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哲學.歷史學科 > 哲學|邏輯|倫理|思想  | 
   
     |  
 
    |              
    
            
         
      
    
  | 
     
      
         
         
          | 課程名稱:     周易概論 | 
         
         
           | 
         
         
          | 課程編號: | 
          MS_5495 | 
          
          系列: | 
          
          
 
          (大學)國家級課程 | 
          
   
          
          
         
           授課學校: | 
          中國政法大學 | 
          
			 授時:  | 
          
			 全 72 講   | 
        
              
          
          | 授課語言: | 
          中文 | 
          
			 光碟版:  | 
          
			  3   片教程光碟(mp4檔)   | 
         
           
          | 其他說明: | 
           
          
          .......... | 
 
      
     
 
           
           | 
         
     
        
        
         
          | 簡      介: | 
          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到「曉陰陽懂八卦」,《周易》這部中華文化最為神秘與高深的經學典籍一直在各個層面為人所矚目。 今天站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訴求之.......... | 
         
         
           | 
         
        
		 
          | 光碟版: | 
          
		NT$ 998 元
	   | 
          
購 買: | 
          
          	 
	 | 
         
        
		
		
         
          | 訂購說明: |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最低出貨量為二套(免運費)。 	
			 
	 
			 ◎下載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 
			 
				 
         
		
       
 |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 
			 
			   |  
        | 
			 
			   |     
    
    
      
                 
   
          
  
        | 
			 
			   |  
			
    
        
 |      
    
| 
  
  |  
| 
 |  
| 
 
    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到「曉陰陽懂八卦」,《周易》這部中華文化最為神秘與高深的經學典籍一直在各個層面為人所矚目。 
今天站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訴求之下,我們更需要讀《易》識中華。本課程將通過正統的學理剖析,揭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帶您領略《周易》的獨特魅力。  |  
| 
  | 
——   課程團隊 | 
 
| 
   課程概述 
 
《周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為神秘與古老的學術體系,其文化深遠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只有正確理解《周易》,才能真正讀懂中華文化。 
 
課程簡介: 
 
本課程從《周易》的基本概念入手,分別介紹了《周易》的發展歷史,《周易》的學科範疇,《周易》的哲學智慧,以及如何客觀理性的認識《周易》中的傳統筮法。課程旨在通過理論教學,引導學習者對於《周易》所涉及的知識體系有一個全面且科學的理解。 
 
學習收穫: 
 
1. 正確認識與把握《周易》之中的專有範疇與概念的基礎含義; 
2. 正確認識與把握《周易》的發展歷史,特別是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3. 正確認識與把握《周易》的當代價值。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課程特色: 
 
1. 通過對《周易》中筮法進行解讀與分析,引導學習者走出神秘主義的迷霧,幫助大家從哲學角度辯證地看待傳統的筮法文明。 
2. 通過課程的講述,引領學習者正確認識倫理思想領域的真善美,建立與完善自身的品德 
 
 
授課目標 
 
「周易概論」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於拓寬學習者的知識譜系,通過掌握課程所講述的知識,使得學習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更為清晰理性的體認。 
 
 
 
課程大綱 
 
 
第1單元 《周易》的文本導讀 
 
通過教師的講解,本章簡要介紹了《周易》文本的形成,基本結構、以及各自篇章的大致內容。引導學習者從整體上對周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時 
1.1《周易》釋名 
1.2《周易》文本與人更三聖 
1.3《周易》古經中的八卦 
1.4《周易》中的經卦與別卦 
1.5《周易》中的經文 
1.6《周易》中的卦序 
1.7《周易》中的傳文(一) 
1.8《周易》中的傳文(二) 
1.9《周易》中的傳文(三) 
 
第2單元 《左傳》《國語》中的《周易》 
 
通過教師的講解,介紹何為傳統筮法,通過借助於宋代學者朱熹的文本,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傳統筮法。通過解讀《左傳》、《國語》中的筮例,分析傳統易學的發展路徑,並介紹「互體」等易學範疇。 
 
課時 
2.1《左傳》、《國語》中的筮法記錄 
2.2 筮法與中國文化 
2.3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一) 
2.4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二) 
2.5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三) 
2.6《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一) 
2.7《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二) 
2.8《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三) 
2.9《左傳》、《國語》中的筮例(四) 
 
