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計算機工程學科 > 網頁設計|網絡|信息 |
|
|
課程名稱: CISCO認證基礎 |
|
課程編號: |
SR_7106 |
系列: |
(大學)遠距教育課程 |
授課學校: |
電子科技大學 |
授時: |
全 27 講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1 片教程光碟(wmv檔) |
其他說明: |
.......... |
|
簡 介: |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出的一個主要面向初級網絡工.......... |
|
光碟版: |
NT$ 330 元
|
購 買: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
|
Cisco認證基礎教學大綱
一、 大綱說明
(一) 課程的作用和任務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出的一個主要面向初級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本課程以Cisco網絡學院CCNA課程的第一、二部分內容為主。主要講述網絡基本術語、模型、協議及Cisco路由器的基本操作,為全面學習CCNA認證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 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 在多協議網絡互聯環境下,完成Cisco交換機和路由器安裝和配置。
2. 具有基本的故障排錯能力。
3.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網絡的性能和安全性。
4. 能夠完成基本的以太網和TCP/IP網絡的規劃、設計、安裝、運行及故障排除工作。
5. 了解CCNA的相關概念、學習過程,對思科網絡認證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6. 了解並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
7. 了解並掌握常見網絡介質、線纜測試及佈線的相關知識;
8. 了解並掌握以太網技術和以太網交換的基礎知識;
9. 掌握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並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地址分配;
10. 了解並掌握路由選擇基礎與子網的相關知識
11. 了解廣域網和路由器的相關知識
12. 掌握路由器基礎配置與Cisco IOS軟件的管理;
13. 了解鄰居和遠程設備的學習發現機制;
14. 了解並掌握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特別是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15. 了解基本路由器故障及其網絡故障的處理流程和相關技術;
16. 深入理解TCP協議;
17. 掌握訪問控制列表的相關應用;
(三) 課程前導知識要求
1. 對計算機和互聯網有基本的了解。
2. 具備計算機硬件、二進制數學、基礎電學、線纜等知識對本課程的學習將有所幫助,但並非必需。
二、 教學內容與知識要點
第一部分
緒論 CCNA網絡認證簡介
第一章 網絡技術入門
1. 接入到互聯網所需要的物理連接;
2. 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件;
3. 網卡及調製解調器的安裝和故障排除;
4. 網絡連通性測試的基本步驟;
5. Web瀏覽器的配置和選擇;
6. 二進制;
7. 二進製到十進制的轉換;
8. 十六進制;
9. IP地址及網絡掩碼的二進製表示;
10. IP地址及網絡掩碼的十進製表示。
第二章 網絡技術基礎
1. 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發展是由於商業及政府的需要;
2. 網絡的基礎設備包括集線器、網橋、交換機和路由器;
3. 物理拓撲包括總線型、星型、環形、擴展星型、樹型、及網狀;
4. 了解廣域網、存儲區域網的概念和特點;
5. 了解VPN的概念、分類及用途;
6. 理解帶寬對網絡的重要性,帶寬的單位,限制帶寬的因素;
7. 理解吞吐量的概念,吞吐量與帶寬的關係,影響吞吐量的因素;
8. 理解分層模型的好處;
9. 了解兩種重要的網絡模型:OSI模型及TCP/IP模型,了解每種模型各層的名稱,兩種模型層次的不同和相同及對應關係。
第三章 網絡介質
1. 了解電學的基本知識;
2. 了解信號傳輸衰減的原因;
3. 了解同軸線纜的結構;
4. 了解雙絞線的分類(屏蔽、半屏蔽、非屏蔽)和結構;
5. 了解網絡中所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的三種線序名稱;
6. 了解光是一種電磁波,它可以用來將大量的數據安全的傳遞到非常遠的距離;
7. 光纖是一種非常良好的傳輸介質,光纖一般成對使用;
8. 通過特殊的製造工藝,光在光纖中傳播時主要發生全反射;
9. 了解光纖中的傳輸損耗主要在光纖連接處;
10. 了解無線網的傳輸技術;
11. 了解無線網通信中使用的三種幀:控制、管理、數據;
12. 無線網使用載波偵聽多路復用/衝突避免(CSMA/CA)技術;
13. 理解課程中講到的無線網認證是對設備的認證,不是對用戶的認證。
第四章 線纜測試
1. 了解波的傳播實質上是能量的傳遞;
2. 了解波的基本屬性:幅度、週期和頻率;
3. 了解正弦波和方波的概念;
4. 了解指數、對數、分貝的概念;
5. 了解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的概念;
6. 了解通信系統中噪音的概念及其來源;
7. 了解模擬帶寬與數字帶寬的概念和區別;
8. 線纜測試的重要性;
9. 了解TIA/EIA-568-B標準的測試項目。
第五章 局域網和廣域網佈線
1. 直連線纜(straight-through)的線序標準及使用場合;
2. 交叉線纜(crossover)的線序標準及使用場合;
3. 全反線的線序標準及用途;
4. 局域網的兩種類型:點對點模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
5. 廣域網一般使用串行接口通信,廣域網的聯接類型包括ISDN、DSL、cable modem;
6. DTE和DCE的概念;
7. ISDN BRI的接口類型及所使用的線纜;
8. DSL使用的連接線纜;
9. Cable modem使用的連接線纜;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1. 以太網的基本技術;
2. 以太網技術的命名規則;
3. 以太網和OSI模型間的關係;
4. 以太網幀的結構、各字段的名稱及用戶、幀處理過程;
5. CSMA/CD的功能和特點;
6. 以太網時隙及幀間隔;
7. 衝突發生後的回退算法;
8. 以太網衝突和錯誤;
9. 雙工方式及速度的自動協商。
第七章 以太網技術
1. 10BASE2、10BASE、10BASE-T以太網的異同點;
2. 影響以太網時隙的因素;
3. 100Mbps以太網技術的種類及它們的關鍵特性;
4. 以太網的發展;
5. 吉比特以太網的幀格式及傳輸過程;
6. 吉比特以太網在編碼、介質使用等方面與其它以太網的區別;
7. 萬兆以太網與吉比特以太網的異同。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1. 橋接和交換的發展;
2. 橋接延遲;
3. 交換的三種方式:store-and-forward、cut-through、fragment-free;
4. 生成樹協議的概念和用途;
5. 衝突、廣播,衝突域、廣播域的概念;
6. 第一、二、三層設備對沖突域和廣播域的影響;
7. 廣播報文的數據流動問題;
8. 網絡分段及創建分段的設備。
第九章 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
1. Internet發源的起因及TCP/IP如何適應了Internet的需要;
2. TCP/IP的四層模型;
3. TCP/IP模型各層的功能;
4. 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對比;
5. IP地址的作用;
6. 有類IP地址的劃分原則及劃分方法;
7. 子網劃分的作用;
8. 保留地址;
