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教育社會學科 > 教育|心理|政治|體育 |
|
|
課程名稱: 社會學 |
|
課程編號: |
SR_3504 |
系列: |
(大學)遠距教育課程 |
授課學校: |
石油大學 |
授時: |
全 38 講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1 片教程光碟(csf檔) |
其他說明: |
附 csf檔 課程專用播放器.... |
|
簡 介: |
社會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學科,涉及到人類社會的諸多方面。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觀察能力和對社會科學的宏觀把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使大學生瞭解和.......... |
|
光碟版: |
NT$ 320 元
|
購 買: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
|
《社會學》是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實證性學科,是以人類社會為對象的科學。課程的目標在於讓學生瞭解和掌握人類社會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使學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有理性的認識,從而適應對社會的管理,成為合格的社會管理工作者。
社會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學科,涉及到人類社會的諸多方面。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觀察能力和對社會科學的宏觀把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使大學生瞭解和掌握一些社會發展的知識,更重要的在於能夠勝任社會管理工作的職業需要。
本課程由四部分組成:
1.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包括:社會學的基礎知識,互動和社會化,初級群體、階級和階層。
2.社會學的主體內容。包括:社會制度、社會控制、社區。
3.社會的發展。包括社會變遷、社會現代化。
4.社會問題和社會控制。
社會學(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1][2]與批判分析[3]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社會學家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一起併列於社會科學底下來研究。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註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像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對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整體研究源遠流長。在19世紀初期,孔德認為過去神學及崇尚武力的社會慢慢消失,以理性、科學、工業為主的年代正在抬頭,兩者之間的衝突正是社會動盪的源頭。在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這種過渡性的衝突及混亂是無可避免。在舊制度消失前,人們無法體驗新制度,往往需要多次社會轉變才能改組社會。[4]社會學就是針對社會改組的問題(現代性)而發展成為一門社會科學。塗爾乾學派的社會學家不但希望瞭解什麼使得社會團體聚集起來,更希望瞭解社會瓦解的發展過程,從而作出「糾正」。糾正的觀念並不暗示社會學家預設一個「正確社會」的模板。塗爾乾本人都不認為有一個終極的、完美的社會可以參考。簡單來說,當一群人互動形成一個穩定的參考架構,運行良久,對他們來說就是「常態」。當社會制度問題積累下來,此一穩定狀態被打破,形成混亂,即上述所謂「瓦解」時,就形成病態。因此塗爾乾認為,社會學家職責在於找出一個社會的「日常常態」,如此才能確定出「病態」的判準。社會學家需要不斷觀察與分析,不是找出模板,宣稱終極事實就結束。
相反地,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學家並不探索對糾正社會的方法。因為他們認為對社會病疾提出的糾正方案,往往是以一個小群體的觀念強加到絕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問題加重。20世紀初,如霍克海默與阿多諾等人,受到上一代如韋伯與齊美爾學說影響,加之參考馬克思理論,針對現代社會與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悲觀看法,其中尤其看到社會雖然高度分工,卻也產生生活的分裂化。尤其是在藝術文化領域,大量複製技術的出現,造成藝術精神的喪失。法蘭克福第二代哈伯瑪斯繼承上述觀點,並參照美國結構功能論與象徵互動論、歐陸的現象學等,提出溝通行動論,與第一代悲觀觀點不同。認為必須致力建構一個可溝通的社會,才是悲觀現代性的出路。而上述的觀念,類似社會衝突論,知名人士如達倫道夫,也是以馬克思對社會階級分析為主,認為社會有掌握資源的的階級,以及受統治的階級,惟不同的是,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握有生產工具,無產階級因無工具而受宰制,需要反抗革命,觀點較屬於政治經濟學,但衝突論者,結合韋伯對階層─加入社會地位等角度,認為社會不平等,源自多方面,不只經濟不平等。
