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會員中心 我的購物車 線上留言 付款說明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退出登入   

首次訂購請先參閱訂購說明〕 非會員可直接訂購

購物車   線上留言     免費課程  


課程(名稱.編號)簡索

 

  帳  號:  

  密  碼:  

 
    
            關於我們
            課程說明
            訂購說明
            付款說明

       領導藝術.綜合管理
       人力資源.企業培訓
       職務能力培訓系統班
       銷售實戰.市場行銷
       職場技能.個人成長
       Office白領辦公達人
       財經金融.投資理財
       語言學習.出國留學
       中國大陸證照培訓
       資格考試.考証培訓
       文化.生活.興趣.保健
       生產管理.採購物流
       移動開發
       前端開發
       後端開發
       數據庫.服務器
       網頁平面設計
       雲計算.大數據
       網絡營銷推廣
       自然學科
       工程技術學科
       經濟管理學科
       醫.藥.農.林學科
       法律 學科
       計算機工程學科
       哲學.歷史學科
       文學.藝術學科
       教育社會學科
       外語 學科
       醫藥農林
       哲學歷史
       文學藝術
       工程技術
       基礎科學
       經管法學

目前位置:首頁 > 【大學教育課程】 > 自然學科 > 天文|生物|生化|科學


課程名稱:     實測天體物理
課程編號: SR_1169 系列: (大學)學術課程
授課學校: 南京大學

授時:

全 114 講

授課語言: 中文

光碟版:

 2   片教程光碟(flv檔)

其他說明: ..........
簡      介: 本系列介紹了實測天體物理這個課題,老師講課生動有趣,不枯燥,主要講了六個章節,分別是天文光學望遠鏡、天文輻射探測器、天文光度測量和成像觀測、天體的光譜測量、天體..........
光碟版: NT$ 560 購 買:
訂購說明: ◎優惠期間中!各版本為均一價,請於結帳時註明
◎網路版→檔案複查中,暫不提供
◎光碟版→各國(地區)暫不提供光碟配送服務
下載版→由Google 雲端硬碟下載,(請備記 Gmail帳號)
      訂購多套另附--贈送課程
              喜歡這門課程嗎?按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本系列介紹了實測天體物理這個課題,老師講課生動有趣,不枯燥,主要講了六個章節,分別是天文光學望遠鏡、天文輻射探測器、天文光度測量和成像觀測、天體的光譜測量、天體偏振測量、天體的紅外觀測,天體物理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所以它的研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它研究天空物體的新質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天空的物體包括星,星系,行星,外部行星等。

 

實測天體物理

簡介

利用實驗物理學的技術和方法來觀測和研究天體的物理本質的學科。

 誕生

         十九世紀中葉,分光學、光度學和照相術廣泛應用於天體的觀測研究,產生了實測天體物理學。1分光學:1666年,牛頓用三稜鏡得到太陽光譜,發現太陽光是復合光。1802年,沃拉斯頓在稜鏡前加上一個狹縫後,發現太陽光譜中的吸收線。1814年,夫琅和費製成了分光鏡。1859年,基爾霍夫說明了吸收線產生的原因。他們的工作為天體分光學打下了基礎。2光度學:喜帕恰斯和托勒密先後在編製星表時,把肉眼能看到的星按亮度分為6等。但星等的準確定義,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定下來。1856年,普森建議把相鄰兩個星等的亮度比值定為敏,即2.512,他的建議被普遍採納。以後光劈光度計製造成功,使天體光度測量的結果更加準確。照相術應用於天體的觀測以後,照相測光幾乎代替了目視測光。光電技術應用於天體光度測量則是二十世紀的事。3照相術:1727年,舒爾策發現銀鹽見光變黑現象;到1839年,達蓋爾才利用這個性質發明了照相術。1845年,費佐等人拍攝到第一張太陽照片,發現上面有幾個黑子。1851年,佈施在日全食時,拍攝到日冕的照片。1859年,W.C.邦德首先利用照相方法進行恆星的光度測量。以後,照相術廣泛應用於天體的觀測,並包括恆星光譜分類工作。直到今天,照相術仍然是天文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從二十世紀開始,物理學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和發展,為天體物理學提供了分析觀測資料的重要理論基礎。理論物理學應用於天體研究,形成了一個新的分支學科──理論天體物理學。