9. 私有地址;
10. 子網掩碼的作用;
11. IPv6地址結構;
12. IP地址的配置方式分為靜態配置和動態配置;
13. 動態配置IP地址的三種方式:RARP、BOOTP、DHCP,掌握它們各自的分配方式及異同;
14. ARP及Proxy ARP的作用。
第十章 路由選擇基礎與子網
1. 可路由協議的特點;
2. 在多個三層設備間路由數據的封裝步驟;
3. 無連接及面向連接投遞的區別;
4. IP報文的結構;
5. 交換及路由在OSI模型中的層次;
6. 路由協議的作用及基本功能;
7. 路由算法的過程;
8. 路由表的組成;
9. 收斂及收斂速度的概念;
10.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及外部網關路由協議的概念;
11. 子網劃分的意義;
12. 如何確定子網的大小(確定子網掩碼);
13. 如何根據子網掩碼確定網絡號。
第十一章 TCP/IP傳輸層與應用層
1. TCP/IP傳輸層的功能;
2. 流控的概念;
3. 在對等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過程;
4. 窗口的概念;
5. 確認消息的概念;
6. 傳輸層的協議;
7. TCP和UDP報文頭的格式;
8. TCP和UDP的端口號;
9. TCP/IP應用層的協議及應用:域名系統、文件傳輸協議、簡單郵件傳輸協議、簡單網絡管理協議;Telnet。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廣域網和路由器
1. 廣域網和局域網的基本概念;
2. 廣域網的主要特徵
3. 廣域網中的設備;
4. 廣域網的性能指標;
5. 廣域網標準的製定機構;
6. 廣域網協議;
7. 路由器在廣域網和局域網中的應用與功能
8. 廣域網中路由器的角色;
9. 廣域網連接在實驗室中的模擬
10. 如何配置控制台(console)連接;
11. 路由器內部組件的標記和描述;
12. 路由器的物理特性;
13. 路由器上的通用端口;
14. 如何連接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局域網端口和廣域網端口。
第二章 路由器基礎
1. 建立超級終端會話;
2. 登錄到路由器;
3. 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幫助功能;
4. 對命令的錯誤進行故障排除;
5. 了解Cisco的IOS軟件目的;
6. Cisco IOS軟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7. Cisco IOS的命名規則與選擇;
8. 對Cisco IOS軟件進行故障排除;
9. Show version命令;
10. 路由器用戶界面與各種運行模式;
11. 使用路由器建立命令行界面會話的方法;
12. 在EXEC和特權EXEC間轉換的命令和步驟;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1. 為路由器命名;
2. 為路由器設置安全口令;
3. 配置路由器串行接口;
4. 配置路由器以太網接口;
5. 執行路由器變更;
6. 保存路由器變更;
7. 配置路由器接口描述信息;
8. 配置路由器當日消息橫幅;
9. 配置主機表;
10. 備份文檔服務的目的與方法;
第四章 了解其他設備
1. CDP介紹
2. 通過CDP獲得信息
3. 顯示CDP的鄰居
4. 執行、監控和維護CDP信息
5. 創建環境的網絡映像
6. 禁用CDP與CDP故障排除
7. 遠程登陸到(Telnet)其他路由器獲取信息
8. 檢驗、斷開和掛起遠程登陸(Telnet)操作
9. 操作其他常用的連接測試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軟件
1.路由器的啟動與初始化過程回顧;
2.路由器IOS文件系統
3. IOS命名規則回顧
4.管理系統配置文件
5.管理系統IOS映像文件
第六章 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
1. 路由器如何為分組從源端到目的端選擇路由
2. 網絡和主機尋址方式
3. 路徑選擇與分組交換
4. 被動路由協議和路由選擇協議
5. 內部和外部協議
6. 網絡層協議操作與多協議路由選擇
7. 靜態路由於動態路由
8. 配置靜態路由
9. 配置默認路由
10. 靜態路由配置的故障排除
11. 使用動態路由的原因
12. 動態路由選擇概述
13. 什麼是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14. 什麼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15. 什麼是混合路由選擇協議
16. 識別路由選擇協議的種類
17.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選擇協議
18. 自治系統、IGP和EGP
第七章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1. 初始化路由器配置
2. 如何通過距離矢量協議維護路由選擇信息
3. 多路徑上的負載均衡
4. 距離矢量中產生環路的原因
5. 定義一個最大值來防止路由環路計數到無窮大
6. 使用水平分割消除路由選擇環路
7. 使用route poison防止路由選擇環路
8. 使用觸發更新防止路由選擇環路
9. 使用抑制定時器防止路由選擇環路
10. 如何防止通過接口發布路由選擇更新
11. 路由選擇表的檢查方法
12. 在IP網絡中啟動RIP
13. 使用ip classless命令
14. 常見的RIP配置問題
15. 檢驗RIP的配置
16. RIP的故障排除
17. RIP的負載均衡
18. 結合使用靜態路由與RIP協議
第八章 TCP/IP差錯消息和控制消息
1. 使用ICMP的重要性
2. ICMP的類型以及信息請求與回送消息格式
3. 導致ICMP差錯消息產生的可能原因
4. ICMP消息傳送機制
5. ICMP回應消息
6. ICMP重定向和改變請求
7. 時鐘同步於傳送時間估計
8. 地址掩碼請求
9. 路由器發現消息
10. 路由器懇求消息
11. 擁賽和流空消息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處理
1. 故障排除的結構化方法
2. OSI各層的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
3. 使用show interface和show interfaces命令處理路由器的故障問題
4. 使用show cdp neighbors命令處理路由器的故障問題
5. 使用show ip route和show ip protocols命令處理路由器的故障問題
6. 使用show controllers serial命令處理路由器的故障問題
7. Debug介紹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1. TCP/IP協議集概述
2. TCP/IP協議棧與應用層
3. TCP/IP協議棧與傳輸層
4. TCP和UDP分段格式
5. TCP運作與三次握手
6. 同步中的拒絕服務攻擊
7. 窗口技術和窗口大小
8. TCP序列號與確認號
9. UDP的運作方式
10. 主機之間的多會話操作
11. 服務端端口號
12. 客戶端端口號
13. 端口編號和常見知名的端口號
14. 比較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號
15. TCP/IP與Internet層
16. ARP工作機制
第十一章 訪問控制列表
1. 什麼是ACL
2. 為什麼建立ACL
3. 創建ACL的順序
4. 如何應用ACL
5. ACL如何工作
6. 配置ACL
7. 如何使用通配符掩碼
8. 如何使用通配符any和host
9. 標準訪問控制列表與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10. 為ICMP、IGMP、TCP、UDP配置擴展ACL
11. 默認狀態下的擴展ACL
12. 命名訪問控制列表
13. 如何放置ACL
14. ACL在防火牆上的應用
15. 如何限制虛擬終端訪問
三、 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第一部分第二章網絡技術入門與基礎
第一部分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第一部分第九章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