 
第3單元 漢代的《周易》與天象 
 
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習者理解漢代易學的發展特點、認識主要傳承歷史與主要人物。對於漢代易學的學術範疇進行梳理與講解,引導學習者理解把握這些範疇,從而正確認識象數易學。 
 
課時 
3.1 漢代象數易學 
3.2 西漢易學傳承 
3.3 西漢易學家介紹(一) 
3.4 西漢易學家介紹(二) 
3.5 東漢易學家介紹(一) 
3.6 東漢易學家介紹(二) 
3.7 漢代易學之卦氣 
3.8 漢代易學之爻辰、納甲 
3.9 漢代易學之大衍之數 
 
第4單元 象數與《周易》 
 
通過教師的講解,本章著力介紹了傳統象數易學所涉及的各種範疇。從基礎的象數易學講解入手,引導學習者認識把握象數易學,從而可以準確理解《周易》的內涵。並為學習者閱讀傳統易學典籍打下基礎。 
課時 
4.1 象數易學之「觀象系辭」 
4.2 象數易學之「擬物取象」(一) 
4.3 象數易學之「擬物取象」(二) 
4.4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一) 
4.5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二) 
4.6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三) 
4.7 象數易學之「卦變」(一) 
4.8 象數易學之「卦變」(二) 
4.9 象數易學之「卦變」(三) 
 
第5單元 「河圖」、「洛書」與《周易》 
 
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習者瞭解「河圖」、「洛書」的發展歷史,掌握其與《周易》之間的關係。糾正社會上的部分誤讀。 
課時 
5.1 「圖書」之學之圖表 
5.2 「河圖」與《周易》 
5.3 「洛書」與《周易》 
 
第6單元 歷代《周易》典籍 
 
通過教師的講解,介紹歷代主要的《周易》典籍,通過對典籍的思想宏觀概括,引導學習者選擇適合自身的典籍進行進一步自學與閱讀。 
課時 
6.1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正義》 
6.2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集解》 
6.3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折中》 
6.4 清代《周易》典籍與四庫全書 
 
第7單元 《系辭傳》中的夫子解易與研易 
 
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習者閱讀與理解《系辭傳》中孔子對於《周易》部分卦爻辭的解讀,並從中把握《系辭傳》的主要哲學思想。同時幫助學習者更為清晰的掌握《周易》獨有的思維方式。 
課時 
7.1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同人》 
7.2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大過》 
7.3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擇日 
7.4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謙》 
7.5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解》 
7.6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困》 
7.7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大有》 
7.8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益》 
7.9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解》 
7.10《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否》 
7.11《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豫》 
7.12《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復》 
 
第8單元 《文言傳》導讀 
 
通過教師的講解,將《文言傳》中的主要內容、範疇、思想特質等內容進行十分詳細的解讀,從而幫助學習者真正讀懂《文言傳》,並借此對以《乾》《坤》兩卦為代表的《周易》思想的獨特性有所理解與把握。 
 
課時 
8.1《文言傳》導讀(一) 
8.2《文言傳》導讀(二) 
8.3《文言傳》導讀(三) 
8.4《文言傳》導讀(四) 
8.5《文言傳》導讀(五) 
8.6《文言傳》導讀(六) 
8.7《文言傳》導讀(七) 
8.8《文言傳》導讀(八) 
8.9《文言傳》導讀(九) 
8.10《文言傳》導讀(十) 
8.11《文言傳》導讀(十一) 
8.12《文言傳》導讀(十二) 
8.13《文言傳》導讀(十三) 
8.14《文言傳》導讀(十四) 
8.15《文言傳》導讀(十五) 
8.16《文言傳》導讀(十六) 
8.17《文言傳》導讀(十七) 
8.18《文言傳》導讀(十八) 
 
 
課程列表 
 
 
第01講 1.1《周易》釋名 → 00:13:40 
第02講 1.2《周易》文本與人更三聖 → 00:15:58 
第03講 1.3《周易》古經中的八卦 → 00:11:22 
第04講 1.4《周易》中的經卦與別卦 → 00:12:35 
第05講 1.5《周易》中的經文 → 00:14:28 
第06講 1.6《周易》中的卦序 → 00:08:57 
第07講 1.7《周易》中的傳文(一) → 00:13:35 
第08講 1.8《周易》中的傳文(二) → 00:11:44 
第09講 1.9《周易》中的傳文(三) → 00:12:05 
第10講 2.1《左傳》、《國語》中的筮法記錄 → 00:14:01 
 