        它與實測天體物理學相互配合,推動了天體物理學的發展。從此新天象和新理論不斷出現:對太陽進行光譜觀測,證認太陽大氣裡含有幾十種元素;觀測太陽表面的特征結構,並發現黑子磁場;五大行星表面溫度的實測結果與理論推算相符合;通過實測初步證認了幾個行星大氣的組成並發現彗星的彗頭光譜和彗尾光譜的差異和它們的化學組成。通過恆星的測光和分光研究,確定了大量恆星的各種物理量──光度、質量、大小、表面溫度、表面壓力、自轉速度等,確定了河外星雲都是龐大的恆星系統。此外,還從理論上研究了恆星的內部結構、能量來源以及天體上的不穩定過程的本質。 

         天體物理學的發展,要求不斷擴大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配備更精密的附屬設備,改進觀測技術。本世紀初,已經有了幾座口徑1.5米以上的反射望遠鏡,1918年,美國威爾遜山天文台建成口徑2.54米的反射望遠鏡。1948年,帕洛馬山天文台建成口徑5.08米的反射望遠鏡。各種新技術(自動化技術、光電像轉換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斷給實測天體物理學增加新的武器。

 

 

關於天體物理

實測天體物理學— 新技術的應用 

         隨著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幾乎所有的各種新技術都被應用於天文觀測。1天文望遠鏡:電磁輻射的收集和定位是由望遠鏡來實現的。例如,1962年美國國立天文台在基特峰安裝了定日鏡口徑為2.08米的太陽望遠鏡,配備有多通道太陽磁像儀和真空攝譜儀。1963年,美國阿雷西博天文台在波多黎各裝備了最大的單天線的固定球面射電望遠鏡,球面口徑305米。1970年前後,有十來個射電天文台採用干涉技術,如美國探空跟蹤站的兩個分站:戈德斯通站和拉貢站(澳大利亞)。1967年用距離10,589公里的甚長基線干涉儀觀測射電源,工作波長13厘米,分辨率達0獎0008。2行星際探測:美國發射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於1969年7月起,多次登月,宇航員收集和轉遞了大量月球資料,並在月面上安置各種測量儀器。美國、蘇聯等國發射一系列空間飛行器,探測月球、行星和行星際空間。天文學在傳統上是靠「觀測」獲得資料,由於空間科學的發展,已開始用「實驗」方法來研究天體。除了火箭技術外,還應用遙感技術、通訊技術、遙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3地面觀測:地面觀測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繼續在工作。望遠鏡的終端設備日益精良(如光電像增強器、二極管陣等等),分析測量儀器不斷改善(如快速自動顯微光度計PDS),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75年,蘇聯在高加索安裝了口徑 6米的地平式反射望遠鏡,用電子計算機控制來跟蹤天體。地面的光學觀測和射電觀測仍然是天體物理數據資料的重要來源。 