第一部分第十章路由選擇基礎與子網
第二部分 第二章 路由器基礎
第二部分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第二部分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軟件
第二部分第六章 路由器選擇與路由選擇協議
第二部分第九章基本路由器故障處理
2. 教學難點
第一部分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第一部分第九章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
第二部分第六章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
第二部分第七章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第二部分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訪問控制列表
四、 課程講授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 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章節 主要內容 講授學時 講授習題 總複習
第一部分 緒論 CCNA網絡認證簡介 1 1
(綜合練習) 1
第一章 網絡技術入門 1
第二章 網絡技術基礎 1
第三章 網絡介質 1
第四章 線纜測試 1
第五章 局域網和廣域網佈線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1
第七章 以太網技術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1
第九章 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 1 1
第十章 路由選擇基礎與子網 1
第十一章 TCP/IP傳輸層與應用層 1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廣域網和路由器 1 1 1
第二章 路由器基礎 1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1
第四章 了解其他設備 1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軟件 2
第六章 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 1
第七章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第八章 TCP/IP差錯消息和控制消息 1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處理 1 1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1
第十一章 訪問控制列表 1
五、 教學建議
1. 講述原理與操作時,建議更多結合圖片資料和實際事例進行教學。
2. 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進行動手聯繫,有實際條件的建議到真實環境中去操作應用,缺乏真實環境的也可以在電腦上使用網絡模擬器進行操作應用。
一、 課程概述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出的一個主要面向初級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
本課程以Cisco網絡學院CCNA課程的第一、二學期內容為主,簡單介紹了廣域網的基礎概念,重點介紹了局域網設計、配置和維護的相關知識,同時涵蓋了線纜測試、IP尋址、路由選擇、排除網絡故障等方面的內容要點,並針對思科公司的路由器體系重點介紹了IOS的配置管理、TCP/IP以及訪問控制列表等基礎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全面學習CCNA認證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 教材的內容結構
教材的編寫需要循序漸進,所以課程對應的教材不能完全按照知識體系的順序來編寫。因此,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應該了解每章內容是屬於知識體系中的哪一個部分。本課程所使用教材的內容結構如下所示:
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網絡技術入門
第二章 網絡技術基礎
第三章 網絡介質
第四章 線纜測試
第五章 局域網和廣域網佈線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第七章 以太網技術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第九章 TCP/IP協議集和IP尋址
第十章 路由選擇基礎與子網
第十一章 TCP/IP傳輸層與應用層
2.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廣域網和路由器
第二章 路由器基礎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第四章 了解其他設備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軟件
第六章 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
第七章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第八章 TCP/IP差錯消息和控制消息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處理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第十一章 訪問控制列
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教材後續的章節中不斷有先前章節內容的重複與深入,這也是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即通過在不同的章節中對重要的基礎知識要點進行反復強調與逐步深入,使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不斷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三、 自學方法指導
在學習任何一門課程時,要能做到真正學有所得,通常都需要掌握以下三個要點:
1. 認真閱讀教材,邊讀邊做筆記;
2. 及時完成習題,鞏固所學內容;
3. 做好階段總結,正確理解課程內容;
作為一門工程性課程,其學習方法又有別於傳統課程。工程性課程更加註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實踐,通過實踐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按照理論學習——實踐——再次理論學習——再實踐的循環過程反复執行,充分理解課程知識點,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強烈推薦在課後不僅要及時完成各類試題,同時要主動尋找真實環境進行實際動手聯繫,如果缺乏真實環境,也可以在電腦上使用網絡模擬器進行操作應用。
四、 知識要點梳理
第一部分課程主線
熟悉並掌握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功能特點。
能夠參照以上兩種模型對本部分課程進行綜合理解。
重點掌握IP協議及Ehternet協議的工作原理。
能夠進行基本的地址規劃。
第一章 網絡技術入門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 PC機連接網絡的3個基本要素:
物理連接
邏輯連接
應用程序
2.會使用ping進行基本的故障排除
Ping 127.0.1
Ping 本機IP
Ping 網關
3.各種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第二章 網絡技術基礎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常見網絡設備及其圖形化表示
