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是金融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現如今它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基礎專業課程或素質教育課程,國際金融學教科書也越來越受人重視。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open
economy)下內外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即國際金融學本質上是開放經濟的貨幣巨集觀經濟學,主要關心在一個資金廣泛流動和靈活多變的匯率制度環境下,同時實現內外均衡的條件和方法。
國際金融學作為一門新學科,因本身的複雜性質,決定了它在研究對像問題的確定上難度較大,逸也是迄今為止對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像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公認的看法的重要原因。
國際金融學的學科性質
(一)國際金融學是一門涉及面廣並且十分複雜的學科。這表現為:第一,國際金融學要研究一個開放型經濟體的對外全部金融關係和經濟狀況及其經濟決策,這使它具有巨集觀經濟學的性質;第二,
國際金融學要研究國際經濟學的貨幣面,這使它與只研究商品、勞務、技術及對外貿易關係的國際貿易學有所區別而成為國際經濟學中的一門新的分支學科;第三,國際金融學與貨幣銀行學有本質區別。例如國際金融學涉及了不同的貨幣或第三國貨幣,進而又涉及到了匯率和國際貨幣體系問題;再如,國際金融學也涉及到了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各國制度、法律及政策問題,這些都使國際金融學的內涵遠比貨幣銀行學豐富得多,複雜得多。
(二)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國際金融活動的中心是國際間的貨幣運動。沒有這種貨幣運動就難以有國際金融活動發生,而且這種國際間運動的貨幣既包括作為資本的貨幣也包括作為貨幣的貨幣,索性稱之為國際資本流動。當經濟的開放性超越了商品跨國流動這一較低層次時,資本流動真正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為一體。在各種類型的國際資本流動中,金融性資本流動特別值得註意,這些主要活動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本流動與傳統的貿易性資本流動、國際直接投資不同,它們流動非常迅速,對利率、匯率,股價等金融市場上各種行市的變化非常敏感,並且在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日益與實物經濟基礎相脫離而具有自己獨特規律。
(三)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實質是「生產的國際關係」的貨幣表現。「生產的國際關係」這一概念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導言中談到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分篇時提出的,他寫道「生產的國際關係。國際分工。國際交換。輸出輸入。匯率。」這裡提出的「生產的國際關係」即各國之間在物質生產中所表現出來的相互關係,「匯率」則是「生產的國際關係」的貨幣表現。當然,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
「生產的國際關係」 的貨幣面僅僅表現為各國金本位制下的匯兌,國際借貸等,而沒有今天我們所遇到的如此豐富且複雜的內容。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即「一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商品、債務和收益的交易以及債權債務的變化」。國際收支一般按一年、半年或一個季度計算。一國的國際收支不但反映它的國際經濟關係,而且反映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
長期以來,國際收支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各國為調節、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常常產生許多矛盾和鬥爭。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經常現象,要做到收支相抵、完全平衡十分困難。但是,無論是逆差還是順差,如果數額巨大且又長期持續存在,都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各國政府大都會採取各種干預措施,力求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一國採取措施往往會引起其他有關國家相應採取對抗和報複行動,從而減弱或抵消該國調節措施的作用。而且,有時調節國際收支的辦法又同發展國內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譬如提高利率,若恰逢經濟複蘇時期,這一措施就會大大影響經濟的恢復;而經濟複蘇受阻,又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增長。
一國的國際收支與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有所區別。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國的貨幣資金收付行為,國際收支平衡表則是將一國一定時期(一年、半年或一個季度)的國際收支情況分別按不同項目編製的記錄和統計表。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綜合反映一國同外國在一定時期內貨幣資金往來的全面情況,因此各國都很重視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工作。
國際匯兌
國際匯兌是指因辦理國際支付而產生的外匯匯率外匯市場外匯管制等安排和活動的總和。
外匯一般指充當國際支付手段、國際流通手段和購買手段的外國貨幣以及外幣支付憑證。金銀成為貨幣後,作為國際支付的主要手段是貴金屬。票據出現後,作為信用工具也可用來辦理國際支付。匯率是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實行金本位制時,各國貨幣匯率波動不大,處於相對穩定狀態。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從此開始了不能兌換黃金的紙幣制度由於通貨膨脹長期存在,紙幣不斷貶值,各國匯率不穩定的狀態日趨嚴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據以訂出各國貨幣的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制對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完全解體,各國紛紛實行浮動匯率制。此後,由於不再有固定匯率制的限制,匯率波動頻繁,波幅較大,對各國的對外貿易影響極大。為此,世界各國均對本國匯率的動態實行某種程度的控制或干預。
