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出現
在研究人類的起源問題時,非洲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英國博物學家C.R.達爾文和T.H.赫胥黎在19世紀提出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假設以來,儘管目前在人類起源問題上還存在著分歧與爭論,但已有相當一部分人類學家認為人類的誕生地在非洲。20世紀,特別是5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在非洲發現的從猿到人各階段的大量化石,對探索人類起源的奧秘作出了積極的特殊的貢獻。
石器時代
非洲的石器時代文化可分為兩大體系。北非即地中海沿岸部分,在文化上與歐洲和西亞比較一致,因而可以使用歐洲和西亞的分期。撒哈拉以南地區發展情況與歐洲有別,因而使用了一套單獨的分期體系。1927年在南非舉行的關於南部非洲石器時代文化的學術討論會上,把南部非洲的石器時代劃分為早石器、中石器和晚石器三個時期。這一分期法現已被普遍接受,並略加修改應用於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這裡著重介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石器時代。
農牧業的起源和發展
埃及的 古代居民
在公元前5000年前後就已利用定期氾濫的尼羅河水發展農業。他們種植大麥、小麥,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古代文明。撒哈拉以南的古代居民,在與外部世界基本隔絕的情況下,經過長期的探索,培養出適合於熱帶環境的作物,發展起具有熱帶特點的農業經濟。非洲是世界作物栽培中心之一。非洲不僅培植了高粱、豇豆、薯蕷、西瓜、可可、柯拉樹、棉樹、油棕、芝麻等作物以及非洲特有的果樹,甚至還有非洲品種的水稻。據發掘,撒哈拉地區農業社會的遺址已有6000年歷史。毛裡塔尼亞南部的提季特·瓦拉塔遺址年代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遺址中居址密集,可以看出當時農業的發展已達到較高的水平。據阿拉伯人的記述,西非的農業至少在10世紀前後已相當發達。赤道非洲的多數地區在公元前
500年前後已從採集走向作物栽培。
畜牧業出現的時間可能早於農業。
埃及在公元前5000年前後就以牛為家畜。撒哈拉地區距今約6000年的巖畫中也有不少以牛為題材的畫面。撒哈拉南部邊緣出土的牛的遺骨,屬於公元前
3700~前2700年。西非發現的牛骨最早,屬於公元前4300~前3700年。在非洲的野生動物中沒有找到乳牛、綿羊和山羊的祖先。因而一般認為非洲所馴養的牛和羊是從西亞傳入的。此外,非洲古代居民還飼養馬、驢、豬、駱駝和家禽等。
到公元1000年,非洲大陸上雖有個別地區仍以採集、狩獵為生,但絕大多數地區已發展起農業和畜牧業。農牧業的發展使非洲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勞動分工的專業化導致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逐步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金屬器時代。
青銅器、鐵器的使用與班圖人遷徙
在非洲,埃及地區的銅石並用時代,年代約當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主要文化有拜達裡文化(公元前5000~前4000)、阿姆拉文化(公元前
4000~前3500)、格爾塞文化(公元前3500~前3100)。這些文化是埃及古代文明的源頭。埃及以外的北非地區,銅石並用文化實際是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年代約為公元前第3~第2千紀。整個中非、南非地區,迄今未見金石並用時代的遺物。埃及北非地區在銅石並用時代之後,進入青銅時代。
青銅器和鐵器的使用 埃及約在公元前第
2千紀初的中王國時代已使用青銅器。北非使用青銅器的時間略晚於埃及。鐵器在埃及的大量出現是在第26王朝(公元前663~前625)。在埃及以南,尼羅河中游的庫施王國則在公元前6世紀出現鐵器。
撒哈拉以南非洲僅毛裡塔尼亞西部發現過數量較多的青銅器,其他地區沒有經過青銅時代,直接從石器時代發展到早期鐵器時代。關於非洲冶鐵的起源,學者間存在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是由世界其他地方傳入的;有人認為是在當時獨立發展起來的。從考古發掘看,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學會冶鐵的地區是西非。西非的早期鐵器時代遺址經測定,年代為公元前580~公元160年。推測鐵器的製造和使用是從西非向東部和南部非洲傳播的,公元3~5世紀,整個撒哈拉以南地區,早期鐵器時代居址分佈已相當廣泛。
班圖人的遷移
非洲南半部的早期居民主要是科伊桑人,但在今天,從比夫拉灣直到馬林迪一線以南的地區,90%的居民是班圖人。這一現象是由於班圖人在二、三千年裡的迅速擴散而造成的。關於班圖人的起源,各國學者說法不一,較多的意見認為班圖人起源於西非,大約在尼日利亞與喀麥隆接壤處。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生活穩定,加速了班圖人的繁衍,人口的增長,使他們不斷地向東、南、西三個方向遷移,以便尋求更多、更好的耕地和牧場。在幾千年的遷移過程中,他們征服或同化了其他居民,最終遍佈整個非洲南半部。班圖人的遷移一方面傳播了先進技術,促進了非洲南部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不斷引起戰爭,造成社會的長期動盪。
國家的出現
生產力的發展推進了社會組織形式的演變,進入早期鐵器時代後,除埃及外,非洲不少地區出現了中央集權制的國家,有些國家幅員相當遼闊。
埃及
埃及是世界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100年前後,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1王朝,埃及進入早王朝時代。古代埃及人不僅創製出自己的象形文字,留下了大量的文獻,而且在建築、雕刻、繪畫、文學乃至數學、醫學等方面均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見埃及歷史)。
東北非
約公元前10世紀,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南,即今蘇丹共和國境內,就已出現了庫施國家。公元前8世紀,庫施王國強大,其國王皮安基公元前751年征服埃及,