2.網絡拓撲,理解各種拓撲的特徵
物理拓撲:星型、擴展星型、總線型、環形、樹型、網狀
邏輯拓撲:廣播型、令牌環型
3.了解基本的網絡分類LAN、MAN、WAN、SAN、VPN及其特徵。
4.帶寬的概念
基本單位:bps
帶寬與吞吐量的關係
數字帶寬與模擬帶寬的關係
5.網絡分層模型
分層的好處
OSI模型結構
TCP/IP模型結構
對等層通信的概念
第三章 網絡介質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基本的電磁學知識基礎
2.銅介質
各種銅攬的結構特點
3.光纖介質
光纖傳輸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多模)與直線傳播(單模)
4.無線介質
第四章 線纜測試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分貝的概念:
2.了解噪聲的概念及噪聲的來源
3. TIA/EIA568B銅纜測試的內容
理解串擾的概念
4.光纜測試的兩種儀器
第五章 局域網與廣域網佈線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局域網線纜的選擇因素
2.一般室內佈線選用UTP,室外選用光纖
3.局域網的常見設備,重點理解交換機。
4.常見廣域網的接口外觀,及線纜類型。
第六章 以太網基礎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各種以太網技術命名原則,能夠根據以太網名稱了解該以太網技術的基本特徵。
2.理解MAC地址。
編址結構:高位24bit廠商編碼+低位24bit接口編碼
編址特點:扁平化地址結構
有效範圍:同一子網內
3.熟悉以太網幀結構,了解幀結構中的各域。
4. CSMA/CD的工作原理。能夠根據如下流程圖熟練描述以太網工作過程。
5.了解以太網時間、幀間距等參數,以太網的回退算法,以太網的錯誤類型及處理錯誤的方式,自動協商的方式等。
第七章 以太網技術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了解常見的以太網技術規範及對應使用的介質。
2.理解以太網的適應性,從10Mbps以太網到10Gbps主要技術未發生變化。
3.以太網已經從局域網走向廣域網。
第八章 以太網交換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理解交換的操作方式。
MAC地址表的構建
三種交換方式在轉發時的細節:
Fast Forward:收到目的地址就轉發
Fragment Free:收到64字節後轉發
Store-and-Forward:收完全部幀才轉發
2.生成樹協議的目的與作用。
理解交換環路產生廣播風暴的機理
3.掌握衝突域與廣播域的概念,能根據拓撲圖準確指出衝突域與廣播域的邊界。
4.隔離衝突域和廣播域的設備及方法。
第九章 TCP/IP協議棧及IP地址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熟悉TCP/IP模型各層的名稱和功能,與OSI模型的對應關係
2.理解IP地址存在的必要性。
MAC地址是一個扁平化的編址結構,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尋址。
IP地址是等級制邏輯結構,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尋址。
3. IPv4地址結構。
網絡部分+主機部分
4.分類的地址。
以第一字節的高比特來區分:
0*******:A類,範圍從0.0.0.0~~127.255.255.255,網絡號為第一字節
10******:B類,範圍從128.0.0.0~~191.255.255.255,網絡號為前兩字節
110*****:C類,範圍從192.0.0.0~~223.255.255.255,網絡號前三字節
1110****:D類,範圍從224.0.0.0~~239.255.255.255,組播,無網絡號概念
1111****:E類,範圍從240.0.0.0~~ ,預留用於試驗
5.私有地址:
A類1個:10.0.0.0
B類16個:172.16.0.0-172.31.0.0
C類256個:192.168.0.0
6.保留地址
每個網絡中,主機號為全0的稱為網絡號,保留,不可分給主機使用
每個網絡中,主機號為全1的稱為廣播地址,保留,不可分給主機使用
7.獲得IP地址的方法
靜態分配
動態分配
ARPA
BOOTP
DHCP
8. ARP協議的概念及意義。
本地(子網內)通訊,必需知道目的主機的MAC地址。
9. Proxy ARP與默認網關的概念及意義。
跨子網通訊,無法直接獲得最終目的主機的MAC地址,需要使用Proxy ARP或默認網關來協助完成跨子網通訊
網關設備將自己的MAC地址返回給源主機,協助完成跨子網通訊。
第十章 路由基礎與子網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能夠區分理解被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的的概念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路由協議利用用被路由協議路由數據包
2.報文在路由器中的處理過程
3.報文在路由器間的處理過程
3. IP報文的結構
4.路由協議的概念及工作方式
路由器通過相互之間交換路由信息來構建路由表
路由器使用metric作為選路的依據
不同路由協議在Metric計算方法上的不同
路由表的結構
5. IGP與EGP的概念區別
IGP:RIP、OSPF、IS-IS
EGP:BGP4
6.距離向量路由協議與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路由協議 優點 實例
距離矢量
路由協議 從鄰居路由器角度看網絡拓撲
逐跳增加距離矢量
定時更新:收斂較慢
發送整張路由表給鄰居 RIPv1
RIPv2
IGRP
鏈路狀態
路由協議 對整個網絡拓撲有共同認識
計算最短路由
事件觸發更新:收斂快速
擴散鏈路狀態信息給其他路由器 OSPF
IS-IS
5.路由與交換的區別
6.無類IP地址的概念
有類IP地址劃分會產生浪費,因此誕生了無類IP的概念
7.子網掩碼
32bit,高位連續1,低位連續0
8.使用子網掩碼劃分子網的方法
打破有類的網絡分界,網絡號與主機號的區分只與子網掩碼有關,子網掩碼與IP地址的結果即為網絡號,剩餘部分為主機號。
關於0子網,全1子網;主機位全0地址與全1地址可否使用的問題。
多做練習,熟練掌握子網劃分。 (本學期的難點,後續課程的重要基礎)
第十一章 TCP/IP傳輸層與應用層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包括:
1.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將應用層數據分段
建立端到端連接
將分段從一端傳送到另一端
確保數據可靠
提供流控
2.了解TCP與UDP報文的格式
3.三次握手機制
4. TCP的序號確認與滑動窗口機制
序號的期望確認 滑動窗口
5.傳輸層的地址:端口號
熟記常用端口號
6.了解常見應用層協議
DNS:了解其用途,等級結構與查詢過程
HTTP:了解其用圖,URL的組成,各部分的意義
FTP與TFTP:了解用途,兩種協議的區別
SMTP與POP:了解用途,電子郵件的基本傳遞過程
SNMP:了解用途
Telnet:了解並能夠熟練使用
第二部分 路由和路由基礎
第二部分課程主線
初步了解廣域網的基礎知識;
重點學習路由器的基礎結構、基本配置及其基本故障處理流程和方法;
重點學習路由協議的基礎概念並詳細了解距離適量路由協議的相關基礎知識;
進階學習TCP協議;
重點學習訪問控制列表的原理與應用;
第一章 廣域網和路由器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廣域網和局域網的基本概念;
2. 廣域網的主要特徵;
負責連接地理上相隔很遠的多個局域網
使用電信運行商提供的服務;
使用各種類型的串行連接來接入廣闊的地理範圍內的網絡帶寬,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第1層)和數據鏈路層(第2層)
3. 廣域網中的設備;
路由器、交換機、Modem或CSU/DSU、通訊服務器
4. 廣域網的性能指標;
正常運行時間、平均無故障時間、通信量、延遲等基本概念
5. 廣域網標準的製定機構;
ITU-T、CCITT、ISO、IETF、EIA、IEEE
6. 路由器在廣域網和局域網中的應用與功能;
廣播域與衝突域(路由器用於隔離廣播域)
主要應用於廣域網
兩個主要功能:
為分組選擇最佳路徑