第11講 2.2 筮法與中國文化 → 00:13:07 
第12講 2.3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一) → 00:11:28 
第13講 2.4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二) → 00:15:28 
第14講 2.5 朱熹解讀傳統筮法(三) → 00:12:58 
第15講 2.6《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一) → 00:11:02 
第16講 2.7《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二) → 00:16:51 
第17講 2.8《左傳》、《國語》中的筮例(三) → 00:15:16 
第18講 2.9《左傳》、《國語》中的筮例(四) → 00:10:25 
第19講 3.1 漢代象數易學 → 00:10:10 
第20講 3.2 西漢易學傳承 → 00:15:38 
 
第21講 3.3 西漢易學家介紹(一) → 00:18:03 
第22講 3.4 西漢易學家介紹(二) → 00:16:08 
第23講 3.5 東漢易學家介紹(一) → 00:14:33 
第24講 3.6 東漢易學家介紹(二) → 00:09:48 
第25講 3.7 漢代易學之卦氣 → 00:12:24 
第26講 3.8 漢代易學之爻辰、納甲 → 00:08:36 
第27講 3.9 漢代易學之大衍之數 → 00:11:02 
第28講 4.1 象數易學之「觀象系辭」 → 00:14:43 
第29講 4.2 象數易學之「擬物取象」(一) → 00:09:37 
第30講 4.3 象數易學之「擬物取象」(二) → 00:11:31 
 
第31講 4.4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一) → 00:15:28 
第32講 4.5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二) → 00:15:09 
第33講 4.6 象數易學之「爻位之象」(三) → 00:09:13 
第34講 4.7 象數易學之「卦變」(一) → 00:15:19 
第35講 4.8 象數易學之「卦變」(二) → 00:11:20 
第36講 4.9 象數易學之「卦變」(三) → 00:12:23 
第37講 5.1 「圖書」之學之圖表 → 00:14:30 
第38講 5.2 「河圖」與《周易》 → 00:14:16 
第39講 5.3 「洛書」與《周易》 → 00:11:10 
第40講 6.1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正義》 → 00:13:16 
 
第41講 6.2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集解》 → 00:10:24 
第42講 6.3 歷代《周易》典籍之《周易折中》 → 00:09:30 
第43講 7.1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同人》 → 00:22:03 
第44講 7.2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大過》 → 00:07:34 
第45講 7.3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擇日 → 00:11:41 
第46講 7.4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謙》 → 00:10:28 
第47講 7.5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解》 → 00:17:29 
第48講 7.6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困》 → 00:09:53 
第49講 7.7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大有》 → 00:09:28 
第50講 7.8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益》 → 00:12:50 
 
第51講 7.9 《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解》 → 00:18:15 
第52講 7.10《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否》 → 00:13:02 
第53講 7.11《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豫》 → 00:07:57 
第54講 7.12《系辭傳》中的孔子講解《周易》之《復》 → 00:12:59 
第55講 8.1《文言傳》導讀(一) → 00:16:19 
第56講 8.2《文言傳》導讀(二) → 00:15:39 
第57講 8.3《文言傳》導讀(三) → 00:12:25 
第58講 8.4《文言傳》導讀(四) → 00:10:44 
第59講 8.5《文言傳》導讀(五) → 00:10:00 
第60講 8.6《文言傳》導讀(六) → 00:19:43 
 
第61講 8.7《文言傳》導讀(七) → 00:14:09 
第62講 8.8《文言傳》導讀(八) → 00:11:19 
第63講 8.9《文言傳》導讀(九) → 00:15:09 
第64講 8.10《文言傳》導讀(十) → 00:15:44 
第65講 8.11《文言傳》導讀(十一) → 00:13:56 
第66講 8.12《文言傳》導讀(十二) → 00:16:08 
第67講 8.13《文言傳》導讀(十三) → 00:15:39 
第68講 8.14《文言傳》導讀(十四) → 00:14:13 
第69講 8.15《文言傳》導讀(十五) → 00:11:47 
第70講 8.16《文言傳》導讀(十六) → 00:16:01 
第71講 8.17《文言傳》導讀(十七) → 00:13:39 
第72講 8.18《文言傳》導讀(十八) → 00:12:15    | 
 
    
     |  
    
     
    
     |  
    
    
 |    
             
              | 
           
 
    
    
    
    
     |  
   
 
                        |       
    
    table>    
    
    
  
        
        
        
        
      
    
  | 
     | 
   
 
   
    
     
 
|    |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