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國家精品課程】 > 文學藝術 > 文學.詩詞.語言.傳播 |
|
|
課程名稱: 漢語哲思與表達藝術 |
|
課程編號: |
AS_0902 |
系列: |
國家精品課程 |
授課學校: |
河南師範大學 |
集數: |
全 8 集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1 片教程光碟(flv檔) |
|
簡 介: |
該課程參照漢語大量實際運用中的嘉言懿行,從而概括梳理出能夠突出反映漢語特點並發揮其表現魅力的八個方面:「重意立誠」、「整體辯證」、「角色多樣」、「依境顯義」、「.......... |
|
網路版: |
NT$ 295 元
|
購 買: |
|
|
光碟版: |
354 元(優惠中)
|
|
光碟版 配送服務僅供(台灣地區)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Youtube版-無限期使用-,請備記Gmail帳號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課程名稱: |
漢語哲思與表達藝術 |
→共 8
堂課 |
→河南師範大學 |
"國家級" 精品教學影片 |
課程為中文字幕,發音為純正國語, 如同身處在大學課堂上課般輕鬆學習!(HD版本,附字幕檔) |
該課程參照漢語大量實際運用中的嘉言懿行,從而概括梳理出能夠突出反映漢語特點並發揮其表現魅力的八個方面:「重意立誠」、「整體辯證」、「角色多樣」、「依境顯義」、「節律分明」、「立象盡意」、「含蓄委婉」、「知常達變」。 |
[第1課] 以意統言的豐厚美
言不盡意,是漢民族歷史文化的主導觀念;然而數千年來的文獻典籍、文學作品卻犖犖大觀、豐富厚重。之所以如此,就在於主要採用了「以意統言」的方法成功地化解了難題。具體的方法步驟是:訥言敏行、言簡意豐、表達為上和追求審美;特點是:輕形態而功能,弱語法而重修辭。
[第2課] 整體辯證的和諧美
在漢語的表達裡邊或者說思維形態裡邊,往往是整體的全方位的認知方式。這突出地表現於三個方面:大處著眼、把握兩端、辯證和諧。這主要體現於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方法論上形成認識處理問題的科學態度當然,也有把握不好而走致極端的。
[第3課] 角色多樣的情感美
中國傳統文化對語言的關注應該是社會語言學性的,本質上屬於主體語言學,廣義語言學,表達語言學。《論語》所載孔子言行,很好地體現了這樣三個方面的特點:歷史擔當精神與放達率真性格的統一;語言理論思考與觀察認識實踐的統一;有聲文字語言與肢體形象語言的統一。
[第4課] 依境明義的準確美
本講主要講授「言不盡意」。將「境」看作一個大系統,可以分解為「人文背景」、「物理條件」、「語言環境」三個層次。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便置身於一種既定的社會文化秩序之中,對話語都需要參照已有的知識積累、時地因素進行解讀。從應用的情況看,也確實有著準確美的效果。
[第5課] 節律分明的音樂美
本講講授漢語不重形式說的是形態,即語法上的顯性形式規定;然而它對於辨義清晰和語言審美的形式,不但不拒絕,反而是極盡所能!現代漢語有三個方面非常易於反映這種韻律上的追求:音節上的元音佔優勢和有聲調;豐富多彩的摹聲詞和語氣詞;注重句法上的鮮明節奏。特點鮮明,魅力無限。
[第6課] 立象盡意的志趣美
漢語的表達最講究形象生動,即所謂「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漢字是表意文字。傳統文化中沒有語言崇拜卻有文字崇拜,其現象就非常值得人們討論。詞彙上面多為隱喻,句法是臨摹性的,而在手法上也最喜愛形象鮮明的表達方式。
[第7課] 含蓄委婉的格調美
漢民族傳統文化積澱深厚,語言上的審美情趣往往趨向於含蓄婉轉、機巧靈活。它以中庸思想方法作為根基,並在先秦時期的各種社會事務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種表達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合乎語用學中基本原理:「用最間接的方式表達的話語是最講究禮貌的」,同時還體現著語言的智慧。
[第8課]知常達變的靈動美
靜與動、常與變等,都是關乎世界觀、方法論建構的對立統一物,如何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無為無不為,以靜制動,知常達變,這種觀念在漢民族思想文化的歷史中逐漸變得明晰,並在實踐應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以現代漢語文章的題目為例,標記性、語體性和話題性即為常態屬性;而鮮明性與多樣性則又顯示著言語主體思想和藝術的才智。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思想方法在今天人們對它熟悉程度和運用情況還不夠均衡。 |
|
|
|
|
|
|
|
|
|
|
|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