將分組交換到合適的出站接口
7. 廣域網中路由器的角色;
為分組選擇最佳路徑並將分組交換到合適的出站接口(同局域網)
為不同的廣域網技術標準提供互聯互通
位於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常見廣域網協議
8. 廣域網連接在實驗室中的模擬;
在實驗室中通過背靠背(back-to-back)的DTE-DCE電纜連接來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廣域網雲
9. 路由器內部組件的標記和描述;
flash與NVRAM
Console與Interface
10.路由器的管理端口和連接應用;
控制台端口Console與輔助端口AUX
控制台端口連接需要使用的軟件、線纜、轉換器及參數配置
11.連接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局域網端口和廣域網端口
連接局域網段口需要使用的線纜標準
連接廣域網的多種方式:專線、電路交換、分組交換
12.在廣域網連接中選擇合適的串行線纜
常見線纜及接口的識別
串行線纜選擇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路由器基礎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建立超級終端會話並登錄到路由器;
2. Cisco IOS軟件的目的與功能;
3. Cisco IOS軟件的命名與選擇;
4.路由器的用戶界面與配置模式;
用戶模式、特權模式的特點
用戶模式與特權模式的轉換
enable password命令和enable secret命令的區別與應用
配置模式的體系結構及如何進出路由器的各個子配置模式
5.路由器運行模式
ROM monitor、Boot ROM、Cisco IOS三種模式各自的功能和特點
6. show version與show flash命令的功能與輸出;
如何檢查路由器的RAM的配置情況?
如何檢查路由器的flash的配置情況?
7 .路由器的啟動與初始化過程;
boot system命令的使用;
配置寄存器作用與設置;
setup模式的目的與應用;
對路由器啟動故障進行糾錯;
8. LED指示燈的功能和應用;
9. 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幫助功能(?的使用);
如何查看以相同字符開頭的所有命令;
如何產看一個命令的所有子命令;
10.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增強型文本編輯命令;
Ctrl+A
Ctrl+E
Esc+B
Esc+F
Ctrl+B
Ctrl+F
11.關於路由器命令的歷史記錄和回訪的相關命令;
Ctrl+P與Ctrl+N
show history
terminal history [size number-of lines]
terminal no editing與terminal editing
Tab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命令行接口命令模式(CLI Mode)
2. 配置路由器的名稱:hostname
3. 配置路由器的口令:
Console Password
Virtual Terminal Password
Enable Password
Perform Password Encryption
4. 常見的show命令及其功能
show interface
show controlers serial
show clock
show hosts
show users
show history
show flash
show version
show arp
show protocol
show startup-configuration
show running-configuraion
5. 配置串行接口
基本配置順序
配置時鐘信號(識別線纜的DTE、DCE端)
6. 配置以太網接口
7. 執行配置變更
基本順序是什麼?強調檢查與備份
8. 配置接口描述信息
description命令
9. 配置登陸橫幅(login banner)
banner login命令
10. 配置當日消息(MOTD)
banner motd命令
如何使用定界符使用
11. 配置主機表
ip host命令
12. 配置信息的備份與回复
copy running-config tftp命令
copy tftp running-config命令
第四章 了解鄰居與其他設備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CDP協議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點
屬於第二層協議,獨立於介質和上層協議;
Cisco公司的私有協議;
默認情況下自動運行;
信息交換僅發生在直接相連的相鄰設備之間;
2. 執行、監控和維護CDP信息
cdp run
cdp enable
show cdp traffic
clear cdp counters
show cdp
show cdp entry {*|device-name [*][protocol | version]}
show cdp interface [type number]
show cdp neighbors [type number] [detail]
3. 建立Telnet連接
使用connect命令、telnet命令;
直接輸入遠程路由器的主機名或IP地址;
4. 退出Telnet連接
使用exit或logout命令;
默認情況下10分鐘後自動退出;
5. 查看打開的Telnet連接會話(show session命令)
6. 在多個Telnet對話之間進行切換
使用命令Ctrl+Shift+6,然後鍵入字母x;
使用命令resume,後跟某個會話ID;
直接使用回車;
7. 其他連通性測試相關命令
ping
traceroute
show ip route
show interfaces serial
show interfaces/clear counter
debug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軟件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路由器的啟動與初始化過程回顧;
如何定位和加載Cisco IOS文件以及配置文件;
2. 路由器IOS文件系統
RAM – Running Configuration
NVRAM – Startup Configuration
ROM – IOS Image
3. IOS命名規則回顧
4. 管理系統配置文件
使用TFPT管理系統配置文件
使用超級終端管理系統配置文件
5. 管理系統IOS映像文件
使用TFTP管理IOS映像
copy tftp flash命令
使用Xmodem管理IOS映像
使用confreg命令修改傳輸速率
使用Xmodem命令(一定要加-c參數)
在ROMmon中使用TFTP
確定連接接口(路由器的第一個LAN接口)
設置系統變量,包括
IP_ADDRESS LAN接口的IP地址;
IP_SUBNET_MASK LAN接口的子網掩碼;
DEFAULT_GATEWAY LAN接口的缺省網關;
TFTP_SERVER TFTP服務器的IP地址;
TFTP_FILE 服務器上的Cisco IOS軟件文件名;
使用tftpdnld命令
第六章 路由選擇和路由選擇協議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路由的定義以及路由選擇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2. 路由的基本分類
靜態路由
動態路由
直連路由(一種特殊的靜態路由)
3. 什麼是stub網絡(末端網絡)
4. 靜態路由的配置運行
手工配置-〉 路由器加載-〉使用靜態路由進行路由分組;
使用命令ip route;
指定出站接口和指定下一跳地址作為網關(GW)的區別;
5. 管理距離
取值範圍:0-255
值越小表示路由越可靠;
靜態路由管理距離的配置: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92.168.2.1 255
6. 默認路由
默認路由的定義和意義;
配置默認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net-hop-address | outgoing interface]
7. 檢查靜態路由
使用命令show running-config
使用命令show ip route
如果某路由指向的出站接口沒有啟用,則該路由將不會被安裝在路由表中!