今天,社會學家對社會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從巨集觀結構到微觀行為的研究,包括對種族、民族、階級和性別,到細如家庭結構個人社會關係模式的研究。社會學系分成更多更細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離婚,在微觀方面例如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些社會學家使用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來以哲學的演繹法為根基,先預設假說,搜集樣本後以機率與反面驗證方式推論)的方法從數量上來描述一個社會總體結構,以此來研究可以預見社會變遷和人們對社會變遷反應的定量模型。這種由拉扎斯費爾德(Paul
F.Lazarsfeld)倡導的研究方法,現在是社會學研究中的兩個主要方法論之一。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另外一個主要流派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屬於歸納法,透過不斷歸納資料屬性,最後建構一個關於對像專屬的理論,又有人稱為扎根理論),包括歷史社會學、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專題小組討論等收集資料的方法,以及基於扎根理論、內容分析等定性資料的分析及歸納方法。從事定性分析的社會學家相信,這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因為這可以加強理解「離散」性的社會和獨特性的人文。這種方法從不尋求有一致觀點,但卻可以互相欣賞各自所採取的獨特方式並互相借鑒。主流的觀點認為,定量和定性這兩種研究方式是互補的,而不是矛盾的。塗爾干與韋伯都強調兩者的重要性─亦即從主觀(定性)與客觀(定量)交錯研究。到後來的象徵互動派大師布魯默(Herbert
Blumer)相當強調定性的影響力。
20世紀晚期以來的社會學並沒有擺脫賴特·米爾斯所揭示的問題。可以認為,社會學作為一個「社會科學」學科,面臨著比經濟學更加嚴重的危機。20世紀中晚期以來的社會學日益學院化,同時卻又顯得支離破碎,缺乏核心的解釋邏輯,對公眾面臨的問題缺乏強有力的回應。一些傳統的領域在制度經濟學的滲透下,也逐漸在喪失。對於這些問題,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社會學學者似乎都缺乏回應。
社會學 教學大綱:
第一章 社會學導論
第一節 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學的研究對像
第三節 社會學學科特點與功能
第二章 社會及其構成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
第二節 社會的構成要素
第三節 文化
第三章 社會調查
第一節 社會調查含義與類型
第二節 社會調查的程序
第三節 調查資料的收集
第四節 調查資料的整理
第四章 社會化
第一節 社會化的含義與內容
第二節 社會化的場所與過程
第三節 社會化與個性發展
第五章 社會互動
第一節 社會互動的含義及類型
第二節 社會互動的途徑
第三節 社會角色
第六章 初級社會群體
第一節 初級群體及其類型
第二節 初級社會群體的特徵與功能
第三節 家庭
第七章 社會組織和制度
第一節 社會組織的含義和要素
第二節 社會組織的類型與結構制度
第三節 組織管理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 社會制度的類型、功能與變遷
第八章 社會分層
第一節 社會分化
第二節 階級與階層
第三節 社會流動
第九章 社區
第一節 社區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 農村社區
第三節 城市社區
第十章 社會變遷
第一節 社會變遷及其類型
第二節 社會發展規劃
第三節 社會現代化
第四節 社會轉型
第十一章 社會問題
第一節 社會問題概述
第二節 人口問題
第三節 失業問題
第四節 貧困問題
第十二章 社會控制
第一節 社會控制概說
第二節 越軌行為
第三節 我國的越軌行為控制
|
本套課程教材講解詳細,圖文並貌,非常的引人入甚,能讓你更好的吸收知識,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每講40~50分鐘的學習中,如同坐在大學課堂內一般輕鬆學習!
視頻教程有老師詳解授課並且自帶清晰圖像或文字板書,所以也不需要另外的參考資料了。文字圖像資料與真人視頻交互同步更新。視頻教程方式不會遺漏任何和難點,可以反覆學習直至學會為止。有老師領路比自己自學研究將會輕鬆百倍,而且不容易枯燥乏味如果今天學習了一半,想明天接著學,
則同時可以方便地通過快進選擇自己的學習進度。
工作學習兩不誤,不用再付昂貴的學習費用和應對許許多多的考試。
|
全48學時授課
(共 38 講) 每講約 40~50 分鐘
|
第01講 社會學
第02講 社會學
第03講 社會學
第04講 社會學
第05講 社會學
第06講 社會學
第07講 社會學
第08講 社會學
第09講 社會學
第10講 社會學
第11講 社會學
第12講 社會學
第13講 社會學
第14講 社會學
第15講 社會學
第16講 社會學
第17講 社會學
第18講 社會學
第19講 社會學 |
第20講 社會學
第21講 社會學
第22講 社會學
第23講 社會學
第24講 社會學
第25講 社會學
第26講 社會學
第27講 社會學
第28講 社會學
第29講 社會學
第30講 社會學
第31講 社會學
第32講 社會學
第33講 社會學
第34講 社會學
第35講 社會學
第36講 社會學
第37講 社會學
第38講 社會學 |
|
|
|
|
|
|
tabl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