外匯管制是一個國家為維護本國經濟權益和改善國際收支,對本國與外國的國際匯兌、國際結算等實施的限制和管理。當代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實行有利於本國的外匯制度,只是方式、方法和具體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國際結算
國際結算是指國際間辦理貨幣收支調撥,以結清不同國家中兩個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活動的行為。它主要包括支付方式、支付條件和結算方法等。
國際結算所採用的方式方法是在各國經濟交往中自發產生的,匯款、托收、信用證等主要國際結算方式都是歷史的產物。20世紀60~80年代,廣泛採用電子電腦、電傳、電視轉帳等現代化手段,結算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國際結算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國際金融業務,且涉及許多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相異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對國際結算方式的要求和選擇,經常發生各種矛盾和衝突。各國都力爭採用對本國最為有利的結算方式。
國際信用
國際信用是國際貨幣資金的借貸行為。最早的票據結算就是國際上貨幣資金借貸行為的開始,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現代國際金融領域內的各種活動幾乎都同國際信用有著緊密聯繫。沒有國際借貸資金不息的周轉運動,國際經濟、貿易往來就無法順利進行。國際信用主要有:國際貿易信用政府信貸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銀行信用、發行債券、補償貿易、租賃信貸等。
國際信用同國際金融市場關係密切。國際金融市場是國際信用賴以發展的重要條件,國際信用的擴大反過來又推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按資金借貸時間長短可分為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即國際短期資金借貸市場;二是資本市場,即國際中長期資金借貸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中規模最大的是歐洲貨幣市場,這個市場上的借貸資本是不受各國法令條例管理的歐洲貨幣。在歐洲貨幣市場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歐洲美元,其次是歐洲馬克。此外還有亞洲美元市場。歐洲貨幣市場是巨額國際資金的供求集散中心,它和由其延伸出來的其他眾多國際金融市場及離岸金融市場,將世界各地的金融活動都納入龐大的金融網路,使借貸資金的國際化有了更深入的發展。
國際投資
各國官方和私人對外國進行的投資,其總體就是全球範圍的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是貨幣資本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以獲取更多利潤為目的的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投資幾乎全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戰後,蘇聯、東歐國家開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與此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參加對外投資活動,其中主要是石油輸出國。到80年代初,對外投資較多的發展中國家已有40餘個。
國際貨幣體系
自發或協商形成的有關國際交往中所使用的貨幣以及各國貨幣之間匯率安排的國際制度。這是國際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的國際貨幣制度是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個體系一方面通過固定匯率制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戰後經濟和世界貿易的恢復和發展,一方面使美元取得了等同於黃金的地位美元的優越地位使它成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國際支付手段、國際流通手段和購買手段,併成為許多國家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些國家的貨幣也相繼開始發揮與美元不相上下的作用。1973年美元再度貶值以後,佈雷頓森林會議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制取代了固定匯率制。
6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多次討論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問題,並於1969年和1978年兩次修改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但由於各國間的矛盾和衝突,國際貨幣制度存在的困難和缺陷始終未能得到解決。
《國際金融學》課程大綱 :
第一篇 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
國際收支概念(含義)→國際收支平衡表(記錄原則、賬戶分類)→國際收支差額(順差、逆差、平衡與失衡的判斷)→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影響及原因(特別是對匯率的影響;原因)→如何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自動調節和政策調節,對應著國際收支的理論。)
第二篇 外匯與匯率
外匯的概念(特徵)→匯率的標價方法(直接與間接)、種類(按不同分類劃分)、匯率制度(種類、固定與浮動之爭)→匯率的決定基礎及影響因素(金本位與紙幣本位不同)→匯率的決定理論
外匯管制(概念、管制內容)
第三篇 國際金融實務
外匯交易(既期、遠期、擇期、掉期、期貨、期權)
外匯風險的管理(外匯風險種類、管理措施)
第四篇 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國際貨幣制度→國際金本位制度→佈雷頓森林體系(內容、特點、缺陷評價)→牙買加體系(內容、特點)→歐洲貨幣體系(內容)
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中心、歐洲貨幣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發展新趨勢等)
國際金融機構(IMF、世界銀行集團、其他金融機構)
國際資本流動中的債務危機()
國際儲備(國際儲備的定義、構成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