8. 路由選擇協議與被路由選擇協議
路由選擇協議:RIP、IGRP、OSPF等
被路由選擇協議:IP、IPX等
9. 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s)
自治系統的基本概念;
自治系統號及其分配方式;
10. 路由選擇協議的分類及其各自的特點
距離矢量(Distance vector)
鏈路狀態(Link-state)
平衡混合(Balanced hybrid)
11. IGP協議與EGP協議的概念和基本特點
12.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的基本特點
定期將路由選擇表從一個路由器轉發到另一台鄰居路由器;
沒有關於遠端網絡的確切信息以及對遠端路由器的認識;
距離矢量網絡發現流程
拓撲結構變化處理流程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常用的度量值(Metric)
Delay
Bandwidth
Reliability
Load
13.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的基本特點
維護一個複雜的拓撲信息數據庫,包括遠端路由器及其互連情況的全部信息;
使用LSA報文進行鏈路狀態通告;
運行最短路徑有限算法;
鏈路狀態網絡發現流程
拓撲結構變化處理流程
系統開銷需要考慮的問題:
處理器開銷(收發信息,運行最短路徑優先算法)
內存的開銷(存儲全網的網絡拓撲結構信息)
帶寬的開銷(網絡初始化時LSA Flooding)
14. 路由器的兩個基本功能
路徑確定功能與分組交換功能;
15. 路由選擇協議的配置
設置全局和接口參數;
使用router和network命令;
network命令的兩個功能;
第七章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收斂
收斂的基本概念
緩慢收斂的危害
2. 距離矢量路由環路的產生
理解下圖所示環境中產生距離矢量路由環路的原因;
計數到無窮大(count to infinity);
3. 距離矢量路由的解決辦法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路由中毒(route poisoning)與毒性反轉(poison reverse)
觸發更新
抑制定時器
4. RIP協議的主要特點
使用跳數Hop count)作為路徑選擇的度量標準;
路由跳數大於15則丟棄使用該路由的轉發分組;
默認情況下,路由選擇更新每30s廣播一次;
5. RIP-2的主要增強特性:
能夠承載附加的分組路由選擇信息;
認證機制以確保表更新的安全;
支持子網掩碼;
6. RIP協議的配置
使用router rip命令和network命令;
調整路由的metric度量值;
調整計時器;
指定RIP的版本;
在路由配置模式下使用version命令
在接口模式下使用ip rip sent version或ip rip receive命令
啟用RIP驗證(僅RIPv2);
在路由器相關接口上啟用路由匯聚;
禁用自動路由匯聚;
啟用IGRP與RIP的協同;
禁用源IP地址驗證;
禁用水平分割;
在接口模式下使用no ip split-horizon 命令
連接RIP至廣域網…
第八章 TCP/IP差錯消息和控制消息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ICMP與IP
IP是一種盡力分發式的(Best-Effort Delivery)的傳輸系統, IP協議採用了Internet消息控制協議來幫助發現各種網絡中的故障錯誤;
ICMP是TCP/IP協議棧的一部分;
2. 差錯報告協議ICMP的基本特點
ICMP並不試圖糾正錯誤;
ICMP並不將傳送故障通報給中間設備;
3. ICMP消息的傳送方式(使用IP傳送)
4. 不可達網絡與目的不可達消息
網絡不可達;
主機不可達;
協議不可達;
端口不可達;
5. 使用ping命令測試目的網絡的可達性
echo request與echo response消息
Cisco ping命令的返回代碼解析
驚嘆號!
句號.
大寫字母U
大寫字母C
特殊字符&
TTL的含義和使用方法
6. ICMP消息格式和類型
開頭的三個字段包括:
類型:類型字段用於指示所發送的ICMP消息的類型;
代碼:代碼字段包括用來指明消息類型的進一步信息;
校驗和:校驗和字段用於驗證數據的完整性;
各種常見的ICMP消息類型字段定義;
7. ICMP控制消息的產生和作用
ICMP redirect/change requests
這種類型的消息只能由子網的網關發出;
缺省網關滿足發送ICMP重定向/改變請求的條件;
ICMP時間戳請求消息的應用
傳輸時間的計算
更可靠的時鐘同步方法:網絡時間協議(NTP)
地址掩碼請求消息
路由器發現消息和路由器懇求消息
擁塞與流控消息
擁塞的分類:主機流量擁塞;網絡流量擁塞
源一直消息,即擁塞與流控消息的運行機制;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處理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路由與路由選擇表的定義、作用和意義
2. 常見的檢查路由選擇表的方法
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
確定最後的可用網關(th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確定路由的源和目的地址;
確定路由的管理距離(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確定路由的度量標準(Metric);
確定路由的下一條(Next Hop);
確定最近的路由更新;
注意到達目的的多條路徑;
3. show ip route命令的使用
熟練掌握該命令的各項輸出內容和含義;
該命令的子命令包括:
show ip route connected
show ip route
show ip route rip
show ip route igrp
show ip route static
4.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的優缺點比較
靜態路由的優點:硬件資源消耗低,不佔帶寬、操作安全性高、可預見性強,容易判斷路由走向;
靜態路由的缺點:任務繁瑣,人工維護成本太高;不具備良好的可適應性,無法感知連路狀態;
動態路由的優點:具有很強的可適應性;較低的人工配置成本;
動態路由的缺點:較大的CPU和內存等硬件資源佔用率;較高的網絡帶寬佔用;
5. 如何確定最後的可用網關
默認路由(Default Route)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義。也叫做最後的可用網關(Gateway of last resort);
配置默認路由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使用命令ip default-network < network>
Ip defaut-network的特點
該命令是有類別的;
該命令使用動態路由協議創建默認路由,通常應用於RIP、IGRP和EIGRP協議中;
該命令後面緊跟的參數是一個網絡地址,而非一個主機地址;
6. 檢查路由的源和目的
第3層地址用於將分組從源網絡傳送到目的網絡,在這個過程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始終不變;
第2層地址用於將構成分組的數據幀(Frame)逐跳的從一台路由器傳送到下一台路由器,直到最終達到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2層地址(MAC)逐跳改變。
7. 確定路由的度量標準與管理距離
針對同一種動態路由協議獲取的多條路徑,路由器如何判斷哪一條路由最優?
