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會員中心 我的購物車 線上留言 付款說明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退出登入   

首次訂購請先參閱訂購說明〕 非會員可直接訂購

購物車   線上留言     免費課程  


課程(名稱.編號)簡索

 

  帳  號:  

  密  碼:  

 
    
            關於我們
            課程說明
            訂購說明
            付款說明

       領導藝術.綜合管理
       人力資源.企業培訓
       職務能力培訓系統班
       銷售實戰.市場行銷
       職場技能.個人成長
       Office白領辦公達人
       財經金融.投資理財
       語言學習.出國留學
       中國大陸證照培訓
       資格考試.考証培訓
       文化.生活.興趣.保健
       生產管理.採購物流
       移動開發
       前端開發
       後端開發
       數據庫.服務器
       網頁平面設計
       雲計算.大數據
       網絡營銷推廣
       自然學科
       工程技術學科
       經濟管理學科
       醫.藥.農.林學科
       法律 學科
       計算機工程學科
       哲學.歷史學科
       文學.藝術學科
       教育社會學科
       外語 學科
       醫藥農林
       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
       工程技術
       基礎科學
       經管法學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哲學.歷史學科 > 歷史|文獻|考古|史學


課程名稱:     20世紀世界史
課程編號: SR_1816 系列: (大學)學術課程
授課學校: 華東師範大學

授時:

全 120 講

授課語言: 中文

光碟版:

 2   片教程光碟(flv檔)

其他說明: ..........
簡      介: 世界歷史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可以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等;根據不同的地區,可分為不同地區的歷史;根據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為不同事物的歷史。本系列主要是介紹了..........
光碟版: NT$ 450 購 買:
訂購說明: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世界歷史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可以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等;根據不同的地區,可分為不同地區的歷史;根據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為不同事物的歷史。本系列主要是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主要地區和國家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老師主要是講解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東問題、美蘇冷戰與緩和、歐洲統一進程、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東亞的崛起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們能夠更加的瞭解20世紀的世界歷史

 

概念演變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的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後就出現,但是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早期的「世界史」不可能記述本身文明之外的歷史,因此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則必須要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才可能逐漸出現。世界歷史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可以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等;根據不同的地區,可分為不同地區的歷史;根據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為不同事物的歷史。

「世界史」的概念和對其研究的演變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一書,雖然實際只記述地中海、西亞等地中心的地區,但其目標是寫一部世界的歷史,是所知較早的具有世界史觀念的著作。在東方中國歷史著作如司馬遷的《史記》,以中國為中心,旁及四夷,也可大致代表當時中國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紀以後,西方史學受到基督教影響,開始有將全世界視為統一的,將世界歷史作為走向天國歷程的觀念出現,最明顯所此影響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編年史》,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早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思潮影響,是先開始對各地區而不是整體的世界歷史發生了興趣,而啟蒙運動促成西方真正對於全世界的歷史發展產生興趣,到十九世紀史學更進一步發展,並形成許多解釋世界歷史的理論,雖然當時對於世界史的瞭解,常是西方中心而進化史觀式的,但是已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這種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發展的過程中影響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紀末開始發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對世界歷史感到興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紀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學術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來,在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歐洲以及美國的歷史課程主流,才開始由西洋史轉向世界史。

世界史主要分為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

 

二十世紀

科技主導


       核武器的出現。1945年在長崎、廣島投擲的原子彈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標誌著冷戰的開始。

       整個二十世紀見證了歐洲影響力的衰弱,這部分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歐洲內部的破壞,同時也由於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superpowers)的崛起。二戰後,世界各國為了消除國家間的衝突和阻止未來再現戰爭,而建立了聯合國,但這目的並沒有完全實現。1990年後,蘇聯的解體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也有些人稱之為「超級強國」(hyperpower)。

       二十世紀同樣見證了意識形態對於世俗社會的強大影響。首先是俄羅斯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為1945年後的東歐和 1949年後的中國所接受,並且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廣泛影響了第三世界國家。1920年代,軍國主義的法西斯專政者們控制了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

       這些轉變體現於空前的規模和破壞性戰爭中。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歐洲古老的君主政體,削弱了法國和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見證了軍國主義在歐洲的興起和毀滅以及共產主義在東歐和亞洲的崛起。緊接著的就是持續四十年以美蘇為首以及他們各自盟友間的冷戰。核武器的發明將整個人類社會和各種不同的生活形態都置於一種危險的狀態中。冷戰所帶來的軍備競賽摧毀了蘇聯的經濟基礎,這個龐大的國家終於分崩離析,其部份從屬國重新以聯盟的方式組成了俄羅斯聯邦,而其他的則投向了西方世界的懷抱。

