第4講 如何進行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第5講 場地土液化
第二章 結構抗震計算
第1講 結構抗震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計算方法
第2講 結構抗震驗算的基本原則
第3講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4講 地震反應譜的計算
第5講 設計反應譜
第6講 不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第7講 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第8講 如何計算底部總剪力?
第9講 樓層水平地震剪力的計算
第10講 結構豎向地震作用的方法
第11講 結構截面的抗震驗算
第12講 結構的抗震變形驗算
第三章 建築結構抗震設計
第1講 如何選擇有利的房屋抗震體型和進行合理的結構抗震佈局?
第2講 提高結構抗震性能的措施
第3講 抗震等級
第4講 結構的選型和佈置
第5講 屈服機制
第6講 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第7講 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
第8講 控制柱的軸壓比和加強柱端約束
第9講 框架樑的受剪承載力的抗震驗算
第10講 提高梁延性的措施
第11講 框架節點的抗震設計
第12講 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第13講 框架-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第14講 砌體結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第15講 多層砌體結構的抗震驗算
第16講 砌體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第17講 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
第18講 鋼構件的抗震設計
第四章 建築結構基礎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第1講 建築結構基礎隔震與消能減震原理與概述
第2講 建築結構隔震設計
第3講 建築結構減震設計
第五章 橋樑抗震設計
第1講 橋樑的反應譜理論計算方法
第2講 橋樑結構響應的抗震分析
第3講 橋樑結構的延性設計
第六章 建築結構抗風設計
第1講 結構風荷載計算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第2講 結構順風向抗風設計
第3講 結構橫風向風振計算
第七章 建築結構抗火設計
第1講 結構抗火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第2講 結構構件的耐火性能
第3講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第4講 鋼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課程列表
第01講 1.1.1第1講地震的基本知識 - 地震基本知識1 →00:04:23
第02講 1.1.2第1講地震的基本知識 - 地震基本知識2 →00:08:09
第03講 1.1.3第1講地震的基本知識 - 地震基本知識3 →00:07:51
第04講 1.2.1第2講抗震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和建築分類 - 抗震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和建築分類一 →00:06:44
第05講 1.2.2第2講抗震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和建築分類 - 抗震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和建築分類二 →00:10:32
第06講 1.3.1第3講抗震設防目標、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和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 - 抗震設防目標、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和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 →00:15:09
第07講 1.4.1第4講如何進行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 建築場地類別的劃分 →00:16:36
第08講 1.5.1第5講場地土液化 - 視頻1 →00:23:50
第09講 2.1.1第1講結構抗震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計算方法 - 結構抗震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計算方法 →00:17:53
第10講 2.2.1第2講結構抗震驗算的基本原則 - 結構抗震驗算的基本原則 →00:23:05
第11講 2.3.1第3講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00:20:45
第12講 2.4.1第4講地震反應譜的計算 - 地震反應譜的計算 →00:22:29
第13講 2.5.1第5講設計反應譜 - 設計反應譜 →00:23:22
第14講 2.6.1第6講不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 不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00:27:51
第15講 2.7.1第7講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 考慮扭轉影響時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00:28:27
第16講 2.8.1第8講如何計算底部總剪力 - 如何計算底部總剪力 →00:12:18
第17講 2.9.1第9講樓層水平地震剪力的計算 - 樓層水平地震剪力的計算 →00:22:11
第18講 2.10.1第10講結構豎向地震作用的方法 - 結構豎向地震作用的方法 →00:20:27
第19講 2.11.1第11講結構截面的抗震驗算 - 結構截面的抗震驗算 →00:20:43
第20講 2.12.1第12講結構的抗震變形驗算 - 結構的抗震變形驗算 →00:22:39
第21講 3.1.1第1講如何選擇有利的房屋抗震體型和進行合理的結構抗震佈局 - 如何選擇有利的房屋抗震體型和進行合理的結構抗震佈局 →00:21:27
第22講 3.2.1第2講提高結構抗震性能的措施 - 提高結構抗震性能的措施 →00:13:17
第23講 3.3.1第3講抗震等級 - 抗震等級 →00:14:04
第24講 3.4.1第4講結構的選型和佈置 - 結構的選型和佈置 →00:23:27
第25講 3.5.1第5講屈服機制 - 屈服機制 →00:11:57
第26講 3.6.1第6講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 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00:20:06
第27講 3.7.1第7講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 - 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 →00:23:49
第28講 3.8.1第8講控制柱的軸壓比和加強柱端約束 - 控制柱的軸壓比和加強柱端約束 →00:10:34
第29講 3.9.1第9講框架樑的受剪承載力的抗震驗算 - 框架樑的受剪承載力的抗震驗算 →00:09:09
第30講 3.10.1第10講提高梁延性的措施 - 提高梁延性的措施 →00:10:41
第31講 3.11.1第11講框架節點的抗震設計 - 框架節點的抗震設計 →00:21:20
第32講 3.12.1第12講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 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00:18:47
第33講 3.13.1第13講框架-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 框架-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 →00:05:32
第34講 3.14.1第14講砌體結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 砌體結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00:20:33
第35講 3.15.1第15講多層砌體結構的抗震驗算 - 多層砌體結構的抗震驗算 →00:14:55
第36講 3.16.1第16講砌體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 砌體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00:15:06
第37講 3.17.1第17講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 - 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 →00:19:51
第38講 3.18.1第18講鋼構件的抗震設計 - 鋼構件的抗震設計 →00:21:34
第39講 4.1.1第1講建築結構基礎隔震與消能減震原理與概述 - 建築結構基礎隔震與消能減震原理與概述 →00:24:51
第40講 4.2.1第2講建築結構隔震設計 - 建築結構隔震設計 →00:14:50
第41講 4.3.1第3講建築結構減震設計 - 建築結構減震設計 →00:17:10
第42講 5.1.1第1講橋樑的反應譜理論計算方法 - 橋樑的反應譜理論計算方法 →00:09:40
第43講 5.2.1第2講橋樑結構響應的抗震分析 - 橋樑結構響應的抗震分析 →00:13:19
第44講 5.3.1第3講橋樑結構的延性設計 - 橋樑結構的延性設計 →00:19:31
第45講 6.1.1第1講結構風荷載計算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 結構風荷載計算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00:17:18
第46講 6.2.1第2講結構順風向抗風設計 - 結構順風向抗風設計 →00:03:56
第47講 6.3.1第3講結構橫風向風振計算 - 結構橫風向風振計算 →00:11:58
第48講 7.1.1第1講結構抗火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 結構抗火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00:17:18
第49講 7.2.1第2講結構構件的耐火性能 - 結構構件的耐火性能 →00:09:30
第50講 7.3.1第3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00:13:06
第51講 7.4.1第4講鋼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 鋼構件的抗火設計與計算 →00:17:45
|
|
|
|
|
|
|
table>
|
|
|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