度量值的使用
路由器如何從通過動態路由選擇協議、手工配置或其他方式獲得的路由中選擇一條最佳路徑?
管理距離的使用
8. 常見的路由度量標準
跳數(Hop Count)
帶寬(Bandwidth)
延遲(Delay)
負載(Load)
可靠性(Reliability)
代價(Cost)
9. 默認管理距離
10. 確定路由器的下一跳
11. 確定最近的路由更新
12. 通常的網絡故常測試順序
網絡基本測試一般從第1層開始一直進行到第7層;
第一層故障:
電纜被損壞;
未連接電纜;
電纜連接到錯誤的端口;
電纜連接間歇性中斷;
對於當前任務使用了錯誤的電纜(比如必須使用正確的全反連接、交叉連接以及直通連接方式的電纜);
收發器故障;
DCE電纜故障;
DTE電纜故障;
設備掉電;
第二層故障:
不正確的配置串行接口;
不正確的配置以太網接口;
不正確的封裝設置(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是串行接口的缺省設置);
串行接口上不正確的時鐘設置;
網卡(NIC)故障;
第三層故障:
路由選擇協議沒有啟用;
啟用了錯誤的路由選擇協議;
不正確的配置路由選擇協議;
不正確的IP地址;
不正確的子網掩碼;
不正確的缺省網關;
13. 第一、二、三層故障的排除方法
Ping
telnet
show interface
Show cdp neighbors
Traceroute
show controllers serial
14. 故障排除的結構化方法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協議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TCP/IP協議集與OSI模型的對應關係
2. TCP與UDP
TCP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協議,該協議通過滑動窗口提供流量控制,通過序列號和確認提供可靠性;TCP會重發一切沒有收到確認的數據,並在終端用戶的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一條虛擬電路,其優勢在於能購提供分段的可靠傳輸.
UDP是一種無連接的不可靠協議,它可用於傳送消息但是在傳輸過程中不提供額外的檢查控制功能,比如可靠性控制;UDP的優勢在於傳輸速度,由於UDP報文不用確認,通過網絡發送的控制通信量更小,因此傳輸速度更快.
3. 掌握TCP分段報頭形式
4. 同步過程與三次握手的基本概念
5. 拒絕服務(DoS)攻擊
SYN Flooding DoS的原理過程
6. 數據分段與流量控制
為什麼要進行數據分段
TCP採用窗口技術(Windowing)
窗口大小的作用
TCP滑動窗口的應用
7. 序列號的重要作用
序列號在數據傳輸和數據段重組任務中重扮演著關鍵角色
8. 確認與重傳機制( PAR )
TCP採用的是期待確認的方法,也就是說確認號指的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個字節號。
9. UDP協議的格式、運作方式
10. TCP和UDP的應用比較
11. 主機之間的多會話實現
傳輸層端口( 16比特位的號碼,從0到65535 )
套接字
一個端口號和一個網絡地址組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套接;
一對套接字,可以形成一個唯一的連接。
12. 端口號指定範圍如下:
知名端口號0-1023
低於255的端口號用於公共應用;
255到1023的端口號分配給各公司用於其銷售的應用程序;
已註冊端口號:1024-49151;
動態或專用的端口號:49515到65535
13. 比較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號
端口號在傳輸層,由網絡層提供服務;
網絡層指定邏輯地址,比如IP地址;
網絡層由數據鏈路層提供服務,數據鏈路層指定物理地址,或成為MAC地址。
14. ARP協議與RARP協議
第十一章 訪問控制列表
本章主要知識點包括:
1. 訪問控制列表的定義和功能
簡單講,訪問控制列表ACL是運用到路由器端口的指令列表。這些指令告訴路由器接受哪些數據報文而拒絕哪些數據報文。
2. 路由器對ACL的執行
路由器將根據ACL中指定的條件,對經過路由器端口的數據報文逐一進行檢查。通常ACL執行判斷的標準基於源或者目的IP地址,協議以及上層協議端口號。
3. ACL在路由器上的應用
One list, per port, per direction, per protocol
4. ACL具體的工作過程
按照邏輯次序順序執行;
一旦匹配不再繼續檢查;
如果所有的規則語句都不匹配,最後將默認強加一條拒絕全局流量的隱式語句。
5. 路由器執行選路與ACL功能的整體過程
6. ACL的類型
標準ACL
僅檢查源地址( IP ACL的數字定義為1到99 )
通常應用於靠近目的端的路由器端口
擴展ACL
既可檢查分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也檢查協議類型和TCP或UDP的端口號(IP ACL的數字定義為100到199 )
擴展ACL通常應用部署在靠近源端的路由器端口上
7. ACL具體的工作過程
按照邏輯次序順序執行;
一旦匹配不再繼續檢查;
如果所有的規則語句都不匹配,最後將默認強加一條拒絕全局流量的隱式語句。
8. 路由器執行選路與ACL功能的整體過程
9. ACL的類型
標準ACL
僅檢查源地址( IP ACL的數字定義為1到99 )
通常應用於靠近目的端的路由器端口
擴展ACL
既可檢查分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也檢查協議類型和TCP或UDP的端口號(IP ACL的數字定義為100到199 )
擴展ACL通常應用部署在靠近源端的路由器端口上
10. 檢查ACL配置
show ip interface
show access-lists
show running-config
11. 命名訪問控制列表
使用ip access-list命令建命名ACL,語法格式如下:
ip access-list {extended | standard} name
然後使用permit或deny命令書寫具體的一個list;
掌握permit或deny的詳細語法細則;
12. 放置ACL的一般原則
13. 限制虛擬終端訪問路由器
使用命令access-class進行部署
14. 掌握標準、擴展ACL的幾種典型實際應用實例
應用標準訪問控制列表: E0端口不允許來自於特定地址172.16.4.13的數據流,其它的數據流將被轉發。
應用擴展訪問控制列表:在E0端口,禁止轉出來自172.16.4.0子網的FTP數據流到172.16.3.0子網,其它的數據流將被轉發。
五、 學習計劃與重難點提要
以下給出的“自學計劃與安排表”是按照總學時四十學時設計,以供學習參考。
其中的“順次”是指每次1學時,按學時順序排列的。學員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調整。
順次
(1次1學識) 教材章節
第一部分 重點概要 難點概要
1 1.1;1.2 各進制之間的轉換;
布爾運算; 布爾運算
2 2.1 網絡的概念及分類; N/A
3 2.2 帶寬的概念; N/A
4 2.3 分層模型的好處;
OSI模型及TCP/IP模型概念;
對等通信的概念;
封裝的過程; 對等通信概念
5 3.1 各種銅介質的結構; N/A
6 3.2;3.3 光傳輸的原理;
各種光介質的結構;
無線傳輸的原理; 光傳輸原理
7 4.1;4.2 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基礎;
噪音的概念; 數字信號的概念
8 5.1 局域網線纜的選擇;
中繼器和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網橋和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網絡的兩種結構; 不同UTP線序的應用場合
9 5.2 廣域網的連接類型; N/A
10 6.1 以太網幀結構; N/A
11 6.2 以太網工作原理; CSMA/CD原理
12 7.1;7.2 各種以太網技術的異同點; N/A