       本世紀同樣見證了技術的長足進步,以及平均壽命和生活質量的極大提升。世界經濟的基礎由煤轉化為石油,新的通信和運輸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儘管城市的污染要低於使用煤的時代,但是技術的進步依然帶來了許多環境問題。

1972年發射的阿波羅十七號,為人類最近的一次登月活動。

       二十世紀下半葉,信息時代和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太空探測已經超出了太陽系。攜帶生命密碼的脫氧核糖核酸被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也正在排序中,這有望最終改變人類對於疾病的認識。在當代,一年中發表的科技論文比1900年以前所有發表的科技論文的總和還要多,並且以十五年增加一倍的速度發展著。全球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斷增長,生產糧食所需的勞動力在這個世紀裡不斷地下降。

       然而,這個時代還面臨著許多可以使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源於一些無法控制的全球危機,諸如核擴散、溫室效應、其他由於化石燃料所引起的環境退化、因爭奪資源而導致的國際衝突、快速傳播的傳染病及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等。

       國家的發展總是從獲得的希望與失去的恐懼中獲得動力。國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總是在外來者威脅而產生的鬥爭裡所獲得。在二十世紀終結的時候,世界見證了一個可視為新型的超級大國——歐盟的興起。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世界又見證了另一個亞洲國家——中國的崛起。類似於歐盟、中國,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採取了一些試探性的步驟。然而,由不同的人,為了不同的目的所組織起來的國家,其產生、興旺、崩潰還會繼續地引發戰爭,並會伴隨著死亡、殘疾、疾病、飢餓以及種族屠殺,循環不斷。

 

全球化與西方化


不同地區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

       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蘭西和大不列顛等商業帝國統治著海洋。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工業化以及社會和政治的變革使西方世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產生不少的優越感。非洲和亞洲的大部都是由歐洲控制的,同時歐洲的後裔還統治著澳洲和美洲。關於「重塑世界」的新意識形態也逐漸浮出水面。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和帝國主義分子大都認為白種人更加優越,這使得他們相信應該靠著引進西方的生產方式、意識形態,諸如基督教等使「野蠻人」變得文明起來。用這種方式,儘管不能指望「野蠻人」變得像白人一樣,但至少可以使他們獲得一種更加「美好」、「道德」的生活方式。社會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也想借此來使西方國家的工人階級變得「文明」起來。社會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信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要為處於其中的公民的行為負責,並且社會本身也應該朝著更好的方向變化。美國保守派、歐洲自由主義者以及所有的自由意志主義者都相信自由和市場的力量。其認為每個人應該為自己負責,並且認為社會應該保證個人的自由以達到人的全面發展。而基督徒,不管具有何種政治意識形態,則都相信個人與教堂或神的聯繫對於一個完滿的生活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佛教徒和其他的一些宗教則有著其本身的宗教概念。

       二十世紀經歷了這些意識形態領域最劇烈的分化。在納粹德國戰敗後,社會達爾文主義趨於沒落。蘇聯與美國促使了非殖民化運動。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與嬉皮士反文化運動在人文主義意識形態中起了主導地位,其影響,直至今天,仍在西方世界中延續。

       社會主義者試圖以多種不同的方式改造社會。最具代表性的是社會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民主主義者嘗試通過以多黨合作的方法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與此同時多數西方國家陸續建設為福利國家,這一做法也得到左翼基督徒與自由主義者思想上的認同。但今天福利國家理念的魅力不及往日,因為其投資的低效率拖延了經濟的發展。共產主義者試圖通過消滅舊社會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蘇維埃和中國的領導人與知識分子們發現了西方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促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繁榮,而對比之下其傳統計劃經濟機制卻使社會經濟陷於泥潭,於是他們決心改革自己的經濟制度。

       非西方文明起初由西方的殖民主義者所霸佔,其對當地居民施以極其嚴苛的統治。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運動風行了這些地區,萌發了其民族意識和對平等權利的追求。許多亞洲與非洲的殖民地在1960年代後取得了獨立,但是其經濟並沒有取得預想中的發展,甚至在獨立之後變得更糟。連綿不斷的內戰與獨裁統治破壞了國家的社會與經濟。今天許多拉丁美洲國家與亞洲國家開始邁入第一世界行列,但多數非洲與中東國家仍在停滯之中。

       世界各國的保守主義者與民主主義者擔心社會會在現代化與新意識形態的影響下趨於瓦解,故試圖扭轉這種潮流。保守主義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地區仍十分流行。在美國政府中,世俗化。許多中東與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國家領導人與知識分子均指責西方「不道德」的生活方式。這多半來自其宗教裡關於來生的信仰以及由此引發的對其永生中「罪行」懲罰的恐懼。