其弟沙巴卡建立埃及第25王朝。亞述人的入侵使第25王朝遭到覆滅以後,庫施人在埃及以南尼羅河第
6瀑布以北的麥羅埃獨立地發展了自己的文明。全盛時期的庫施王國有過發達的農業、煉鐵業和紡織業,成為非洲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今埃塞俄比亞境內,1~7世紀曾存在過強大的阿克蘇姆王國。高聳的獨石碑是這一文明的標誌。這個國家很早就發展起農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有自己的文字,
4世紀時與拜占廷帝國結盟,基督教成為其國教。阿克蘇姆衰亡後,12世紀出現了阿高人的國家──扎格維王朝。(見埃塞俄比亞歷史)
馬格裡布
非洲西北部的馬格裡布,進入公元前第1千紀後,柏柏爾人在同腓尼基人的長期鬥爭中,建立努米底亞、毛裡塔尼亞等王國。在反對阿拉伯封建主的鬥爭中,柏柏爾人又在11~13世紀先後建立起阿爾穆拉比特王朝和阿爾穆瓦希德王朝。這兩個王朝的統治都曾到達海峽對面的伊比利亞半島。在此期間,馬格裡布在經濟上、文化上都得到巨大的發展。13世紀後半期,阿爾穆瓦希德王朝解體後,馬格裡布又出現了麥裡尼德、阿卜德瓦德和哈夫斯
3個新的國家,其疆域大致分別相當於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
西蘇丹
在撒哈拉以南,最早出現大國的地區是乍得湖以西、幾內亞灣以北的西蘇丹地區。這裡不僅農業較發達,而且也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隊必經之處。8~16世紀先後出現了一些強大的王國,如加納王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等。加納王國全盛時期的領土跨越今毛裡塔尼亞及馬裡共和國,11世紀由於阿爾穆拉比特王朝的入侵而衰落。馬裡帝國在13世紀接替加納成為西蘇丹大國,由於國王曼薩·穆薩一次去麥加朝聖,途中大肆揮霍黃金,因而外部世界才知道這個國家的富裕和繁榮。
15世紀桑海帝國崛起,成為西蘇丹霸主。桑海不僅在版圖上遠超過加納、馬裡,在經濟和文化上也有新的發展。在這些國家之東還有莫西人的國家和11~13世紀陸續出現的豪薩城邦。在乍得湖地區還有過
9世紀興起的卡涅姆-博爾努王國,其塞法瓦王朝從11世紀後半葉一直統治到1846年。在這些國家以南的熱帶森林的邊緣地區,國家的出現雖較晚,但由於同北方的接觸,在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前,也先後出現過一系列國家,如貝寧王國、博諾、登基拉和阿誇穆、伊傑布、伊費和奧約等。
中南非
在非洲的中南部發現了許多鐵器時代的遺址,年代在公元第1千紀的中後期。這些遺址大多是位於山頂的石頭建築,在附近的山坡上,還發現了古代的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遺跡,梯田有時綿延達幾十公里。從肯尼亞到馬拉維湖連綿800~900公里的地區還發現有時斷時續的類似古代道路的痕跡。沒有較高的社會組織形式是難以進行此種規模的公共工程的,但具體情況尚不可考。在殖民主義者入侵之前,這裡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為數甚多。如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剛果王國、布干達王國、隆達王國等。
非洲東海岸
由於海外貿易的發展,非洲東海岸很早就有一些貿易站,10世紀前後,這些貿易站逐步發展為城邦,著名的有摩加迪沙、布拉瓦、馬林迪、蒙巴薩、奔巴、桑給巴爾和基爾瓦等(見僧祗城邦)。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從16世紀上半葉起逐步形成一系列國家:南部是巴拉人的國家,西部沿海有薩卡拉瓦人的國家──曼那比和博依那,中部有梅裡納人的國家(見伊梅裡納),中部偏南有貝齊察人的國家。
外界的影響與伊斯蘭教的傳播
非洲與外界接觸較早,受影響較大的地區是北部瀕臨地中海地區與東部瀕臨印度洋地區。
在北非,早在公元前1101年腓尼基人就在今突尼斯北部建立殖民地,後來北非沿海地區的腓尼基殖民地發展成獨立的迦太基國。波斯帝國曾在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後來希臘人、羅馬人、汪達爾人、拜占廷人、阿拉伯人都曾先後統治過北非的一些地區。這些征服者都在北非的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在非洲東海岸,很早就有外國商人憑借季節風前來貿易。南阿拉伯、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廷的商人都來過這裡。這裡還出土過中國唐、宋、明代的瓷器和錢幣。
11世紀後阿拉伯移民日益增多,阿拉伯人的影響開始擴大。北非大陸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居民帶有明顯的馬來人特徵,早期文化受東南亞影響較大。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阿拉伯人對非洲的影響最為顯著。阿拉伯人自
7世紀開始佔領埃及和其他北非地區,推行伊斯蘭教,向北非移民,同埃及人、柏柏爾人融合,使北非阿拉伯化。北非的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說阿拉伯語,接受阿拉伯文化,並自認為阿拉伯人。
除北非外,阿拉伯移民還沿紅海西岸南下,伊斯蘭教也隨之得到傳播,在紅海西岸、今蘇丹共和國北部及索馬裡共和國紮下根。在非洲的東海岸,直到莫桑比克北部,10世紀前後出現的城邦大都信奉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化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產生了斯瓦希里文化。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還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傳播,對塞內加爾河口以北地區有著強烈的影響。隨著穿越撒哈拉沙漠貿易的發展,伊斯蘭教又傳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1076年阿爾穆拉比特王朝入侵加納後,伊斯蘭教在西蘇丹的影響進一步擴大。馬裡和桑海等國的統治者和學者曾屢次去麥加朝聖並邀請阿拉伯學者講學,使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在西蘇丹產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