實測天體物理學 — 全波天文學概述

           天體的電磁輻射包括射電波(1毫米~30米)、紅外線(7000埃~1毫米)、可見光(4000~7000埃)、紫外線(100~4000埃)、X射線(0.01~100埃)和γ射線(<0.01埃)。1射電天文:紫外線、紅外線容易被地球大氣分子吸收,而波長1毫米~30米的無線電波,則不易被吸收。 1931~1932年,央斯基在研究長途電訊干擾時,發現了來自銀心方向的宇宙無線電波即宇宙射電。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英國一部軍用雷達接收到一種異常幹擾,又發現了太陽發出的強烈的無線電輻射,即太陽射電。以後,人們愈來愈廣泛地使用無線電方法研究天體和宇宙的射電輻射,射電天文學便誕生了。六十年代的四大天文發現──類星體、脈衝星、星際分子、微波背景輻射,都是通過射電天文手段取得的。2空間天文:1946年,美國開始利用V-2型火箭在離地面 30~100公里不同高度處拍攝紫外光譜,獲得不少太陽光譜新知識。1949年,伯奈特利用V-2型火箭在 90公里高度處用塗鈹底片發現了太陽的X射線。1953年,利用光子計數器代替底片作為太陽輻射的探測器。觀測表明,由色球發出的紫外線和由日冕發出的 X射線強度變化很大。只有持續觀測,才能取得太陽爆發過程的系統資料,僅靠火箭觀測顯然是不夠的。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以後,美國、西歐、日本也相繼發射了天文衛星和空間飛行器(如軌道天文台、軌道太陽觀測台、高能天文台等等),在其中安裝了各種類型的探測器(利用高能物理、核物理、原子物理的探測技術),探測天體的各種輻射,促使紫外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γ射線天文學迅速發展。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出現的紅外天文學,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從此進入了全波天文學時代。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Astronomical Telescope)是觀測天體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地面光學觀測仍是主要手段用於絕大多數處於凝聚態的天體(恆星等),其溫度從數千度到數萬度,輻射集中於光學波段。攜帶大量天體物理信息的譜線,主要集中於可見區;

大氣在可見區有良好的透射;

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

為什麼說問「望遠鏡能看多遠」是錯誤的?

         我們的肉眼就是一台光學儀器,肉眼可以看到220萬光年以外的仙女座大星雲,但是看不見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恆星比鄰星(4.2光年)。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吧,說一個光學儀器能看多遠是沒有意義的,只能說看多清。

伽利略式望遠鏡

         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厘米,長約12厘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這種光學系統稱為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天文學從此進入了望遠鏡時代。

