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位置:首頁 >
【國家精品課程】 > 哲學歷史 > 民族.考古.社會.民俗 |
|
|
課程名稱: 中國考古重大發現選講 |
|
課程編號: |
AS_0017 |
系列: |
國家精品課程 |
授課學校: |
西北大學 |
集數: |
全 10 集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1 片教程光碟(flv檔) |
|
簡 介: |
以中國考古學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發現及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的重大課題進展為主線,選擇北京周口店、安陽殷墟、秦始皇陵等為主要內 容,基本貫通中國古代歷史進程。這些重大.......... |
|
網路版: |
NT$ 295 元
|
購 買: |
|
|
光碟版: |
354 元(優惠中)
|
|
光碟版 配送服務僅供(台灣地區)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最低出貨量為二套(免運費)。
◎下載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課程名稱: |
中國考古重大發現選講 |
→共 10 堂課 |
→西北大學 |
"國家級" 精品教學影片 |
課程為簡體中文字幕,發音為純正國語,
如同身處在大學課堂上課般輕鬆學習! |
以中國考古學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發現及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的重大課題進展為主線,選擇北京周口店、安陽殷墟、秦始皇陵等為主要內
容,基本貫通中國古代歷史進程。這些重大發現,可以生動地揭示中國歷史的連續發展特點,以及中華文明的特質。宗旨在於促進歷史文化
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 |
[第1課]周口店遺址與人類起源
北京周口店遺址1921起進行多次發掘,1929年發現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遂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30年在龍骨山頂部又發掘出生活於兩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但是這些重要人骨化石在抗日戰爭期間失蹤,成為離奇謎案。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北京猿人、新洞人、山頂洞人是一脈相承嗎?是現代中國人的先祖嗎?學術界還有不同的看法。
[第2課] 半坡遺址與史前社會
西安半坡遺址是20世紀50年代發掘的仰韶文化重要遺址之一,並建立了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發現有房址、窖穴、窯址、壕溝、墓葬等遺跡,以及碳化粟粒等農作物遺存。其中內外兩重壕溝的佈局結構,顯示出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內部已經出現了層級分化,人人平等的原始共產主義制度開始動搖。
[第3課] 磨溝墓地與齊家文化
磨溝墓地是「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墓葬以豎穴偏室墓為主,埋葬方式包括一次葬、二次葬、二次擾亂葬和人骨推擠現象等,明顯存在多次使用與多次合葬過程。合葬墓多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合葬,揭示出多種婚姻家庭形態。出土遺物豐富,包括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揭示出齊家文化複雜的社會結構以及與中原文明交互作用。
[第4課] 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
傳世文獻記載中國古史的第一個朝代是夏王朝,然而因其語焉不詳受到後世學者的質疑。20世紀50年代末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為尋找考古學上的夏文化提供了契機,大型宮殿建築群、青銅禮器群等高規格遺跡遺物的發現,使人們相信這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並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二里頭文化的主體為夏人遺存的觀點逐漸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二里頭遺址被基本看作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
[第5課] 殷墟遺址與甲骨文
殷墟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此作為商朝中心近300年,可謂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城之一。「一片甲骨驚世界」,
100多年前尋找甲骨的風潮撩開了殷墟的面紗,止目前殷墟發現甲骨達15萬片之多,單字4500多個,從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看,其已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
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第6課] 周原遺址與鐘鳴鼎食
周原作為周人重要發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聖地,一些重大國事活動都在此舉行,西周滅亡以後,岐邑毀於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動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西漢以來,周原就不斷有青銅器出土,數量多,造型美,鉻文珍,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豐富多彩、內涵深邃的的青銅器,是當時禮樂森嚴、「鐘鳴鼎食」的生動寫照。
[第7課] 西山遺址與早期秦文化
遺址位於甘肅禮縣縣城之西、西漢水北岸的山坡上,其北為鸞亭山遺址,東距大堡子山遺址13公里。2005年—2006年作了考古發掘和調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穫:發現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三鼎兩簋秦人銅器墓;發現了秦人營造最早的城邑;發現了秦人最早的畤祭遺存——西畤。這裡很可能是秦人的早期都邑——西犬丘。
[第8課] 石人子溝遺址與東天山古代遊牧文化
石人子溝(東黑溝)遺址是「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主要包括石圍居址、墓葬、巖畫三類遺存。2000年以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單位進行了大量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該遺址群分佈有大型石築高台3座、石圍居址140座、墓葬1666座、巖畫2485塊。發掘出土了大量馬、羊、駱駝等動物骨骼和馬鑣、馬銜、金屬牌飾、帶具、羊距骨、夾砂紅陶器等古代遊牧民族生活、生產與戰爭用具,揭示出公元前一千紀遊牧文化面貌與民族互動,其中可能也涉及匈奴右部的活動。
[第9課] 兵馬俑與秦始皇陵
兵馬俑的考古發掘,將一個混沌不清的王朝以清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百戲俑、奏樂俑、文官俑、圉人俑、兵馬俑等形式多樣的秦俑系列面世,使得2000年來秦文化以及秦始皇帝的朦朧面紗得以揭開。秦始皇陵的設計是秦始皇帝本人治國理念的體現。
[第10課] 西漢帝陵與漢文化
11座西漢帝陵與漢長安城是西漢200年文化的精髓所在,陵寢形態的發展演變與漢文化形成亦步亦趨,以漢文化為紐帶的帝國理念從此深入人心。 |
|
|
|
|
|
|
 |
|
|
|
|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