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又稱「刻圖章」或「刻印章」,由於其印文多為篆書,而且先寫後刻,所以叫「篆刻」。篆刻分「寫篆」和「刻字」兩大部分,其中寫篆就是書法。所以,篆刻和書法關係極為密切,況且書法作品上如果沒有作者的印信(印章),將是不完整的。篆刻藝術別具一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佈局巧妙,用字詭奇,方寸之間,千變萬化,充分表現了藝術家寫和刻的高超技藝。篆刻不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頗為實用。由於其別具特色的裝飾性特點,所以在現代藝術展覽和藝術設計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
選材方法
學習篆刻之前,必須作好有關準備工作。猶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備料。否則,「臨渴掘井」,就會影響學習進度與成績。篆刻學習的準備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備置有關的印譜和工具書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選置恰當,過多雖用時方便,但一時難以齊備,過少則用時不便;過好一般價錢較貴,過賤則難於適用。
如何選擇印材是一門學問。而選材經驗,只能得之於經常接觸實物、不斷進行比較的實踐積號。在著手選擇印材時,一般首先要弄清印石的產地。優良。印材必然來自可靠的產地,換言之,如果不是出產於上述的日大產地,也就談不上印石的品級了。
在確定了印石的產地之後,觀察印石本身的透明度和勻潔度很重要。通常情況之下,一方印石的透明度越高,其勻潔度相對亦高;石質越是潔淨,它的紋理必然越是細膩,容易受刃進刀。另外印石無論產自何地,皆以老坑出品為佳。所謂老坑,是指年代既久、素以出產量大且質精而著稱的石材坑口。要識別印石出產於新坑還是老坑,根據多數人的經驗,一是憑肉眼辨別,二是靠手掂試重量。
老坑由於歷代久遠,形成時間長,故而所出石材從表面上看色澤溫潤沉渾,火氣褪盡而顯自然狀態,這種情形猶如一件上了年份的古董,使人一望而知其年資已深。新坑石材因其形成時間較短,往往給人一種質感單薄的直覺,有的雖然色彩奪目,但細觀之則感燥氣厭人,華而不美。老坑的石質縝密緊重;新坑則多松粗軟嫩,稍加磕碰,極易壞損。因此,印材在透明勻潔的前提之下,以份量較重的為好。有些手感明顯的「輕量級」石料,即使鮮艷潔透、秀色可餐,亦不足貴,甚至根本無法攜刻。另外,在具體挑選印材時,還應留心石中有無暗釘或裂紋。所謂暗釘,是指夾生在印石中大小如釘眼的硬粒,其粒雖小,卻堅硬無比,令人無法下刀。石中有裂紋的情形更多,近年來石礦開採多用炸藥,打磨成形後即漫浸於油蠟,由此形成的暗紋令人難以察覺,故更應注意。辨認的方法是購得後先拭去油漬,或刮去蠟衣,
並在亮光下反覆映照和用力擠壓,這樣就能及時區別良秀。
教學特色
理論與實踐結合。本課的教師在教學中既注重篆刻史論的講授,對古代篆刻精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剖;又強調本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將篆刻的技巧和方法進行分解和示範,使學生充分掌握治印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臨摹古代優秀的篆刻作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創作水平。
圖片與文字結合。本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 ,將古代大量的篆刻精品 (如戰國古璽、秦漢印章、明清流派印、近現代名家篆刻等)
進行掃瞄,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配上詳細文字點評和說明,通過實物投影儀或計算機軟件,把只有方寸大小的篆刻作品放大,然後進行分析和講解,教學效果非常好。
講授與討論結合。本課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篆刻方面的知識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進行研究性教學探索。在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不僅集中講授有關篆刻藝術的發展歷史和實踐技巧,而且經常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識篆和讀印,讓學生對有關篆刻與傳統文化、篆刻與書法繪畫、篆刻與現代設計等問題進行討論,加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強化了教學研究開啟了學生的思路,並將其應用與藝術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藝術與技術結合。本課程的教學難點在於教學內容和形式比較獨特,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比較困難,學生的實際操作性比較強,所以我們充分利用了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錄像、ppt教學課件和展台等,把豐富多樣的傳統篆刻藝術形式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教學與指導結合。本課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在教學之餘,積極指導「京師印社」和「北師大學生書法學會」等學生藝術社團活動,給學生舉行書法篆刻方面的專題講座,培養和發現書法篆刻藝術人才,極大地擴大了教學覆蓋面。
教學方法
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繫問題,是
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髮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指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欣賞篆刻經典作品
一、戰國璽印
二、秦漢印章
三、魏晉及唐宋元印
四、明清流派篆刻
五、明清流派篆刻
|
全 46 講
每講授時 依列表各章節配置 總授課時間: 890
分鐘 |
第01講 前言(一) 00:19:17
第02講 前言(二) 00:19:46
第03講 前言(三) 00:27:20
第04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一) 00:26:03
第05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 00:20:39
第06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 00:23:39
第07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四) 00:20:39
第08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五) 00:22:03
第09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六) 00:20:52
第10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七) 00:22:17
第11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八) 00:21:05
第12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九) 00:19:30
第13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 00:21:27
第14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一) 00:20:36
第15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二) 00:19:41
第16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三) 00:22:36
第17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四) 00:20:57
第18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五) 00:20:38
第19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六) 00:19:56
第20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七) 00:18:53
第21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八) 00:21:01 |
第22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十九) 00:21:23
第23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 00:21:16
第24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一) 00:25:54
第25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二) 00:30:08
第26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三) 00:21:53
第27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四) 00:21:21
第28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五) 00:19:29
第29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六) 00:19:35
第30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七) 00:19:54
第31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八) 00:23:36
第32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二十九) 00:19:45
第33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 00:19:13
第34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一) 00:19:01
第35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二) 00:20:45
第36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三) 00:20:08
第37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四) 00:19:24
第38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五) 00:20:38
第39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六) 00:20:24
第40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七) 00:18:53
第41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八) 00:19:13
第42講 篆刻的技術與藝術(三十九) 00:19: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