開普勒式望遠鏡

         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用兩片雙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使放大倍數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後人們將這種光學系統稱為開普勒式望遠鏡。人們用的折射式望遠鏡還是這兩種形式,天文望遠鏡是採用開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當時的望遠鏡採用單個透鏡作為物鏡,存在嚴重的色差,為了獲得好的觀測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鏡,這勢必會造成鏡身的加長。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天文學家一直在夢想製作更長的望遠鏡,許多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全 114 講   每講授時 依列表各章節配置     總授課時間:   2648 分鐘
第001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一) 00:23:07
第002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二) 00:22:00
第003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三) 00:22:28
第004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四) 00:23:21
第005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五) 00:22:09
第006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六) 00:24:00
第007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七) 00:23:50
第008講 實測天體物理 緒論(八) 00:18:43
第009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一) 00:23:13
第010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二) 00:26:28
第011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三) 00:23:27
第012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四) 00:24:38
第013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五) 00:23:26
第014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六) 00:24:37
第015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七) 00:21:53
第016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八) 00:22:18
第017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九) 00:23:10
第018講 天體的電磁輻射(十) 00:32:51
第019講 地球大氣光學(一) 00:33:26
第020講 地球大氣光學(二) 00:26:31
第021講 地球大氣光學(三) 00:22:12
第022講 地球大氣光學(四) 00:27:43
第023講 地球大氣光學(五) 00:26:09
第024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一) 00:30:26
第025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二) 00:22:45
第026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三) 00:22:59
第027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四) 00:23:14
第028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五) 00:26:07
第029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六) 00:22:19
第030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七) 00:24:10
第031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八) 00:22:52
第032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九) 00:26:32
第033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 00:23:02
第034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一) 00:19:24
第035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二) 00:23:45
第036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三) 00:22:21
第037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四) 00:20:34
第038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五) 00:17:19
第039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六) 00:23:27
第040講 望遠鏡光學基礎(十七) 00:28:29
第041講 天文望遠鏡(一) 00:22:07
第042講 天文望遠鏡(二) 00:21:17
第043講 天文望遠鏡(三) 00:22:59
第044講 天文望遠鏡(四) 00:27:05
第045講 天文望遠鏡(五) 00:23:03
第046講 天文望遠鏡(六) 00:24:31
第047講 天文望遠鏡(七) 00:19:54
第048講 天文望遠鏡(八) 00:23:28
第049講 天文望遠鏡(九) 00:25:05
第050講 天文望遠鏡(十) 00:26:05
第051講 天文望遠鏡(十一) 00:22:53
第052講 天文望遠鏡(十二) 00:23:33
第053講 天文望遠鏡(十三) 00:21:28
第054講 天文望遠鏡(十四) 00:20:28
第055講 天文望遠鏡(十五) 00:28:43
第056講 天文望遠鏡(十六) 00:20:36
第057講 天文望遠鏡(十七) 00:18:08
第058講 天文望遠鏡(十八) 00:22:33
第059講 天文望遠鏡(十九) 00:26:13
第060講 天文望遠鏡(二十) 00:22:16
第061講 天文望遠鏡(二十一) 00:21:35
第062講 輻射探測器(一) 00:23:43
第063講 輻射探測器(二) 00:20:18
第064講 輻射探測器(三) 00:19:55
第065講 輻射探測器(四) 00:23:07
第066講 輻射探測器(五) 00:26:20
第067講 輻射探測器(六) 00:22:38
第068講 輻射探測器(七) 00:21:14
第069講 輻射探測器(八) 00:23:30
第070講 輻射探測器(九) 00:22:49
第071講 輻射探測器(十) 00:23:08
第072講 輻射探測器(十一) 00:22:30
第073講 輻射探測器(十二) 00:21:31
第074講 輻射探測器(十三) 00:21:35
第075講 射電望遠鏡(一) 00:25:17
第076講 射電望遠鏡(二) 00:22:53
第077講 射電望遠鏡(三) 00:32:02
第078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一) 00:23:23
第079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二) 00:22:26
第080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三) 00:20:44
第081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四) 00:20:02
第082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五) 00:22:07
第083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六) 00:22:53
第084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七) 00:19:36
第085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八) 00:20:46
第086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九) 00:25:44
第087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十) 00:21:43
第088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十一) 00:21:00
第089講 天體輻射的強度測量(十二) 00:20:37
第090講 偏正光的測量(一) 00:19:42
第091講 偏正光的測量(二) 00:23:19
第092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一) 00:34:11
第093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二) 00:20:08
第094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三) 00:19:25
第095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四) 00:20:30
第096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五) 00:18:39
第097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六) 00:27:43
第098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七) 00:17:05
第099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八) 00:18:47
第100講 天體輻射的頻譜測量(九) 00:17:19
第101講 天體的分光觀測(一) 00:21:59
第102講 天體的分光觀測(二) 00:26:09
第103講 天體的分光觀測(三) 00:32:20
第104講 射電天文方法(一) 00:20:59
第105講 射電天文方法(二) 00:21:56
第106講 射電天文方法(三) 00:22:58
第107講 射電天文方法(四) 00:22:20
第108講 射電天文方法(五) 00:24:58
第109講 射電天文方法(六) 00:23:01
第110講 射電天文方法(七) 00:23:48
第111講 射電天文方法(八) 00:22:02
第112講 射電天文方法(九) 00:23:21
第113講 射電天文方法(十) 00:23:08
第114講 射電天文方法(十一) 00:23:38
課程編號 課 程 名 稱 集 數(全) 主講人(單位) 課程系列
  SR_1169  實測天體物理  全 114  集  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MS_5101  普通天文學  全 43  集  南京大學 國家級課程 
  SR_1116  普通天文學  全 122  集  南京大學 大學學術課程 
  SR_1138  宇宙學宇宙的誕生.演化和結局  全 30  集  北京師範大學 遠距教育課程 
  MS_5142  宇宙新概念  全 47  集  武漢大學 國家級課程 
  GS_3067  天體物理概論  全 27  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GS_3829  天文學導論  全 39  集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國家級課程 
  MS_5223  天文探秘  全 68  集  南京大學 國家級課程 
table>

  易學族課程網    http://www.estu.com.tw/  
    易學族自學網   http://www.estucourse.com/
電子信箱:   estuLearn@gmail.com     
               Copyright © 2017 Estu. All Rights Reserved