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
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建築物,稱為橋。
橋樑一般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主要指橋跨結構和支座系統;下部結構包括橋台、橋墩和基礎;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
橋樑【bridge】指的是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礙物而修建的建築物。
橋梁一般講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組成,五大部件是指橋樑承受汽車或其他車輛運輸荷載的橋跨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是橋樑結構安全的保證。包括(1)橋跨結構
(或稱橋孔結構。上部結構)、(2)橋樑支座系統、(3)橋墩、橋台(4)承台(5)挖井或樁基。五小部件是指直接與橋樑服務功能有關的部件,過去稱為橋面構造。包括(1)橋面鋪裝、(2)防排水系統、(3)欄杆、(4)伸縮縫、(5)燈光照明。大型橋樑附屬結構還有橋頭堡,引橋等設置。
結構分類
橋樑按照結構體系劃分,有梁式橋、拱橋、剛架橋、懸索承重(懸索橋、斜拉橋)四種基本體系。
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
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洩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懸橋是如今最實用的一種橋,橋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橋柱、鐵索與橋面組成,早期的懸橋就已經可以經住風吹雨打,不會斷掉,吊橋基本上可以在暴風來臨時巋然不動。
長度分類
1、按多孔跨徑總長分:特大橋(L>1000m);大橋(100m≤L≤1000m);中橋(30m<L<100m);小橋(8m≤L<30m)
2、按單孔跨徑分:特大橋(L>150m);大橋(40m≤L≤150m);中橋(20m<L<40m);小橋(5m≤L<20m)
其他分類
按用途分為:公路橋、公鐵兩用橋、人行橋、舟橋、機耕橋、過水橋。
按跨徑大小和多跨總長分:為小橋、中橋、大橋、特大橋。
按行車道位置分為:上承式橋、中承式橋、下承式橋
按承重構件受力情況可分:為梁橋、板橋、拱橋、鋼結構橋、吊橋、組合體系橋(斜拉橋、懸索橋)。
按使用年限可分為:永久性橋、半永久性橋、臨時橋。
按材料類型分為:木橋、圬工橋、鋼筋砼橋、預應力橋、鋼橋。
鞏固方法
橋樑使道路、鐵路或人行道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峽谷或其他道路。橋樑大多是固定的,但有些橋樑可以升起或旋轉。無論是哪一類橋樑,工程師面對的設計及建築問題是使橋樑結構牢固,不會因承受重量而下陷或破裂。解決這個問題有好幾種方法。
懸臂橋橋身份成長而堅固的數段,類似桁梁式橋,不過每段都在中間而非兩端支承。
梁式橋:
包括簡支板梁橋,懸臂梁橋,連續梁橋.其中簡支板梁橋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連續梁橋國內最大跨徑在200m以下,國外已達240m(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梁橋最跨是330m,是位於中國重慶的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
拱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兩端支承處產生豎向反力和水平推力,正是水平推力大大減小了跨中彎矩,使跨越能力增大。理論推算,混凝土拱極限跨度在500m左右,鋼拱可達1200m。亦正是這個推力,修建拱橋時需要良好的地質條件。
鋼架橋:有T形鋼架橋和連續鋼構橋,T形鋼架橋主要缺點是橋面伸縮縫較多,不利於高速行車。連續鋼構主梁連續無縫,行車平順,施工時無體系轉換,跨徑我國最大已達270m(虎門大橋輔航道橋)。
纜索承重橋(斜拉橋和懸索橋)
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橋樑最好的設計。道路或鐵路橋面靠鋼纜吊在半空,纜索懸掛在橋塔之間。斜拉橋已建成的主跨可達890m,懸索橋可達1991m。
組合體系橋有梁拱組合體系。如系桿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結構等。梁剛架組合體系,如T形鋼構橋等。
桁梁式橋:有堅固的橫樑,橫樑的每一端都有支撐。最早的橋樑就是根據這種構想建成的。他們不過是橫跨在河流兩岸之間的樹幹或石塊。現代的桁梁式橋,通常是以鋼鐵或混凝土製成的長型中空桁架為橫樑。這使橋樑輕而堅固。利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橋樑叫做箱式梁橋。
中國歷史
歷史和現狀上看,絕大多數橋樑均架設在水面上,只有閣道橋和現代城市的行人天橋和行車天橋,是架設於高樓崇閣之間或通衢大道之上。
從對天生橋的利用到人工造橋,這是一個歷史的飛躍過程。從簡單的獨木橋到今天的鋼鐵大橋;從單一的梁橋到浮橋、索橋、拱橋、園林橋、棧道橋、纖道橋等;建橋的材料從以木料為主,到以石料為主,再到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然而,中國橋樑建築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學技術史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 J. Needham
)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中國橋樑「在宋代有一個驚人的發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橋」。到了當代中國,所建造的武漢、南京長江大橋等,更受到世人稱贊。可見,中國的橋樑,經過了一個從童年、少年、青年到壯年的發展過程,愈趨成熟。中國在發展橋樑方面於
14 世紀以前處於領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橋樑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