       嘗試以軍事征服或革命來統一世界的方法並不成功。民族國家成為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構成方式。十九世紀的殖民帝國多以民族國家組成,他們控制了大量的領土與土著人口。在二十世紀,民族國家組成了聯合體。二戰間期,國際聯盟軟弱地維持著各國的關係並試圖防止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成立,冀望解決單個國家所無法解決的爭端,但同樣力不從心。國際聯盟和聯合國都是依賴於自己的個體成員國的自願合作與貢獻來工作的,當這些組織沒有大國支持時,根本無法運作。這在1920年代與1930年代間和冷戰時期十分明顯。世界上仍有許多地區並不是由民族國家構成,而由數個民族組成國家,這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十分常見。在阿拉伯地區也僅有一小部分是民族國家。

       自由市場經濟的規模與數量自十九世紀以後戲劇性地增長。但直至1989年蘇聯解體之前,國有計劃經濟仍被認為是另一切實可行的方案。自由市場經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帶來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貨物的自由貿易與信息的流通增進了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與互相依賴程度,此進程被人們稱為全球化。

       人口爆炸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最大的難題之一。很早以前已由思想家馬爾薩斯與韋伯提出。後者擔心中國與印度將會以歐洲為代價來爭奪資源發展自己的經濟,並呼籲德意志帝國主義者採取措施防止大多數德國群眾的貧困。二十世紀的經濟與技術發展證明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可通過內部發展實現。

       如今第三世界擁有的社會財富已可以和韋伯時代的西方世界相比。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印度、與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也同時為西方國家創造了許多就業職位。但增長的人口也對有限的資源索以更大的需求,並由此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而自二十世紀開始,美國文化亦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好萊塢電影和爵士樂、搖滾樂自從1920年代以來統治了整個西方世界。青年文化亦源於美國,牛仔褲、T恤衫、美式風格的廣告和流行音樂在1960年代與1970年代後在世界廣為傳播。而傳統的西方文化如:占星學、塔羅牌更是讓亞洲的日本與台灣所廣泛接納。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稱之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和意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加入協約國。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

       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以及所有的大國,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佈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而包括有南京大屠殺和猶太人大屠殺以及在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至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7年時,日本便與中國爆發了中國抗日戰爭[7]。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以英國為首的大英帝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借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英聯邦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起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在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侵略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        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面臨隨時會被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之中。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 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也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 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同盟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8]。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促使美國和蘇聯二者成為彼此對立的超級大國,並在戰爭結束後展開了長達46年的冷戰局勢。與此同時過去各個歐洲大國的影響力則逐漸下降,促使各個亞洲與非洲殖民地出現非殖民化的運動,陸陸續續有許多地方宣告獨立。而為了面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各個國家也開始為自身的產業推出振興經濟措施;另外為了能夠穩定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歐洲也開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目標。

 

