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科任務講,環境化學是要從微觀的原子、分子水平上來研究宏觀的環境現象與變化的化學機制及其防治途徑,其核心是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化學轉化和效應。
6分支學科
根據中國多年環境化學教學和科研的經驗,通過專家論證並徵求多方意見,認為環境化學覆蓋的研究領域和分支學科如下:
研究領域為環境分析化學的有:環境有機分析化學、環境無機分析化學;
研究領域為各圈層的環境化學的有: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化學;
研究領域為環境工程化學的有:大氣污染控制化學、水污染控制化學、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化學。
環境分析
污染物的性質和環境化學行為取決於它們的化學結構和在環境中的存在狀態。所以,研究污染物形態、價態和結構分析方法是環境化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在環境有機分析方面,
20 世紀 80
年代出現了環境樣品前處理的先進技術,如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優先監測污染物的篩選一直受到各國的重視。目前,有機污染物分析側試方法研究的重要對象,包括多環芳烴和有機氯等全球性污染物。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揮發性有機物、胺類化合物,與水污染有關的表面活性劑,砷、汞、錫等金屬有機化合物也是主要的研究對象。聯用儀器技術、連續自動分析和遙感分析同樣是熱門課題。
環境化學
本分支學科研究化學污染物在大氣、水體和土壤中的形成、遷移、轉化和歸趨過程的化學行為和生態效應。由於研究對像已擴展到過去認為無害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含氯氟烴等耗損臭氧層的物質,以及營養物等,故其研究領域由原各環境要素的污染化學發展成為相應的環境化學。
在大氣環境化學方面.研究對像涉及大氣顆粒物、酸沉降、大氣有機物、痕量氣體、臭氧損耗及全球變暖等。空間尺度從室內空氣、城市、區域環境、遠距離乃至全球。關於大氣環境化學過程研究主要涉及大氣光化學過程、大氣自由基反應。在模式研究方面側重於光化學煙霧和酸雨。
The atmosphere composes the thin layer of mixed gases
covering Earth』s surface. Exclusive of water,atmospheric air
is 78.1% (by volume) nitrogen,21.0% oxygen,0.9% argon,and
0.03% carbon dioxide. Normally,air is 1–3% water vapor by
volume. In addition,air contains a large variety of trace
level gases at levels below 0.002%,including
neon(氖),helium(氦),methane(甲烷),krypton(氪),nitrous
oxide,hydrogen,xenon(氙),sulfur dioxide,ozone(臭氧),nitrogen
dioxide,ammonia,and carbon monoxide.
在水環境化學方面,水體研究較多的是河流、湖泊和水庫,其次是河口、海灣和近海海城。近年來,由於大量固體廢棄物填埋而引起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地下水,國內外對地下水污染十分重視。天然水體系污染過程和廢水淨化過程是水環境化學的主要研究範圍。對水環境中化學物質的重點研究對像逐漸轉向某些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毒有機污染物。從應用基礎的研究來看。當前主要集中在水體界面化學過程、金屬形態轉化動力學過程、有機物的化學降解過程、金屬和准金屬甲基化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環境化學主要研究農用化學品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和歸趨及其對土壤和人體健康的形響。包括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土壤中溫室氣體的釋放,污染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化學過程等。
環境生態化學是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產生效應的化學過程。當前側重於定量結構-活性關係(Quantitativ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研究,並以此為基礎對污染物的環境行為和它們的生態效應進行預測。
環境工程
它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學機制和工藝技術中的基礎性化學問題。過去主要圍繞終端污染控制模式進行污染控制化學研究。應該說,它對發展控制污染技術和治理環境污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模式只能減少污染物排放而不能阻止它的發生。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後人們對污染預防(Pollution Prevention)和清潔生產(Cleaner
Production)的認識逐步提高.今後將以污染的全過程控制模式逐步代替終端污染控制模式。所謂全過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過改變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路線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間產物和副產品,實現廢物或排放物的內部再循環,達到污染最小量化並節約資游和能源的目的。和能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