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地球概論》是高等師範院校地理專業的一門先行的基礎課,講授的是關於地球的宇宙環境以及行星地球整體性的基礎知識,本書共安排7章,首先引入天體和天體系統、天球和天球坐標的概念,並簡單介紹獲取天體信息的主要手段以及時間曆法;其次重點介紹天體的主體——恆星世界以及與地球有關的天體系統(如銀河系、太陽系和地月系等);再次討論了日月地、日地關係以及近地環境對地球的影響,並敘述了地球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最後對地球整體性知識、地球的演化以及數字地球做了簡要介紹。
課程除理論授課外,對相關實驗給予一定的指導。
授課目標
《地球概論》課程目標是使學習者理解和掌握天文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上述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環境,瞭解地學與天文學的關係,尤其是日月地關係。掌握天球儀、星圖、望遠鏡的使用。通過觀測或虛擬天文台所獲取的數據,培養科研能力;為後續地理專業課的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課程大綱
第一章 天體及其研究方法和手段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那麼,如何觀測天體?如何獲悉天體的信息?如何瞭解天體的演化?如何從整體上認識地球,……這些問題則是人類所關心的。本章主要學習「天體和天體系系統、天球和天球坐標等概念,天文望遠鏡類型、時間和曆法等知識」。
課時
1.1天體及天體系統
1.2獲取天體信息的方法
1.3天球
1.4天球坐標
1.5星圖和星表
1.6天文望遠鏡
1.7時間
1.8曆法
第01講 1.1.1天體及天體系統 → 00:09:07
第02講 1.2.1獲取天體信息的方法 → 00:11:54
第03講 1.3.1天球 → 00:12:38
第04講 1.4.1天球坐標 → 00:11:15
第05講 1.5.1星圖和星表 → 00:06:37
第06講 1.6.1天文望遠鏡 → 00:09:36
第07講 1.7.1時間 → 00:14:26
第08講 1.8.1曆法 → 00:12:48
第09講 1.9.1天球儀實驗 -實驗3和4 → 00:19:34
第10講 1.10.1天文望遠鏡實驗 -1 → 00:05:43
第11講 1.10.2天文望遠鏡實驗 -2 → 00:10:38
第12講 1.11.1時間曆法換算實驗 → 00:07:00
第二章 恆星世界
恆星是宇宙中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基本天體,是天文觀測的重要對象。人類對太陽及恆星的長期觀測已獲得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觀測資料在研究恆星結構和演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恆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為人類探索宇宙開拓了視野,
為人類尋找地外文明提供線索。本章主要學習「恆星特性及恆星演化」。
課時
2.1星座
2.2恆星的基本特性
2.3恆星的多樣性
2.4恆星的能源及演化
第13講 2.1.1星座 → 00:15:24
第14講 2.2.1恆星的基本特性 → 00:12:04
第15講 2.3.1恆星的多樣性 → 00:10:24
第16講 2.4.1恆星的能源及演化 → 00:08:12
第17講 2.5.1天文台介紹 → 00:05:48
第三章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由眾多恆星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星系。銀河系是宇宙無數星系中的一個,通過銀河系的研究進一步瞭解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本章主要學習內容」星系特徵及演化,以及對宇宙的認識」
課時
3.1銀河系
3.2河外星系
3.3星系演化
3.4宇宙起源與宇宙簡史
第18講 3.1.1銀河系 → 00:11:15
第19講 3.2.1河外星系 → 00:11:26
第20講 3.3.1星系演化 → 00:12:01
第21講 3.4.1宇宙起源與宇宙簡史 → 00:08:54
第四章 太陽系及近地環境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與環系、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所構成的天體系統及其所佔有的空間區域。太陽系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恆星系統。本章主要學習「太陽系及其主要成員的特性以及近地環境」。通過分析太陽系的綠洲——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探討近地小天體對地球的影響。
課時
4.1地球在宇宙位置的認識
4.2太陽系天體組成及運動特徵
4.3太陽系行星視運動
4.4太陽系大行星
4.5太陽系矮行星
4.6太陽系衛星
4.7太陽系小天體
4.8近地小天體對地球的影響
第22講 4.1.1地球在宇宙位置的認識 → 00:08:28
第23講 4.2.1太陽系天體組成及運動特徵 → 00:08:14
第24講 4.3.1太陽系行星視運動 → 00:14:05
第25講 4.4.1太陽系大行星 → 00:13:50
第26講 4.5.1太陽系矮行星 → 00:11:45
第27講 4.6.1太陽系衛星 → 00:13:26
第28講 4.7.1太陽系小天體 → 00:10:21
第29講 4.8.1近地小天體對地球的影響 → 00:11:18
第五章 日月地系統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人類的天然空間站;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地表光和熱的主要來源。日、月、地三天體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運動,構成了日月地系統。由於三天體的繞轉,在地球上人類會觀測到月相、日月食、天文潮汐等特殊的現象。本章主要學習「月相、日月食、潮汐、太陽活動等現象及其成因」。
課時
5.1地月系
5.2月相
5.3日月食
5.4天文潮汐
5.5太陽活動
5.6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第30講 5.1.1地月系 → 00:07:04
第31講 5.2.1月相 → 00:08:04
第32講 5.3.1日月食 → 00:14:13
第33講 5.4.1天文潮汐 → 00:14:00
第34講 5.5.1太陽活動 → 00:14:59
第35講 5.6.1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 00:09:56
第36講 5.7.1天文觀測 → 00:05:51
第六章 地球運動及所產生的地理意義
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運動著,其運動主要形式有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月地繞轉、地軸進動、極移等等,而每種運動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本章主要學習內容「地球運動形式」,重點掌握地球自轉與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
課時
6.1地球自轉證據與規律
6.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6.3地球公轉證明及規律
6.4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公式推導
6.5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6.6自轉速率的變化及效應
6.7極移及影響
6.8進動及影響
第37講 6.1.1地球自轉證據與規律 → 00:13:44
第38講 6.2.1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 00:06:03
第39講 6.3.1地球公轉證明及規律 → 00:14:28
第40講 6.4.1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公式推導 → 00:15:33
第41講 6.5.1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 00:10:54
第42講 6.6.1自轉速率的變化及效應 → 00:07:11
第43講 6.7.1極移及影響 → 00:07:42
第44講 6.8.1進動及影響 → 00:13:39
第45講 6.9.1天體攝影 → 00:05:34
第七章 地球的物理特徵及演化
瞭解地球,旨在建立瞭解其他行星的框架。20世紀,地球科學逐漸形成體系,並得到了發展。人類已經從地球的一般特徵——如形狀、大小、結構與物質組成,深化到瞭解地球在太陽系中誕生、發展、演化到目前狀態的歷史。對地球的物理、化學、地質作用過程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進展。本章學習內容「地球的現在、過去及未來」。要求對21世紀,人類認識地球的的新手段數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統等高新技術有所掌握。
課時
7.1地球的現狀
7.2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學說
7.3戴文賽關於太陽系演化學說
7.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7.5數字地球及應用
第46講 7.1.1地球的現狀 → 00:14:33
第47講 7.2.1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學說 → 00:13:04
第48講 7.3.1戴文賽關於太陽系演化學說 → 00:10:10
第49講 7.4.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 00:09:38
第50講 7.5.1數字地球及應用 → 00:1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