冷戰
       冷戰指的是從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和華沙為東方集團兩者之間的長期政治和軍事衝突。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北約代表了自由民主制的資本主義政體,而蘇聯和其他鐵幕國家則代表了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政體,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子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柏林封鎖(1948-1949)、朝鮮戰爭(1950-1953)、蘇伊士衝突(1956)、古巴導彈危機(1962)、越戰(1959-1975)、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1989)、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子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子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隆納·裡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共產國家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和開放政策(1985)。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爾巴喬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其下的衛星國,在數周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子戰爭和間諜戰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全 120 講   每講授時 依列表各章節配置     總授課時間:   2540 分鐘
第001講 6-19世紀世界史 緒論(一) 00:20:34
第002講 16-19世紀世界史 緒論(二) 00:22:14
第003講 16-19世紀世界史 緒論(三) 00:22:34
第004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 00:20:51
第005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二) 00:20:06
第006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三) 00:22:01
第007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四) 00:20:38
第008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五) 00:20:39
第009講 世界整體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六) 00:25:51
第010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一) 00:18:14
第011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二) 00:22:19
第012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三) 00:18:42
第013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四) 00:20:12
第014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五) 00:18:25
第015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六) 00:18:27
第016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七) 00:18:40
第017講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與維持(八) 00:19:47
第018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一) 00:21:41
第019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二) 00:20:05
第020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三) 00:21:36
第021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四) 00:18:40
第022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五) 00:20:13
第023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六) 00:21:15
第024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七) 00:20:46
第025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八) 00:26:03
第026講 社會主義理論走向實踐(九) 00:22:56
第027講 新經濟政策的推行(一) 00:18:31
第028講 新經濟政策的推行(二) 00:18:22
第029講 新經濟政策的推行(三) 00:21:32
第030講 列寧逝世前後的黨內鬥爭(一) 00:25:36
第031講 列寧逝世前後的黨內鬥爭(二) 00:23:19
第032講 列寧逝世前後的黨內鬥爭(三) 00:24:08
第033講 列寧逝世前後的黨內鬥爭(四) 00:22:53
第034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一) 00:21:17
第035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二) 00:18:51
第036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三) 00:22:53
第037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四) 00:25:19
第038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五) 00:21:21
第039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八) 00:24:38
第040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九) 00:18:43
第041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 00:24:38
第042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一) 00:18:44
第043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二) 00:20:09
第044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三) 00:24:58
第045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四) 00:23:47
第046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五) 00:26:46
第047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六) 00:26:51
第048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七) 00:26:28
第049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八) 00:18:19
第050講 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十九) 00:18:36
第051講 共產國際(一) 00:19:52
第052講 共產國際(二) 00:19:25
第053講 共產國際(三) 00:19:27
第054講 共產國際(四) 00:19:38
第055講 共產國際(五) 00:18:41
第056講 共產國際(六) 00:19:28
第057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政黨參與執政(一) 00:18:42
第058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政黨參與執政(二) 00:18:29
第059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政黨參與執政(三) 00:20:45
第060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政黨參與執政(四) 00:22:07
第061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參與執政(五) 00:18:02
第062講 社會改良主義的發展和改良主義工人參與執政(六) 00:18:10
第063講 法西斯主義和運動的崛起(一) 00:21:08
第064講 法西斯主義和運動的崛起(二) 00:20:37
第065講 法西斯主義和運動的崛起(三) 00:22:32
第066講 法西斯主義和運動的崛起(四) 00:21:37
第067講 法西斯主義和運動的崛起(五) 00:18:06
第068講 亞非殖民地開始走向獨立(一) 00:19:49
第069講 亞非殖民地開始走向獨立(二) 00:19:05
第070講 亞非殖民地開始走向獨立(三) 00:19:01
第071講 印度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一) 00:19:05
第072講 印度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二) 00:18:12
第073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一) 00:21:44
第074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二) 00:18:39
第075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三) 00:20:45
第076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四) 00:20:10
第077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五) 00:18:58
第078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六) 00:19:19
第079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七) 00:22:06
第080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八) 00:19:23
第081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九) 00:20:11
第082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十) 00:25:37
第083講 特大經濟危機及三種應付模式(十一) 00:23:36
第084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一) 00:30:25
第085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二) 00:30:03
第086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三) 00:29:45
第087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四) 00:21:34
第088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五) 00:20:11
第089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六) 00:21:03
第090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七) 00:20:09
第091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八) 00:25:00
第092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九) 00:18:58
第093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十) 00:18:13
第094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十一) 00:18:32
第095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十二) 00:17:54
第096講 三十年代破壞和維護凡爾賽體系的鬥爭(十三) 00:18:53
第097講 法西斯國家毀約擴軍和英法的妥協退讓(一) 00:19:16
第098講 法西斯國家毀約擴軍和英法的妥協退讓(二) 00:18:25
第099講 法西斯國家毀約擴軍和英法的妥協退讓(三) 00:18:52
第100講 法西斯國家毀約擴軍和英法的妥協退讓(四) 00:22:00
第101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一) 00:19:58
第102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二) 00:19:21
第103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三) 00:33:03
第104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四) 00:20:32
第105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五) 00:23:43
第106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六) 00:19:32
第107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七) 00:19:03
第108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八) 00:24:33
第109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九) 00:20:56
第110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 00:19:51
第111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一) 00:20:05
第112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二) 00:18:59
第113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三) 00:28:43
第114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四) 00:18:36
第115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五) 00:18:21
第116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六) 00:20:34
第117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七) 00:18:56
第118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八) 00:19:50
第119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十九) 00:21:08
第120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法西斯體制的終結(二十) 00:23:28
課程編號 課 程 名 稱 集 數(全) 主講人(單位) 課程系列
  SR_1812  現當代國際關係史  全 62  集  中國人民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37  非洲史  全 50  集  中央民族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35  武器與戰爭演變  全 67  集  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433  西方文化史  全 125  集  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2544  世界當代史  全 60  集  瀋陽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807  世界現代史導論  全 54  集  武漢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GS_2726  世界近代史  全 98  集  山東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3823  世界古代史  全 109  集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2008  文化軟實力與國際談判  全 31  集  上海交通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SR_1818  大國興亡  全 60  集  中國人民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816  20世紀世界史  全 120  集  華東師範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table>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