13 8.1 交換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生成樹協議的概念; N/A
14 8.2 衝突域與廣播域的概念和邊界區分;
隔離衝突域和廣播域的方法; 衝突域、廣播域的邊界劃分
15 9.1;9.2 IP地址的概念與表示、分類;
幾種特殊的IP地址;
子網的概念;
IPv6地址的概念與表示 IP地址的分類;子網的概念
16 9.3 獲得IP地址的幾種方法;ARP協議;默認網關與Proxy ARP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原因 ARP協議;默認網關的工作原理
17 10.1 可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的概念;路由器的基本工作過程;IP報文結構; N/A
18 10.2 路由協議的概念、工作原理、分類 DV與LS算法的異同及各自的優缺點
19 10.3 IP地址規劃 IP地址規劃
20 11.1;11.2 TCP的工作原理;端口號的概念與常見端口號;常見應用層協議的功能 三次握手與滑動窗口的原理
順次
(1次1學識) 教材章節
第二部分 重點概要 難點概要
21 1.1 廣域網的概念;廣域網與局域網的區別;廣域網的設備、標準制定機構、 N/A
22 1.2;2.1 路由器的內部結構;管理接口的連接與配置;串行線纜的選擇;路由器的用戶接口模式及其分級; N/A
23 2.1;2.2 Cisco
IOS軟件的功能、特點、命名;路由器啟動的初始化過程;IOS文件與配置文件的定位與加載過程;IOS其他高級特性(高級文本編輯命令等) N/A
24 3.1; 路由器的運行模式、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名、口令、接口等命令; N/A
25 3.2 路由器接口描述信息、登陸橫幅、主機表等配製的功能與命令; N/A
26 4.1;4.2 CDP協議的基本概念、功能、特點及其相關配置命令; N/A
27 5.1;5.2 IOS文件系統;配置文件與IOS文件的管理與; N/A
28 6.1 靜態路由選擇協議的基本概念、配置和應用;Stub網絡、默認路由等基本概念; N/A
29 6.2 動態路由選擇協議與被動路由選擇協議的比較;自治系統的概念;距離矢量路由協議與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的功能、特點與比較; N/A
30 6.3; 路由選擇協議的類型比較;路由協議的基本配置;IGP與EGP的概念與功能比較 N/A
31 7.1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的環路問題;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環路產生的原因及其常見解決方案;
32 7.2 RIP協議的功能和特點 N/A
33 8.1 ICMP的基本概念;ICMP差錯報告消息的類型與功能; N/A
34 8.2 ICMP控制消息的類型與功能; N/A
35 9.1;9.2 路由與路由選擇表的基本概念與功能;檢察路由表的常見方法; 路由的度量標準與管理距離
36 9.2;9.3 網絡故障測試順序與故障排除的結構化方法;第1、2、3層的故障檢測 排除思科路由器第1、2、3層故障的方法技能;
37 10.1
TCP/IP模型與OSI模型的映射關係;TCP與UDP的功能與應用比較;TCP報文的分段格式;SYN-Flooding拒絕服務攻擊的原理;序列號的重要作用
三次握手的功能與工程;窗口技術與窗口大小的功能; 確認與重傳機制;
38 10.2 主機間的多會話與端口的概念;端口號的定義與範圍;ARP協議於RARP協議; 服務器端口號與客戶端端口號的區別;套接字的概念與應用;
39 11.1 訪問控制列表的概念、功能、基本規則、執行順序、檢察方法; 統配掩碼的概念、功能與使用;
40 11.2 標準訪問控列表、擴展訪問控制列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的創建指令與實際應用; 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創建合適的訪問控制列表;訪問控制列表的部署規則;
|
本套課程教材講解詳細,圖文並貌,非常的引人入甚,能讓你更好的吸收知識,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每講40~50分鐘的學習中,如同坐在大學課堂內一般輕鬆學習!
視頻教程有老師詳解授課並且自帶清晰圖像或文字板書,所以也不需要另外的參考資料了。文字圖像資料與真人視頻交互同步更新。視頻教程方式不會遺漏任何和難點,可以反覆學習直至學會為止。有老師領路比自己自學研究將會輕鬆百倍,而且不容易枯燥乏味如果今天學習了一半,想明天接著學,
則同時可以方便地通過快進選擇自己的學習進度。
工作學習兩不誤,不用再付昂貴的學習費用和應對許許多多的考試。
|
全學時授課
(共 27 講) 每講約 40~50 分鐘
|
第01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5:24
第02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8:23
第03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00
第04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5:44
第05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5:53
第06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34
第07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18
第08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5:28
第09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47
第10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23
第11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8:31
第12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5:38
第13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09
第14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37 |
第15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8:44
第16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11
第17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13
第18講 CISCO認證基礎 00:51:43
第19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04
第20講 CISCO認證基礎 00:50:11
第21講 CISCO認證基礎 00:50:27
第22講 CISCO認證基礎 00:51:14
第23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8:18
第24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7:56
第25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6:14
第26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30
第27講 CISCO認證基礎 00:49:37 |
|
|
|
|
|
|
tabl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